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策略
2023-08-15王莉容
王莉容
小学音乐课堂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以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动青少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蕴含在音乐中的审美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德行,形成高尚的人格。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课堂,探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阐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策略,提出挖掘音乐创作背景、分析音乐要素、注重课堂小结、优化音乐作业等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音乐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
音乐课堂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优势,利用音乐学科“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教材中有诸多歌颂祖国、赞美祖国的爱国音乐,这些音乐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厚植爱国情怀的素材,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保证德育顺利开展,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红色音乐是见证民族精神、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芦沟谣》《长城谣》《游击队歌》《红星闪闪》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唱出了亿万人民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新生活的历程和心声。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这些历久弥新的红色歌曲为媒介,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与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认同度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衍生出纷繁多样的传统文化,其中音乐领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让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小学音乐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深入挖掘音乐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和价值引领上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接受音乐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完善、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及政治素养的增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音乐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中缺少与同伴游戏和交流的机会,缺乏与他人深度合作的经验,集体意识淡薄。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适应未来的群体性社会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合唱教学,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歌唱,感受和声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表演课,让学生与同伴共同商量表演形式;最后,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总之,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不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具备优秀的精神品质,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音乐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小学音乐教师要关注隐藏在音乐中的教育元素,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學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充分理解和领悟音乐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挖掘音乐创作背景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对某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的感受,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每个民族音乐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很多音乐的创作背景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如果只是简单地唱出旋律, 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需要听到的不只是旋律,而是感悟,只有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才能将音乐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包括音乐素材、音乐风格、时代背景、歌词与文学等,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的素材取自青海民歌《四季调》(如图1所示),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具有“花儿”的风格。《花儿与少年》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歌曲表达自由率真,有“西北之魂”之称。在本课中,教师挖掘歌曲的创作背景,创设了“逛花儿会”“唱花儿调”等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花儿”的音乐特色。
在导入环节,教师根据音乐背景挖掘“花儿会”的素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了“花儿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聆听形象鲜明、结构短小的青海民歌《四季调》,学生初步感知“花儿”的民歌特点,同时记忆主题一的旋律及“四季调”出现的次数。本课围绕挖掘音乐背景之“花儿调”展开教学,突出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民族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分析音乐要素
每首歌曲因为音乐要素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变化,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使用分析音乐要素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手法,探究蕴藏在音乐中的智慧与道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中国音乐的灵魂,每个民族都有独具风格的音乐特点,不同音乐要素在这些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切分音节奏型经常出现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丰富的彝族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资源,管弦乐《阿细跳月》是一首四五拍子的音乐,该音乐极具动感,表现了彝族人民“跳月”时欢乐的心情;蒙古的长调音乐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大部分歌词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音乐课堂中,师生共同分析力度、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这些音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从而深入体会音乐蕴藏的情感。可见,分析音乐要素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手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好,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多次出现切分音的节奏型,表现出欢乐和热情的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节奏”这一音乐要素对歌曲情绪和风格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拍击凳子、大腿等来表现节奏,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新疆的音乐中经常出现切分音的节奏型?”学生通过对比发现xx xx和x x x 两种不同节奏型表现出来的音乐情绪是不同的,切分音改变了小节内原本的强弱规律,节奏具有舞动感,更能体现欢快的情绪。教师继续追问:“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些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展开想象,仿佛看到吐鲁番的葡萄成熟了,热情好客的人们在葡萄架下载歌载舞欢迎人们的到来。切分节奏形象地表现出新疆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教师正确处理音乐要素与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注重课堂小结
1.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情感和体验”的过程,而不是“逻辑和认知”的过程,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具有情感性特征。音乐教育活动离不开情感层面的活动,包括激发兴趣、唤起情感、体验情感和升华情感等活动。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不断地追求心灵和谐,实现自我超越,追求高尚、幸福的人生。因此,在音乐课堂结束环节,教师常常用感情升华的方式,对音乐所表现的情感进行小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良好的课堂小结是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
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的《长城谣》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在小结环节,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用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知道在抗战年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如今国富民强,虽然不需要学生上战场杀敌,但需要其身体力行地践行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从情感和行动上启迪学生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立德树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2.对比聆听,深度理解。
对比聆听也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小结教学方式。学生对比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演唱风格、音乐体裁以及演奏形式的不同,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表现深沉、细腻的情感。对比聆听这一教学策略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有了深度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德行。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歌曲旋律简洁、抒情,表现出恬静、温馨的意境。在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摇篮曲》,包括中国民歌《摇篮曲》和勃拉姆斯《摇篮曲》,同时提出聆听要求——思考“摇篮曲”音乐体裁的特点。本环节教师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挖掘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摇篮曲”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通过对比这一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反哺之情和乡土之情,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四)优化音乐作业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优化音樂作业,使课堂与生活有效衔接。小学音乐作业要突出学科特点,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西风的话》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表现了作曲家黄自先生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教师巧妙地运用音乐中传递的信息,设计“与父母唱唱《西风的话》、与父母说说彼此的爱”活动作业。在闲暇时间,学生与父母唱唱《西风的话》,向父母传递美好的音乐情感,与父母互诉彼此的爱,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道理。该作业充分体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学科特点,将音乐作为学生与父母沟通情感的桥梁,使课堂与生活有效衔接,有效拉近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并在实践中获得快乐,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创作背景、分析音乐要素、注重课堂小结、优化音乐作业,巧妙地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