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举措探讨
2023-08-15宋世富
宋世富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点。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这一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掌握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新课标要求下,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教学的启发性、探究性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科理论知识的连接关系,确保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自身实践为基础展开学习活动,将已有生活经验以及认知基础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点学习的重要保障,同时从数学学科教材中挖掘与学生生活贴合的教学资源。虽然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已经渗透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但如何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体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化实际的融合,仍然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文章尝试对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引起重视。
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一)情境创设趋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是直接面向教学活动所服务的,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抽象概念的认知,引导学生具备数学眼光,学会利用数学思维对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思考,以达到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情境刻意与生活化内容挂钩,打生活化的“擦边球”,一些生活化情境体现在简单生活案例上,缺乏对数学思维与概念的认知,单纯为了情境创设而创设。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应用同一个生活情境,反复多次应用,不但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兴趣,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被忽视,难以发挥对数学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情境创设绝非单纯意义上对生活素材的应用,而必须体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设计与考虑,以达到满足数学学科教学目的的效果。
(二)生活化素材与学生经验脱离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概念应当保持充分的敏锐度,教师如何对生活化素材进行提炼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提炼素材不但需要与数学学科特征融合,同时也需要与学生生活经验背景契合。学生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学科情境,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提取,吸引学生注意,学会基于生活化素材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能力。但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背景,提取生活化素材与学生认知相去甚远,导致学生难以对这部分生活化素材产生兴趣,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满意状态。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存在泛生活化特点
目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均能够意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期间也会通过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纯数学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生活化教学需要密切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理论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大多采取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活动中出现泛生活化的问题。过度对数学学科知识点进行生活化处理,不但无法达到教师预期教学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生活化教学不但需要使学生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生活化体验中超越原有生活过程,达到构建数学学科知识的目的。
二、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举措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设计必须始终坚持面向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目的所服务,所创设教学情境应当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的生活化需要与学生日常经验贴合,一方面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探究思考兴趣的提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充分贴合学生生活经验,且两者贴合关系越密切,意味着学生所学知识越可靠,接受程度也会更为理想。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以静态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则倾向于动态化特点,在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贴合的过程中,符合学生思维模式,对方便学生理解有积极意义。如“数学广角”知识点教学中,为了与这一阶段学生年龄特殊性契合,创设“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情境,在小矮人解救白雪公主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密码,让学生与小矮人一起解密,以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广角,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锁面的快乐与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体现数字化特征,将数字化特征充分体现在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
同时,从建构主义发展角度来看,为促进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材料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外部情境与内部知识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全新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中,均需要教师注意营造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还原与模拟,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主动建构新知识,使所创设教学情境达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目的。例如,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对知识掌握的兴趣,更为积极地参与新知识学习中。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中,可以以学生在商店购物这一情境为导入重点,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其中,联想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均需要使用人民币,由此展开新课程讲授工作,减少后续新知识探究的阻力与难点。而在新知识讲授环节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需要以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为契机,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连加连减”知识点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游戏内容,如准备一些学生喜欢吃的糖果,在盒子中装上10颗糖,然后拿走5颗,再放进去3颗糖,然后提问学生现在盒子里面一共有多少颗糖。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问题,教师顺势板书连加连减的方法,然后明确算理并掌握算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掌握连加连减知识点,同时可锻炼自己口算、心算的反应速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形式的选择与应用会直接受到教学情境呈现效果的影响。目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形式包括口头灌输、多媒体讲授、游戏活动等。从教学形式的选择与应用上来看,教师需要充分评估教学情境,方便学生接受,综合对不同类型教学形式优缺点的考量,合理配置并选取生活化案例,以促进教学情境的积极展开,达到实现最终确立教学目标的目的。在此期间,需要尝试掌握多种教学形式与特点。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多媒体技术、小组游戏活动、实践操作以及音视频播放等,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与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需要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对知识的灌输为基础,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在此过程中,教学形式并非独立存在,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教学形式优势资源的互补,对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切换与运用,以确保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学形式的运用应当以学生为着眼点,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相对枯燥的教学知识进行识别,以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带动学生感官发展,使生活化素材具备动态性特点,激发学生好奇性与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其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一些著名景点与建筑物,如故宫、天安门广场、杭州西湖等,让学生初步掌握公顷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猜想身边哪些场所可以用公顷或平方千米进行表达,在多媒体课件所提供图片以及视频影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真实感受,一方面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感受祖国大好河山,让德育内容与生活化情境融入教学内容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发利用生活化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对象。这里所涉及的教学教材并非单纯的数学课本,同时还包括教学课堂内外所使用的各类教学材料。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对课本知识的应用,教学活动内容受到教材内容的约束,导致教学内容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连接关系不够密切。为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找准生活化案例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教学生活化中的素材,以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优势。在此期间,首先需要对课本主题图进行充分利用。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媒介与依据,人教版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充分融入学生生活化经验进行修订与改革,新教材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充分契合。虽然不同章节生活化素材的占比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仍然能够满足教师展开生活化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挖掘课本主题图所展现出的生活化素材,以优化教学质量与效果。例如,在“角的认知”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现实校园场景,找出有角的实物,以校园图为开篇,对角的大小、特点进行概括,以帮助学生的生活化应用。同时,重视对课本练习题的合理应用。虽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已经针对练习题作出了充分的改良与优化,体现核心素养水平,但教师仍然需要在生活化教学期间高度关注对章节、练习题的讲解。在生活素材挖掘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使最终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素材与学生生活背景紧密结合,两者结合程度越高,越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同度与参与度。小学阶段,生活化素材选择应当尽可能摒弃反面且消极素材,选择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以及乐观心态形成的正面素材,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尝试对生活化素材进行整理,所选择生活化素材需要与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密切匹配,做到衔接自然,两者应当齐头并进发展。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倒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中,考虑学生对生活场景的兴趣,创新性地应用汉字“呆”和“杏”切入教学,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四)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首先,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现象。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实用性基础之上的,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自身所吸收数学知识,回忆并学以致用。学生需要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核心目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更为积极与创新地应用数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情境认知理论的角度上来说,师生互动以及环境都会对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如何利用高度真实且实用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成为教师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五)提升教学生活化认知
在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理论掌握不彻底导致认识存在局限性,频频出现问题,难以将生活化内容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为促进教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积极尝试与学习,以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教师可能因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理念掌握度不足或对教学生活化素材获得渠道掌握不够充分等因素的影响,教学生活化理论的实践性存在一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了解教学生活化的发展,从源头上掌握教学生活化的概念与基础,将数学学科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多阅读数学教学生活化文章与科普读物,同时体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以及综合性特点,丰富自身知识体系,以得到更多数学学科教学生活化知识的启发。
三、 结论
新课标要求下,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发展为现实生活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一系列数学现象,教学内容需要紧密探索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点,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的能力。文章尝试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索,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进行阐述,认为当前小学数学学科生活化教学面临情境创设趋于形式化、生活化素材与学生经验脱离、生活化教学内容存在泛生活化特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而系统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举措,包括贴近小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发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教学生活化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方法转换为理论数学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发扬创新精神,使数学学科知识能够内化于心,基于生活化措施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