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思考

2023-08-15游建华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游建华

(崇左市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崇左市凤凰山林场),广西 崇左 532114)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区系较为复杂,生态区位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广西西大明山的维管植物约为1 562 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 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 种。广西西大明山是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广西林业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中五大自然保护区之一。如何做好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工作,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问题,实现协调发展,是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概述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对过往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采取的一种补救方法。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国家认为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游览区、资源保护区、禁猎区等,是一些受到特殊法律保护的区域。一些国家认为自然保护区大多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迹、国家公园的区别不大,通常会以科学研究、自然防护等目的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划定。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52 350.1 hm2,坐标为东经107°14′51″—107°50′10″,北纬22°37′10″—23°7′30″。保护区的地貌形势复杂多样,南部、中部、北部分别由不同区域组成,主峰海拔为1 071.2 m,最低峰海拔为170 m。西大明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充沛,平均降雨量在1 250~1 450 mm,雨季长达4 个月,5—6 月平均气温为21~23 ℃,适合植被生长。西大明山石山区域的地表水系并不发达,土山区域水资源却较为丰富,能满足各类需求。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林地面积为49 166.0 hm2,有林地面积36 765.5 hm2,占总林地的70%以上。保护区周边有5 个乡镇、80 个自然村,以壮族、汉族、瑶族为主,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来源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劳务输出为主。自然村均已铺设公路,并投入使用,设有学校、供电站、医疗卫生室,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2]。

2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广西西大明山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对促进自然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对自然保护区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时,可能会导致周边社区群众无法应用自然保护区中的资源,对当地的社区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偏远地区,周边社区的人口数量较多,再加上居民的经济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过于依赖保护区资源,可能会应用自然资源提升经济收益,导致保护区内乱砍滥伐、偷猎等不良现象频频发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3]。

2.2 自然保护区的“两权”问题

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权属问题,主要从2 个方面做出了规定,分别是林权和土地归属权。西大明山的前身是林场,以生产经营为主,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由广西政府批准为水源林保护区。21 世纪初期,经由国务院批准,西大明山水源林保护区成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长达20 余年的建设中,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为了划分边界,采取了规划山林权属、保护区边界等措施[4],但由于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不久且占地面积较大,一些区域的分界桩数量不足,醒目标志过少,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界限比较模糊,逐渐引发了居民不认可边界划分、强硬侵占等问题。特别是在21 世纪初期,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一带被侵占自然林地种植八角、砂仁、桉树等,尚未得到妥善处置。

2.3 经营与利益分配矛盾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植被资源,还有大型鸟类动物冠斑犀鸟、黑叶猴等,但周边社区居民对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参与度不够。走访调查了解到,很多居民愿意成为保护区的护林工作人员,或在保护区内销售特色小吃以及纪念商品,以餐饮、住宿服务等方式参与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进程中[5]。但由于缺乏较大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自然保护区并没有为周边社区的人民群众带来理想的经济效应。周边社区居民为保护区内部的物种多样性承担了一定成本,在未来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应该促进当地就业,弥补自然开发区对周围社区居民造成的损失。

2.4 外来因素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钨、锰等重要的矿产物质。矿产资源作为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吸引了大批矿产企业进行开采和利用,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6],但是这些收益并没有利用在周边社区的建设上,还极大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企业在矿产资源开采中,毫无节制,过度开采,导致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也相继消失,污染地下水源,威胁周边社区的养殖业、种植业发展[7]。

3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的思路

3.1 解决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问题

3.1.1 加强就业保障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主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区的开发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生态理念,更好地发展当地生态保护事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和保护区的施工单位要尽可能做好协调工作,安排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的开发工程,如景点维修建设工程、公路建设工程、防火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工程[8]。社区居民还可以对保护区的开发工作提出反馈性意见,把这些建议应用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解决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允许社区居民在规范的情况下,实现保护区内的自主经营,或设立购物点、摊位等,经营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或以租售壮族、瑶族服饰等方式为居民创造就业保障[9]。

3.1.2 加大资金扶持与技术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10]。当地可以通过正在实施的项目向政府部门申请项目、社会集资等方式,为当地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应用周边社区的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开展项目的多种经营模式[11]。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周边社区居民强化养殖业、种植业,增加居民收入来源和渠道,以此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在项目引进的社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扩展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来源渠道,以社区养蚕、养蜂培训工作为主,从根本上提升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收益[11]。

3.1.3 应用能源替代工程的现代理念 能源替代工程的现代理念主要体现在以自然保护区为周边社区居民增收为主要目标,降低社区居民为提升经济收益而产生的乱砍滥伐现象,尽可能规避居民对保护区的过度开发和采集[12]。这也代表着解决能源问题,就解决了社区居民与保护区在资源利用上的矛盾。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大力开展应用新能源的宣传工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节柴灶,条件较好的居民则选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燃气等新能源,减少日常生活中烧柴等方式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13]。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的沼气池,应给予一定的补贴。3.1.4 发挥已有项目优势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解决过往与周边社区的矛盾中,需要抓住国家、地方政府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机遇,并依托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的优势,以成型的GEF 项目为契机,应用已有项目、国家级保护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政策等,在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边界规划、科研项目、社区结合共管、保护工作等多个方面不断深入[14],把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中的项目做好、做实,以此推动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保护区的未来发展,并吸引更多的环境保护项目和公益项目驻扎在保护区内。

3.2 构建人性化的保护区管理机制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全权参与,还需要周边社区居民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解决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社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发展。随着GEF 项目在保护区的顺利实施,先后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与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对治安、防火、动植物保护等问题进行决策,并积极征询当地党政干部、群众的意见,形成共同保护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良好局面[15]。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针对森林保护工作成立了多个管理委员会,建立共管模式,村民可以真正参与到管理中,了解各项目的发展进程以及资金使用情况。

3.3 通过规划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矿产企业对保护区内钨矿、锰矿的无节制开采,给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社区造成了恶劣影响,需要加强开展矿区建设和植被建设工作。在保障自然保护区土壤优良、土地平整的基础上,通过种植当地植物,并构建群落结构以及模拟地带性植物组成等先进的种植方式,尽快恢复自然保护区的植被,通过人工方式恢复自然保护区的原有生态系统、修复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16]。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房屋建设较为混乱,与广场、景区入口的建设不协调。在未来的规划中,应该把这些内容纳入到总体规划中,让周边社区实现与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协同发展。

3.4 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主要经济来源是索取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长期没有节制的开发与利用,导致自然资源的数量快速下降。有关部门做出相关防护措施后,居民开始选择一些极端恶劣的行为进行开发,导致自然保护区的很多物种减少,甚至消失,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也愈演愈烈。据调查,薪柴是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常用的燃烧能源,社区每户每年的薪柴资源使用量为3 000~3 500 kg。薪柴是自然保护区常见的林木资源,长期的消耗使周边山林被破坏,甚至出现物种消失的恶劣现象,对保护区的发展造成了直接威胁[17]。

旅游业是密集型劳动产业,旅游业的出现不仅能带动餐饮业、住宿业、休闲娱乐业、工艺品加工业等的发展,还能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为社区居民丰富经济来源渠道,提升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并带领他们加入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推动者,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18]。

3.4.1 通过灵活融资、引进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方式,不仅能为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带来理想的旅游经济收入,还有利于地方社会的团结安定。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以及国家正式实施“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后,开展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生态建设成为了广西省内旅游圈建设的重要部署,不仅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政策、机遇,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19]。广西西大明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特别是在景点开发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未来的发展后劲十足,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可以选择灵活融资的方式,引进各类投资项目,不断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3.4.2 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业的开展必定会引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密切关注,生态旅游业的开发是否顺利,与当地社区居民的配合参与息息相关,由于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较偏远,导致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较落后,民主参与意识也非常淡薄。因此,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尤为关键。开展宣传教育时,需要遵循趣味性、多样性、生态性、主动性的原则,以项目的正式实施,向社区居民普及环境法、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以及野生植物保护政策等。注重对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森林防火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周边社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争取在居民参与培训教育后,能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公民责任。此外,要不断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学校、卫生室、农业合作社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此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20]。

综合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应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周边社区居民是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唤醒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激发生态旅游业建设的参与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21]。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理论知识水平,并从管理角度、决策角度大力支持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到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去,参与到建设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知识宣传培训中,对生态旅游业、环境保护形成清晰的认知,发挥当地居民的创新潜力和想象力,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3.4.3 加强人才引进与科技投入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旅游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待遇,聘请旅游专业、生态环境专业的人才,为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核心力量,让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先进、科学、充满活力。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有环境资源优势,受到较多高校的关注,以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为主题,开展过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如林学、生态学、生物学等,通过多年的科研协作,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具备强大的科研基础,但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针对生态旅游业的规划、设计以及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研究[22]。加大科技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增强科研力度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决策性依据,促进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与平衡。

3.4.4 强化职能,构建社区保障机制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建设需要,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承担其监督审批服务的责任,并执行国家和地方生态旅游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转变当地的经济结构,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当地政府要强化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完善相关的约束机制与奖惩机制,保障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能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最大限度与周边社区发展均衡。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周边社区居民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情况,开发生态旅游业但不能改变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保护职责。履行监督管理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23],保障生态旅游业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构建保障机制,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社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工作相结合,从政策、资金、交通、教育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4 小结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成立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应该追求的是自然资源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平衡发展,并科学应用自然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实践为主[23],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良好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猜你喜欢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大明山滑雪记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大明山,真美
游大明山
“回归养生地 岜是大明山”南宁大明山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