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埋伏笔

2023-08-15郭丽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山神庙闲笔伏笔

郭丽

名家引路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

……

第二天,他们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上的招牌字号找到了那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们卖出去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

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

……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节选自莫泊桑《项链》

●阅读心得

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相当大方,丝毫没有犹豫,“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买项链时,老板查了许多账簿,“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这些描写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貌似“闲笔”,其实都为后文“项链是假”作了暗示。有了这些不经意的、“貌似闲笔”的“暗示”,文末点出真相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不会让读者感觉突兀,也显得小说情节连贯、结构紧凑。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阅读心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多处暗埋伏笔。“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写老军絮叨之态,带出葫芦,为买酒、路过山神庙埋下伏笔。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摇振得动”,为后文草厅被雪压倒埋下伏笔。林冲发现火盆内的火种被雪水浸灭,为下文草料场着火系人为纵火埋下伏笔。“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看时只道天寒手冷,实则是为后文使枪埋下伏笔。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见事情的真相埋下伏笔。若无这些伏笔照应,故事断不会如此精彩曲折,引人入胜。

写作借鉴

所谓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恍然明白前面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不会感到突兀或产生怀疑。使用伏笔应注意以下三点:

(1)有伏必应。契诃夫说过,如果你在第一幕中写到有一把枪挂在墙上,那么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这把枪必须发射,不然就没必要挂在那。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应使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会令人感到枯燥。

猜你喜欢

山神庙闲笔伏笔
饭后闲笔组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次偷听与山神庙设置的思想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前边的几句话
西山闲笔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谈《斑羚飞渡》中的伏笔照应
人踪灭处尽生悲——《小石潭记》“闲笔”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