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如春茗 韵味传千古

2023-08-15田飞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智慧

田飞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请整体把握三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对文化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中心,从古今、中外层面予以相关阐述。材料一选自《周易》,意为观察天地规律,以知时节变化;注重文明礼仪伦理道德,教化社会崇德向善,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功能;材料二选取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从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超卓智慧;材料三选择了习近平同志的发言,“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着眼于文化传承,既要让文化走出去,又要从外国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中西文化互鉴,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强根固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之路。

写作导语部分要求“整体把握三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需要注重三则材料的逻辑层次,条理贯通;要求“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对文化的感悟与思考”,则是要求同学们应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以文化为中心,呈现自己的思考,而不能只是抓住“文化”这一关键词拓展行文。

参考立意:挖掘中华民族文化智慧,以文化人,追求美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智慧,传承创新,与时俱进。

同学们在具体写作时,应紧扣三则材料内容,可以侧重谈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侧重谈中华文化的智慧,充分彰显我国文化自信。

参考标题:以文化之火,逐华夏之阳;汲文化清流,歌人类大江;须得传承秉博采,守得文化道路长;以文化人,以文强国;因本而立,缘时以变;传中华文明之薪火,燃新生时代之光;洞察时世赓续千载,承典立新创未来;文化作垂天之羽,审时为飞天之楫。

佳作一

顺时代之潮流,扬文化之新风

◎雷 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正如《周易》中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不能没有文化,文化早已随历史的演变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立于新时代的潮头,我们惟有顺时代之潮流,扬文化之新风,才能使文化强国的舰艇行稳致远。

于国家而言,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方案。中华文化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自身文明中,中国不断探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大同社会”的观念,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追求和平的国家的一致认可;源于“玉兔”“天宫”的意象以及中国人民对飞天的渴望,航空研究者浪漫地以此为航天器命名;根据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党始终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民族复兴的重任贡献力量。国家的发展立足于本国实际,因此中国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于社会而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始终推动其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言培育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最能避免人类自杀之路,这便是对中华文化中民族精神内容的肯定。中华文化中优秀的诗词歌赋、文论典籍,传诵出“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观念;民族精神中蕴含的“爱好和平,助人为乐”,强调了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夙愿。身处新时代,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人民正确的指引,引导全社会在精神力量的鼓舞下不断向前发展。

于个人而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精华与瑰宝,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坚持文化自信,同时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君可见,南仁东自小便立志要在天文事业中发光发热,他胸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敢于向天发问,最终成功研发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君可见,陈英华一生奉献于刺绣事业,不仅绣艺高超而且善于创新,她将传统绣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绘”出最美星空图;君可见,樊锦诗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视为一生的使命,只为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让瑰宝黯淡无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顺时代之潮流、扬文化之新风,明确文化为国家、社会、个人所提供的力量,同时保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湖北鄂南高级中学高二(17)班】

◆点评

全文观点鲜明,行文布局严谨,论证严密。作文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论点放在段首,从局部到整体层层分析论证。结尾联系现实,再次照应文章主题。全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让作文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佳作二

让文化之花盛开于华夏

◎张梓榆

华灯初上,星河流转。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华文化如一盏明灯,长明不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精神之本、国家发展之基。我们需要保护与发展中华文化,使其更加博大精深。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是人民精神的指引。正如《周易》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文化中明辨是非,在人文中找到治理天下的方法,这便是文明所在、文化所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我们应当欣喜于如此评价,五千年深厚浩荡的中华文明,给予了中华儿女底气与信心。我们也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如何丰富与发展中华文化,更是我们应当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交流汇入;文化可喻之为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月。无论文化是途径平原,静水深流,或是面对冲击,风起云涌。坚守、借鉴、创新始终是保护文化的根本。君可见,那是“苍柏如佳赋,青松若锦诗”的樊锦诗,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果,开辟明天的路,心歸处,是敦煌;君可见,那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大夫”,叶嘉莹从加拿大到中国,从青松到白发,继静安灯火,续易安哲学,一生传播中华诗词,领略文字之美;君可见梁思成夫妇跋山涉水,只为记录与保护中国古建筑。望先辈,无数仁人志士守卫着中华文化,延续民族文脉。

看今朝,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我们寻求借鉴之源。习近平曾言:“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文化需要创新与发展,与时俱进,博大精深,才是文化应有的样子。从《洛神水赋》到《仕女图》,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我们看到了文化的无限可能,也领悟了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是不幸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新时代的我们应让文化之花盛开于华夏!

【湖北鄂南高级中学高二(15)班】

◆点评

全文视野开阔,用精炼的文字传情达意。说理逻辑严密,主体部分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结构,通过古今对比,强调文化之美的意义,进而升华作文主题。典型而精炼的素材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尤其作文结尾段联系现实,拓宽了作文的主题,有极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民族智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