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是旷野,别陷入专业选择的“轨道”

2023-08-15王荷醒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受访者志愿轨道

王荷醒

七八月毕业季,代表着结束,也意味着开始。每年这时候,都有无数毕业生处于放飞自我和焦虑无序同在的割裂状态。高三生愁升学,名师张雪峰戳破了大学的美好幻想;大学毕业生愁就业,诸多“学长学姐”避雷无数专业。大学还能学什么“好”专业?这个问题属于未来要进行选择的青少年,属于迷迷糊糊走在未知道路上的大学生,也属于千千万万为子女的升学就业煞费苦心的中国家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个人成功和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大学录取则被视为进入社会成功的桥梁。此时的普遍焦虑,其实是现代人压力的一种缩影。升学焦虑,本质上还是未来焦虑、就业焦虑。

“一考定终身”“专业定终身”是许多人对高考志愿选择的普遍看法。大多数学生的生涯规划不甚清晰,要想在短短几天内考虑好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其实并不简单。家长也期盼子女能拥有光明的未来,致力于帮助孩子做出最佳选择。于是,考生的志愿填报成为整个家庭共同的焦虑。社会竞争环境对教育背景的重视给人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对高学历和知识技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这使得家长和学生意识到,必须竭尽全力去争取更好的学校和专业。

选择专业,能否大浪淘“金”?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是福也是祸。“福”在于人们拥有更多的交流信息的渠道,对于选择专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他们可以自行了解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也可以看看名师名人的分析直播,或者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出一句“xx专业怎么样”,就会有许多网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在网络时代,可获取的信息比抱着一本志愿书啃更真实、有效,由此可以提前做好更多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祸”在于信息太多,鱼龙混杂,结果就是处处是“雷”,无从下脚。复杂的信息流下,现代人的焦虑只多不少。

“后浪研究所”进行了一个一千余人的小调查,总结出“2023年年轻人理想专业报告”,结果显示53.0%的人被理想专业录取,超七成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后悔,即使是如愿以偿的那些人,也有六成表示曾经后悔。如今不论提及什么专业,总会有“劝退”的声音。那么什么才算“好”专业?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人群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高考生以兴趣为王;家长以就业为大;在读生有的如鱼得水,有的如浴“苦”海;毕业生有的踌躇满志,有的已然看到行业的“夕阳”。即使是如今的“风口”,这阵风能吹多久、有多少人能把握真正的机遇,一切仍是未知数。

眼花缭乱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兴趣,避免“读不下去”,又要满足家长期待,毕业“有出息”,还要关注经济走向,抓住未来发展新“风口”。从翻遍志愿填报指导书到机构咨询、熟人建议,一套“组合拳”下来,有多少人能大浪淘“金”,找到一个全家上下人人满意、亲朋好友人人艳羡的“好”专业?其实志愿选择中,极度乐观和绝对悲观都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应该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做出适当的选择。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选择专业时,就业情况(79.79%)是受访者认为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还有专业的未来发展(72.66%)、个人的兴趣和特长(70.61%)等影响因素。就业并不是专业的唯一目标,专业选择还应紧密关联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如果学生真正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才华,就算面临一些就业困难,也能够通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职业发展。

选专业≠选职业,选职业≠选人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一个“最优解”已经用尽全部力气,而预见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又要花掉多少运气?然而事实是,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最优解”,专业和职业从来不是人生的界限。大学选择的专业未必会成为未来长期从事的职业,已经步入某行业也不意味着人生的定型。同样地,选择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而选择冷门专业也不表示一定无法就业。事在人为,关键还是要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努力。

现在,不少人存在“专业自卑”“院校自卑”“学历自卑”,但是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任何领域、任何地方都不乏优秀的人才。即使是“天坑”专业,也有人能在大学期间就小有成就;即使学历欠佳、专业不对口,也有人能靠自己的能力拿下条件优渥的工作offer。城市区位、学校资源、专业限制从来不是青年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要充分利用自身和外界的优质资源,实现自我提高。

即使一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如果学生在该领域拥有独特的特长和个人能力,有可能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足时,25.84%受访者会寻求转专业的机会,24.92%受访者会自学、多去听感兴趣的课,29.18%受访者通过参与课外培训提升在感兴趣方向的能力,31.61%受访者会尝试跨专业考研,28.57%受访者会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实习机会,35.56%受访者会瞄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了解就业需求并尽可能为之努力。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后,还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个人特长和技能,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大学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参与学生工作、进行社会实践。很多人就在专业之外、课堂之外的这些领域收获了适合他们的经验,甚至对未来的就业、升学也有影响。后浪研究所《大学,学什么专业真的很重要吗?》一文中,就集结了做运营的工科生、英语专业转行艺术的设计师、文科出身的硅谷“码农”,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事在人为,转换赛道什么时候都不晚。

即使参与工作,人生也有无限可能。前几年,“斜杠青年”一度成为青年热词。不少“打工人”都会选择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新技能,有的是因为个人兴趣,有的是为了拓宽个人发展方向,为以后换赛道做准备。技多不壓身,实用的技能反而能成为人生履历的砝码。抓住时代发展的浪潮,让终身学习成为习惯,把“斜杠”作为态度,人生的路总会越走越宽。

迎风踏浪,拥抱未来

每年报志愿的时候,人们总爱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发展到现在,其实每个专业应该都有各自的“劝退口诀”。但是不论如何劝退,每年都会有成百上千万学生进入这些专业,也会有无数学生毕业、参与到行业的社会运转中来。我们需要认识到,学习和工作都绕不开困难和挑战,各行各业都有本“难念的经”,也有着各自的社会意义、社会使命。于是我们会发现,每天的生活其实离不开那些被“劝退”的专业,那些“天坑”正一点点反哺着社会,而那些咬着牙读下来的学子们,最终也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一股力量。人们总爱看什么是“风口”,什么是“朝阳”,其实最具创造力的,还是青年本身。无论身处何地,进入什么专业/行业,青年人本身就是朝阳,正迎风踏浪向前去。

猜你喜欢

受访者志愿轨道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我志愿……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