APP下载

建设交通强国应怎样培养全方位人才

2023-08-15张彦袁成清

中国水运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强国研究生

张彦,袁成清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 年9 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交通行业在“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下,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对外开拓人才等。因此,形成符合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2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渠道[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当前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也为培养怎样的研究生提出了具体要求。

交通行业涉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载工具的生产、使用与运维,工程特性明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随着交通强国的建设,要求交通行业的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因此,对于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交通行业对外输出的需要,国际交流能力也必不可少。可以发现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下,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习总书记提出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方向相吻合,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共存的全方位人才[2]。

3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受困于多种矛盾

一是行业特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交通行业的特性决定着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可能的恶劣工作环境,需要对于行业足够的热爱,拥有坚定的意志与品格。但是由于对研究生学历的就业前景存在预期,许多学生在一开始就以公司白领、公务员作为就业目标,特别是如今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许多优秀的研究生追求个性发展,跨行业就业十分普遍。

二是行业需求与高校发展之间的矛盾。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作为极具工程特性的行业,实践能力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当中十分关键。但是高校由于学科建设需要,将科学研究作为重点,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作为主要工作,实践能力经常被忽略,导致培养的研究生“学术型的研究生太学术,专业型的研究生不专业”,学校的指导方针与政策需要相应调整。

三是行业发展与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各种交通方式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传统教学内容和单一学科知识结构已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交通新技术迭代更新不断加速,传统知识体系已跟不上时代需求,特别是缺少与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相适应的育人体系与培养模式,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

4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育人体系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在面对多种矛盾困扰时,应该首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就需要创新育人体系。

交通行业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热爱交通事业,积极参与到交通强国的建设当中,但是研究生的职业定位、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也需要尊重。结合研究生的个性差异,应建立以“思政教育为核心,职业发展为导向,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育人体系,通过导师、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共同教导,实现价值引领,最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结合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作为重点的能力培养应涵盖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三个方面。因此,应在不缺失任何一方面能力培养的前提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在培养三种能力的过程中调整资源与时间的分配,既做到全方位培养又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所侧重。

5 交通行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系统性培养模式

培养符合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种要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交通行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遵循系统思维,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模式。

一是要明确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核心是研究生团队指导。研究生团队指导可以实现群策群力、协调分工、通力合作,从而达到专业知识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适用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而根据创新任务攻关的实际需求,整合配置研究人员、研究设备、研究环境等资源所组成的学科建设团队,在集智创新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本身就是实现交通行业研究生团队指导的最好载体。团队内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共同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团队内互学互促、资源共享、导师共同指导、多层次多向交流,有效提高培养质量。更关键的是,团队内师生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助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的统一。

二是要明确系统性培养模式的基础是教育平台的搭建。要培养符合“交通强国”国家战略需求的全方位人才,完善的条件建设极其重要,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团队的资源整合为其提供了保障[3]。构建完整的教育平台,需要涉及教师队伍、教学课程与教学平台三个层面,每一层面必须要与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相适应。因此,基于研究生团队指导,构建“校内专业导师+行业实践导师+国外知名学者”的教师队伍、“专业基础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课程以及“科研实验平台+企业实践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的教学平台所组成的“多元协同”研究生教育平台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要明确系统性培养模式的纽带是产学研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把教育、科研和生产等三种行为相结合,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把科技前沿新成果和行业发展新技术及时融入课程、教材和课堂,学生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在科研实战和工程技术实践中能够有所应用,从而加深理解有所创造[4]。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教育平台各个方面的力量,实现三种能力的培养,最终做到全方位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地。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强国研究生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国际交流与合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