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航运现代化管理探讨

2023-08-15谢苇

中国水运 2023年12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内河淮河

谢苇

(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徽 淮南 232000)

1 淮河航运概况

淮河干流全长1000 多公里,流经181 个县(市),淮河支流众多,干支流总通航里程约17472 公里。淮河流域基本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恶劣天气少,较为适合船舶航行。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其干流为东西走向,支流基本是南北走向,水系呈羽状分布。

目前,淮河航运仍旧处于较落后的水平:总体看现代化程度低,多为小规模家庭式经营,船员的安全和环保意识低;船舶平均吨位小,船型标准化程度低;高等级航道占比较小,并且相关的服务设施尚不完善。淮河腹地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机械化程度高、装卸装备先进的现代化港口数量少,未形成立体化综合运输网。航运的比较优势以及淮河的航运潜能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指标是: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淮河航运现代化管理应立足全流域统筹规划,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完善航行配套服务,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保护水环境,提高运输效率,让内河水运这一能耗低、运量大、相对环保的运输方式,在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合适的份额。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对淮河航运现代化管理的探讨

2.1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将淮河水运的发展同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

2018 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标志“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体现了国家支持发展淮河流域的决心,也是淮河水运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契机。2019 年淮河流域五省及29 市主要领导签署《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协同推进合作框架协议》,确立协调合作机制。

区域统筹规划,协调合作是淮河航运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①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有利于科学地配置和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统筹规划和调配还有利于协调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航运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②从管理和执法的角度来说,要加快思想现代化,组织形式现代化,设施设备现代化,管理人员现代化。要建航运数据平台,对各类船只及人员进行统计,输入大数据。根据船舶种类和吨位,实行分类管理,逐步推进淮河全流域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助于构建联合执法机制,提高管理和执法的水平及社会公信力。

2.2 加强高等级航道建设

淮河及支流通航里程多,但是高等级航道III 级(1000 吨级)及以上的航道里程不足1000 公里;70%以上的航道基本是自然状态,航道水深在4.5 米以下(排出汛期情况),大型船舶、海船难以通行。2022 年底江淮运河贯通,标志淮河流域实现了通江达海;但是,海船的最低吃水是10 米左右,根本无法通过;要加大投入,把主航道建设成更高等级的航道,真正实现淮河水运通江达海。

对比莱茵河:莱茵河干流1230 公里,干支流连成的航道网总里程超2 万公里,通航能力均在1300 吨以上,即莱茵河流域的航道网通航能力全部超过我国III级航道标准。航道等级高是莱茵河充分发挥运输作用的主要原因。建设高等级航道的经济投入低于建造铁路和公路的投入,同样里程的航道建设投资只相当于铁路的1/3,且航道不占用土地,污染小、运能大,从长期的角度看,建设高等级航道的经济效益更大。

2.3 优化船型、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标准化、绿色、智能船舶

有统计表明,淮河流域的船舶运力已超过正常标准的30%,但是船舶船型老、适应性差的现象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超标排放。为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兼顾内河航行的要求,如需适应桥梁、船闸等水域的特殊要求,内河船舶应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淮河航道网的标准船型应当是可全航段(划定航区)通行,适应流域的桥梁、船闸水域,同时具备航行速度大,载重量大,能耗低,经济、环保的特点。

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提出了实质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强调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是内河船舶发展的导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是发展的重点,要求加快安全环保智能技术应用,加快智能航行船舶的研发应用,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内河船舶事故调查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智能船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航行和作业情况,对操作系统做出最佳判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航行和作业中可以优化船舶航线和航速,实时监测和矫正船舶状态,及时调整航行策略,能够提升船舶运输效率。内河船舶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上有自身的优势:①内河运输运距小,靠近城市,便于新能源动力船舶的补给和保养;②内河船舶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岸基控设备,实现基于5G 网络的“岸基驾控、船端值守”智能船舶航行模式。

2.4 科学建设港口,加快现代化、专业化港口建设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热点和增长点,港口即是水运和物流的绾合之处。淮河流域货运资源比较丰富,淮南是重要的原煤出口基地,目前淮南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48.83 亿吨,煤层气储量5928 亿立方米;河南是粮食大省,2022 年粮食总产量1358 亿吨;江苏省是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的出口大省——这些产品和物资非常适合采用水运的方式运输,但是,目前,淮河流域现代化港口的数量少,港口规模和设施普遍无法达到装卸和运输的要求,这些货物只能选择其他的运输方式。

在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政策指引下,同时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沿淮各省积极制定了港口发展战略;河南、安徽等地的港口发展规划均明确表示要建设大港、集装箱港。现代化港口的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原则,建设中应强调以下几点:①充分考虑内河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码头和泊位要留有足够的水深和空间;②装卸设备要能够满足运输效率的要求,机械自动化程度高;③港口针对不同货物种类,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生产作业流程规范,能够保证货物安全。

现代化内河港口不仅要具备船舶货物运输的装卸、仓储等功能,更应兼具多式联运的物流服务功能。多式联运是将不同的运输方式合理衔接,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供应链,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欧美内河航运较为普遍地采用了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

现代化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港口的发展带动了贸易、金融、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可形成临港产业群,对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起到促进作用。港口又是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许多著名的城市都由港口发展而成。

2.5 加强监管,更新管理方法,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①《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协同推进合作框架协议》确立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在淮河航运执法监管工作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是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将管理范围划分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监管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从前被动应对问题的局面;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应用,提高了监管和执法工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方式从粗放走向精细,对执法和管理目标全覆盖,不留盲区,提高了执法水平。②推行全流域执法协同协作机制。淮河流域五省航运执法监管机构应在协调机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执法工作的全面合作:加强和扩大交流,实现执法和监管资源的共享;共同协商规范法律法规的使用标准和自由裁量范围,共同提高执法的水平;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和协作联动,增强执法工作的社会效能。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内河淮河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