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网络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对比研究

2023-08-14张瑞涂凯黄炜

现代情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本挖掘虚拟社区扎根理论

张瑞 涂凯 黄炜

摘 要: [目的/ 意义] 互联网流量时代, 粉丝行为呈现出高度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组织性。为阐释粉丝行为及其背后的逻辑, 探究跨文化差异, 对中美网络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过程] 本文以篮球社区为例, 获取虎扑社区和RealGM 社区数据, 基于扎根理论和社区文本挖掘技术, 构建了包含参与行为、应援行为、抵制行为、骂战行为、饭圈用语使用行为与情感表达行为六大行为的粉丝行为体系, 在编码分类基础上继续探究两大社区粉丝行为异同。[ 结果/ 结论] 粉丝行为在范畴分布和主题内容上同时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与新媒体平台引导、粉丝身份构成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有极大关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实证研究范围, 探究粉丝行为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兴趣型社区; 虚拟社区; 中美对比; 粉丝行为; 扎根理论; 文本挖掘

DOI:10.3969 / j.issn.1008-0821.2023.08.006

〔中图分类号〕G206; G25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 (2023) 08-0054-1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1] ,社交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亲缘、情缘、业缘等关系,兴趣社交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活动模式。《2020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指出, 现如今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 兴趣社交是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寻求认同的重要途径[2] 。近年来, 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以音乐社区、体育社区、游戏社区等为代表的在线兴趣型社区。兴趣型社区是为用户提供同类信息和交流讨论兴趣话题的场所, 使有共同兴趣的人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3] 。在兴趣型社区中, 参与者大多为了解更多关于自己兴趣爱好的知识、抒发看法、寻找伙伴[4] 。粉丝行为与兴趣社区密不可分, “圈子” 即是指一定规模的粉丝由于共同兴趣有组织性地汇聚在一起[5] , 例如Mishra V 等[6] 探讨Reddit 社区中金属乐迷和爵士乐迷的疯狂程度。兴趣型社区为粉丝群体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传播和服务平台, 社区中活跃着由粉丝群体自发开展的各类活动, 包括话题讨论、打榜投票、广告宣传、资金筹集等, 粉丝行为成为网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7-8] 。粉丝行为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化发展、网络舆论生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价值引领[9] , 已成为网络文化生活的主流[10] 。对粉丝行为引导是当下中国社会治理、文化规范、价值引导与媒介素养工作的重点[8] 。粉丝行为区别于普通用户行为, 具有其独有的特征, 如粉丝自愿投入时间不求金钱补偿、不同粉丝群对同一对象具有不同反应等[11]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各自认可的得体行为,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网络用户行为的差异与相似, 有利于学术界对文化背景作用机制的深度探寻[12] 。本文获取实际的中美兴趣型社区文本数据,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探究粉丝行为表现, 研究结论有助于为网络用户管理和社群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为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网络用户行为的差异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相关研究综述

1 1 兴趣型社区相关研究

在线社区至今存在已有30 多年, 已成为人们价值取向反映和价值观建构的场域, 其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目的的用户组成,通过信息生产及消费来完成在线协作、知识分享及在线交易等活动[13-15] 。在线社区承担着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分享和发布信息、提高品牌忠诚度等功能[16] 。在线社区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客观性、交互性、跨地域性、专业性、可扩充性、流动性和平等性等[17] 。按社区性质分为4 类: 知识型社区、交易型社区、关系型社区、兴趣型社区[15] 。其中, 兴趣型社区类型多样, 包括知识类社区和娱乐类社区两大类,知乎、果壳、哔哩哔哩、虎扑体育和网易云音乐等都属于兴趣型社区[18] 。围绕兴趣型社区, 衍生了用户兴趣网络模型构建[19] 、兴趣社区检测[20] 以及兴趣社区推荐[21] 等诸多研究话题。

用户参与兴趣型社区的动机主要来自个体意识的态度和社区信息质量[22-23] 。刘伟等[24] 提出了兴趣型虚拟社区成员分类LAT 模型, 以五菱车友会论坛为例, 将社区成员归为重要成员、浏览者和沉没成员3 类。在兴趣型社区如何形成的问题上, 赵捧未等[25] 以P2P 用户兴趣社区为例, 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构建的用户兴趣表示方法; 王丹丹等[26] 在开源SNS 平台上设计出一种“兴趣型”学习社区。大量研究在用户兴趣数据基础上, 对用户相似关系进行定性判定和定量计算。程艳等[27] 根据兴趣相似度的思想, 提出基于学习者兴趣相似匹配度和学习者相似匹配浓度的学习社区的自组织算法。王娟等[28] 以点点网为例, 根据用户间兴趣关系划分社区; AymanN 等[29] 利用影响传播对基于兴趣社区进行排名。

关于社区发展建设问题, Feng Y 等[30] 发现游戏化元素可以间接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和继续意愿;Chen C D 等[31] 选取4 个兴趣型虚拟社区作为实验场所, 发现论据质量和来源可信度正向影响成员感知关系质量。研究表明, 兴趣型社区用户在社群中容易具有归属感和自我认同[8] 。兴趣型社区中聚集了各类粉丝群体, 交流上的便捷性和群体性活动能够强化粉丝的主体地位[32] , 兴趣成为粉丝自我叙述的核心话题[33] 。在投票打榜、“饭圈文化” 等现象产生背后, 其原因是粉丝借助偶像作为情感投射的对象, 同时也为了寻找自我认同、建立心理幻想的处所[34] 。探究粉丝行为不仅是研究兴趣型社区的关键所在, 也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构建良好网络秩序的重要问题。

1 2 网络粉丝行为相关研究

在大众文化研究进入学术研究视野之前, “粉丝” (Fans)在英语中是一个贬义词, 具有社会等级身份的暗示[11] 。随着网络社群的迅速发展, 粉丝群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7] , 粉丝行为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粉丝行为被定义为: 经常性地、感性地消费某种大众叙事或文本, 包括书籍、電视、电影、音乐, 广义上更包括球队、明星或物品[11] 。通俗意义上认为粉丝行为是粉丝围绕偶像而产生的各类行为。研究表明, 粉丝行为具有群体性、多元性、开放性、生活性、商业性[35] , 并且呈现利他性、感性化趋势[36] 。

对于粉丝行为的产生机制, 韩传喜等[37] 指出“快感” 生产和自我实现是粉丝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群体压力是粉丝行为的外部驱动力; 汪旭晖等[38] 对品牌公共主页上粉丝行为的驱动机制进行探究, 发现信息源、品牌公共主页设计特点、娱乐性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另外, 流量社会的到来显著改变了粉丝行为和社群机制[39] 。不同场景下的粉丝表现出不同种行为, 其行为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在“直播带货” 环境下, “网红” 的名人效应、粉丝粘性、粉丝崇拜、实时互动及从众心态对粉丝行为起关键作用[40-42] , 如Rosenthal B 等[43] 发现,名人效应可以促进品牌页面上的社交互动和合法的社会实践;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 粉丝的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态度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等[44] , 席林娜等[45] 实证分析得出用户情感对转发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Liou D K 等[46] 发现Face⁃book 粉丝提供信息的意愿直接影响其信息共享行为, 并在网站信任与信息共享行为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网络粉丝行为意味着将个人感受转化为公共行为, 被视为一种自我身份、“人格角色” 的建构[47] 。当前多数研究对于粉丝行为类型主要以个体反应、参与程度信息作为分类依据。粉丝行为在网络直播中表现为向主播赠送礼物、点赞、积极评论等[48] ;品牌粉丝的行为包含消费行为、社群活动以及创造活动[49] ; 根据对明星形象带来溢出影响, 可细分为积极和消极的粉丝行为[50] 。总体来看, 对粉丝行为的总结和对比的专门性研究较少, 且容易与定义广泛的用户参与行为产生混淆。因此, 本文期望采用真实的客观的行为数据, 增加研究的解释力度, 从而实现对粉丝行为的整体呈现和定性分析。考虑到兴趣型社区的研究场景众多、范围广泛, 且兴趣型社区聚集大量的粉丝群体, 在兴趣型社区中挖掘粉丝行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基于此, 本文以国内的虎扑社区以及美国RealGM 社区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体系,对比各类行为, 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粉丝行为异同。

2 研究设计

2 1 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类别及特征, 以跨文化视角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粉丝群体行为。首先, 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完成前期质性分析。扎根理论是一种在经验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 基于对研究问题与现象的思考, 突破数据范式下仅靠经验公式或先验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的限制[51] 。相比于传统的访谈数据, 本文以用户主动产生的评论文本为数据源, 克服了耗时长、成本高以及样本量少的局限。本研究成立编码小组,以人工编码为主, Nvivo12Plus 质性分析软件编码为辅, 遵循一般编码规则, 对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三层编码, 基于编码结果构建粉丝行为体系模型, 形成新理论。

2 2 数据收集

虎扑社区与RealGM 社区为中美两国著名体育社区, 本文以两大社区中勇士专区公开数据作为数据源。选取两者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主要有以下3 个原因: ①社区结构相似, 话题主题相同。虎扑社区和RealGM 社区均是知名篮球社区网站, 两个社区创建多年, 社区结构类似。在社区中, 帖子由单个用户发布, 其他用户进行回复、点赞、转发。成员讨论的话题紧密围绕赛事, 主题包括球员战绩、赛程安排等; ②社区中粉丝情况相似。社区成员因爱好篮球, 以“勇士迷” 这一身份而聚集, 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及一定的战术分析能力; ③中美文化存在差异。中美两国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及两国体育教育的差异, 为考证不同文化下粉丝行为的异同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收集两个社区用户发布信息数据, 数据收集时间范围为2021 i_甠_Ki_年11 月—2022 年5 月, 采用随机抽取帖子的方法, 在两个社区各抽取6 000条评论,结合研究内容和目的, 筛选出具有粉丝行为特征的帖子, 最终获取虎扑社区有效评论数502 条, Re⁃alGM 社区有效评论数490 条。两者数据收集与筛选的具体过程为: ①对帖子的收集。收集内容包括标题、发帖时间、URL 网址、帖子文本, 剔除回复数小于20 的帖子以及与偶像无关的帖子(如标题为“明天勇士和篮网都有比赛” 的帖子); ②对用户评论的收集。文本数据来源于上述各类帖子,收集内容包括用户ID、评论时间、回复内容与点赞量, 人工筛选剔除表情、图片、视频等非文本内容及无关评论。在此基础上, 预留中美社区数据各50 条以待饱和性检验工作。

3 编码方案

本文遵循扎根理论构建的分析方式设计编码方案, 通过对虎扑社区和RealGM 社区数据进行编码, 有助于从不同案例的共性与特性中相互印证,增强探索性研究的有效性。编码过程坚持“同步持续比较” 的原则, 不断完善和修正, 寻找出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具有一般性意义关联性的核心概念或核心归属。

3 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程序化扎根理论编码的第一阶段。采用Nvivo12Plus 软件导入经过预先处理好的文本资料, 筛选出可进行编码评论, 根据相关原则[52] , 逐步对评论进行范畴化与概念化, 提炼出新的概念,反复对比这些概念后, 将无异议的概念进行分类、整理与归纳, 最终形成虎扑社区初始化概念54 个,RealGM 社区初始化概念50 个, 并呈现共同出现且数量较多的20 个初始化概念, 如表1 所示。

3 2 主轴编码

第二阶段是主轴编码, 通过挖掘初始化概念间的关系提炼归纳出主范疇[48] 。对开放性编码中所得到的CNOSC 的54 个初始概念进行主轴编码后,最终归纳总结出虎扑社区18 个主范畴, RealGM 社区16 个主范畴, 如表2 所示。

3 3 选择性编码

第三阶段是选择性编码, 挖掘主轴编码得到的18 个范畴间更深层次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提炼出核心范畴。经归纳整理, 最终将两个社区中的粉丝行为归纳为应援行为、参与行为、骂战行为、抵制行为、情感表达行为、饭圈用语使用行为这6 个核心范畴, 构建出粉丝行为体系, 如图1 所示。主范畴及含义如表3 所示。

此外, 前期进行文献综述过程中, 发现粉丝存在消费行为[49] , 但对所收集数据分析过程中却未发现相关概念, 另外, 继续对社区上万条帖子进行浏览, 仍未发现能反映粉丝消费行为的帖子。对此, 本文以虎扑社区为例做如下解释: 虎扑社区拥有多个社区单元, 其中有一个名为“装备” 的社区, 粉丝可在该社区单元分享偶像代言品体验, 进行宣传偶像产品等活动, 粉丝大多在此讨论消费话题。可见, 粉丝消费行为大多集中于交易型社区,社区的性质对粉丝消费行为在虚拟空间中的呈现具有明显影响。

3 4 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是一个主观概念, 通常认为, 当原始资料不能提供新的范畴和关系, 再进行3 份以上资料进行验证, 依然不能发现新的范畴和关系, 则表示研究所得到的理论达到饱和[57] 。本文以理论饱和度原则为标准, 发现原始资料已不能提取新范畴。为保证范畴足够丰富, 将前期预留的中美各50 条文本数据进行上述编码, 最终并未发现新范畴和新关系, 因此, 可认为理论已达到饱和。

4 分析结果与讨论

体育社区是兴趣型社区的典型代表, 用户是社区内容的主要贡献者, 其行为是对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映。在内容分析视角下, 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中美两个体育社区粉丝行为进行编码分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不同行为进行数量统计, 从社区中行为的分布情况反映社区中粉丝的“面貌”, 并从两个国家角度分析粉丝行为的差异, 以探究背后的社会、社区、群体等因素的复杂影响。

4 1 中美粉絲行为范畴分布情况

1) 虎扑社区

本文对虎扑社区勇士专区不同类别粉丝行为进行归纳。虎扑社区的粉丝行为20 类主范畴中, 粉丝对立最多(20%), 其次为信息提供(11%), 支持拥护(8 5%)和评价他人(8 5%), 如图2(a)所示。

首先, 所有主范畴中, 粉丝对立占比最大, 与言语中伤、贬低他人同属骂战行为这一核心范畴。

在虎扑社区勇士专区中, 粉丝行为具有群体属性,在社区中容易形成不同的立场, 期望影响他人得到认可, 过激方式容易使不同立场的群体处于对立面; 其次, 信息提供、评价他人和信息获取同属参与行为, 3 类主范畴占比靠前, 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时发现, 信息获取与信息提供的内容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如知识寻求对应知识获取, 寻求看法对应发表看法, 这3 类主范畴所涉及的用户生成内容主要包括赛事状况、球员战绩、球员生活、队伍建设等。另外, 支持拥护属于应援行为这一核心范畴,在所有的主范畴中含有初始化概念最多。

2) RealGM 社区

RealGM 社区勇士专区的用户评论内容中, 信息提供最多(25 9%), 其次为支持拥护(14 3%)和信息获取(12 4%), 主范畴分布如图2(b)所示。

信息提供占比最高, 反映了粉丝在社区中的主动参与意愿较高。对这3 类主范畴评论进行内容分析时发现, 粉丝话题讨论的集中度较高, 大多围绕球队战绩、球员表现、团队发展建设等日常话题。

在讨论过程中, 粉丝会对球星的表现、赛事的情况发表见解, 解答他人对赛事的疑惑, 普及专业知识, 提供战绩数据、相关文章与视频等, 也会在社区中寻求他人看法、专业知识、赛事数据等。支持拥护与推己及人占比数量较多, 反映了社区中的应援行为较为丰富多样。另外, 积极情绪表达与消极情绪表达同属于情感表达行为这一核心范畴, 数量占比靠前。这也与大众印象中的欧美国家(地区)的人善于表达自我和情感丰富相符。

4 2 中美粉丝行为主题内容分析

对比主范畴的主题内容, 可以从微观层面反映中美社区粉丝行为差异情况, 如图3 所示。主题轴线的轴心偏离分割虚线距离越远, 说明该主范畴在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从图中可以发现, 中美粉丝行为主范畴中, 调动氛围、社区规范存在显著差异。此外, 图谱两侧点的偏移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范畴的分布密集程度, 中国粉丝行为类别较为多样, 而美国粉丝行为类别较为集中。

将各主范畴文本数据中出现较多的关键词加以统计, 以关键词词频为指标, 距离虚线越近, 表示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 除去数量较少的脱粉回踩,最终获得词频表。各主范畴基本涵盖了其对应的关键词, 以主范畴1 为例, 中国粉丝提供信息的主题包括年龄、打法、工资等, 涉及的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而美国粉丝在发表意见时, 多以“think”开头, 提供的信息较多涉及球星名字, 如“Cur⁃ry”, 提供信息的主题与中国社区大体一致。

4 3 中美粉丝行为异同原因探究

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反映了不同群体在虚拟互联网空间中的动态互动和细部面貌。对中美兴趣型社区中粉丝行为核心范畴进行对比, 如图4 所示。进一步分析中美粉丝行为差异化原因。

1) 新媒体平台重塑参与价值和话语权

无论是何种平台或社区, 用户参与是关键[7] 。虎扑社区和RealGM 社区为粉丝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发声提供了有力渠道。同样, 粉丝参与也对网络兴趣型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关键。在两大社区中, 参与式文化成为舆论的主流, 兴趣型虚拟社区更加注重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和讨论。对个人而言, 粉丝在新媒体平台中比传统媒体平台具有更大的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58] 。

“应援” 作为舶来品, 一开始多用于体育领域, 后运用于娱乐界, 现如今已形成了一种广泛流行的粉丝文化[59] 。应援行为是粉丝区别其他社区用户的标识符, 成为粉丝实现自我价值方式之一, 使粉丝群体表现为更具组织化的群体形式。

2) 粉丝身份同构带来群体极化效应

由于观点、利益和身份认同等分歧, 粉丝群体之间的斗争无处不在[60] 。而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的竞技体育中, 球迷之间经常论战, 网络冲突更加突显。数据显示, 虎扑球迷间相互投诉十分频繁[60] 。本文同样发现, 虎扑社区中抵制行为与骂战行为远大于RealGM 社区, 不规范行为较多。一是由于虎扑社区中大多用户都是青年男性, 构成了鲜明的社区文化性格; 二是社区形象能限制语言符号暴力的发展, 虎扑社区是“三亿年轻人的直文化社区” 定位, 当某一话题讨论出现时, 粉丝更坚定己方立场,常常难以达成一致。RealGM 社区作为知名篮球网站, 因交易核分系统(用于分析美国篮球联赛)而闻名, 具有严肃理性的标签, 某一话题讨论出现,RealGM 社区粉丝群体的观点性表达不及虎扑社区。

3) 群体暗语增强娱乐性和身份认同

粉丝文化撬动了巨大流量经济。饭圈用语使用行为是中美两社区粉丝交互中创造出的特殊交谈方式。相对RealGM 社区而言, 虎扑社区粉丝使用饭圈用语更频繁。作为网络新兴语言形式, 饭圈用语则能帮助社区粉丝更好地交流沟通, 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如“水花大旗永不倒” “我是勇蜜” 等用语能够拉近粉丝的交际距离, 添加娱乐性, 并成为成员认可的社群文化。而在RealGM 社区中, 粉丝在对某话题讨论时, 往往直截了当。统计评论词频计数时发现“worried” “happy” “angry” 等表示情感的词语较多, 粉丝更注重个人观点和情感的表达,忽略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维系, 对于群体暗语的制作和叙说力量相对较弱。

5 思考与启示

5 1 维持正常化社会互动秩序, 加强粉丝自我管理

从粉丝参与、讨论程度来看, 虎扑社区明显高于RealGM 社区, 虎扑社區中粉丝互动更频繁。在思维方式上, 中国人追求事物的整体性, 主张集体主义。因此, 国内社区粉丝更加渴望他人与自己保持一致, 但由于粉丝观点众多, 难以趋于一致, 往往僵持不下, 易引发不规范行为。而美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得他们更偏向于对整体中每个部分进行独立逻辑分析, 忽略中间性, 只强调事物的是非对错[61] 。所以, 在RealGM 社区内部, 粉丝反而没有太多激烈讨论。粉丝群体是比较特殊的社会关系网络, 容易在社区互动过程中感知社会价值, 甚至会自发组织各种社会互动活动, 如控评、反黑、维护等。网络中经常出现的刷屏评论、虚假点赞等现象, 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网民自由参与讨论的权利。因此, 要加强粉丝的自我管理能力, 保持自我主见和想法, 维护社区正常生态环境。

5 2 正视网络情绪表达和传播, 引导舆论正确方向

网络情绪表达十分复杂, 不同文化背景下, 网民的情绪表达具有显著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 相较于虎扑社区, RealGM 社区粉丝的情绪表达行为更明显。比较中美的人际表达方式, 中国人评论时, 擅长用一种类似涡轮线的方式围绕主题来展开, 在情感表达上婉转含蓄, 不喜直接将情感透露在文字当中; 美国人评论时习惯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易于表达个人情绪态度。网络情绪是社会宏观层面的公共表达行为, 大多数研究中强调粉丝行为与群体极化紧密相关。但近年来, “佛系” “躺平” “吃瓜” 等网络词汇表达了我国青年人所推崇的“丧文化”。网络情绪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其影响具有两面性。中国人的实用理性源于文化传统, 一方面, 我们关注网络滥情对舆论形成一些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 网络冷漠造成的伦理缺失同样需要重视。

5 3 加强社区语言的规范建设, 打造清朗网络环境

为了个性化“表情达意” 或“情感宣泄”, 网友创造了大量且丰富的网络用语[62] 。根据《“粉丝文化” 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涉网侵害人身权案件中, 年龄在30 岁及以下的占比70%, 大多数案件侵权行为均使用“饭圈黑话”[63] 。研究中发现, 虎扑社区“饭圈用语” 不仅种类丰富, 并且数量远大于Re⁃alGM 社区, “饭圈用语” 在我国虚拟社区与社交平台上被快速传播与频繁使用, 这一现状引人深思。文化存异, 文明求同。随着我国未成年人受不良信息侵害的概率逐渐增加,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社会监管的角度来看, 兴趣型社区不仅要保持场域的言论自由, 更有责任对语言使用的系统进行规范和积极引导, 探索符合中国价值观的粉丝行为。

6 结 语

粉丝行为与社会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对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的合理化引导和治理, 有利于打造多元健康的网络空间, 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目前,对粉丝行为的相关研究中概念众多, 尚未形成一致认知。本文基于扎根理论, 以虎扑和RealGM 社区为研究对象, 对获得的社区文本数据进行三级扎根编码分析, 系统地构建了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体系, 并结合两社区内粉丝行为的具体表现, 研究其跨文化差异, 分析差异化原因。在理论贡献层面,本研究阐述了不同粉丝行为之间的结构关系, 弥补了理论缺失, 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参考; 在实践贡献层面, 从中美兴趣型社区粉丝行为之间的异同中, 去粗取精, 汲取经验, 为粉丝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及营造开放自由的社区环境提供了进一步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两类体育社区的粉丝行为进行研究, 并未涉及其他更多的兴趣型社区, 不同类别的社区体现不同的特点, 研究结论有限; 另一方面, 本文未能对粉丝行为产生的机制以及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量, 仍需要更大范围、更加深入地对此现象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理平, 王飔濛. 从圈子到关系: 智媒时代公私边界渗透及隐私风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2, (3): 184-190, 209.

[2] 袤则市场研究咨询. 2020 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概述[ EB/OL]. https: / / www.baogaoting.com/ info/15395, 2020-10-04.

[3] 岳中刚, 宋归月. 虚拟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1): 39-45.

[4] 赵炼, 王治东. 数字化休闲: 缘起、优势、情境表现与发展路径[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1): 51-57.

[5] 年度网络内容治理研究课题组, 方师师, 万旋傲, 等. 要素治理与关系协调: 2021 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 J]. 新闻记者,2022, (1): 19-36, 76.

[6] Mishra V, Liew K, Epure E V, et al. Are Metal Fans Angrierthan Jazz Fans? A Genre-Wise Exploration of the Emotional Lan?guage of Music Listeners on Reddit [C] / / Proceedings of the 2ndWorkshop on NLP for Music and Spoken Audio ( NLP4MusA),2021: 32-36.

[7] 李建伟, 王怡冉. 脱饭回踩: 一种反转型粉丝行为研究[ J].新闻爱好者, 2018, (9): 13-17.

[8] 吴炜华, 张海超. 社会治理视阈下的“ 饭圈” 乱象与文化批判[J]. 当代电视, 2021, (10): 4-8.

[9] 郭芙蓉, 韦良红.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行为典型特征、突出问题及价值引导[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3(2): 88-96.

[10] 陈子丰, 林品. 从“帝吧出征” 事件看网络粉丝社群的政治表达[J]. 文化纵横, 2016, (3): 86-92.

[11] 王毅. 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 粉丝研究与抵制理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8 (1): 111-117.

[12] 王熙, 佟星, 郑博雯, 等. 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社会支持交换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J]. 管理科学, 2020, 33 (1): 16-29.

[13] Lizzo R, Liechty T. The Hogwarts Running Club and Sense ofCommunity: A Netnography of a Virtual Community [ J]. LeisureSciences, 2020, 44 (7): 1-18.

[14] 胡兵, 何德俊. 虚拟社区成员价值观认同的建构与维系———以“虎扑社区” 为例[J]. 中国出版, 2020, (3): 34-40.

[15] 周军杰. 用户在线参与的行为类型———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质性分析[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6, 9 (2): 173-184.

[16] Chen C D, Ku E C S. Bridging Indistinct Relationships and On⁃line Loyalty: Evidence from Online Interest - based Communities[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3, 37 (5): 731-751.

[17] 曾群, 陈鑫, 文章.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平台的资源建设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 (7): 54-58, 18.

[18] 刘颖捷. 娱乐类网络社区的用户粘性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7.

[19] Palsetia D, Patwary M M A, Zhang K, et al. User - interestBased Community Extraction in Social Networks [ C] / / In Proc.6th Int. Workshop Social Network Mining and Analysis, SNAK⁃DD, 2012.

[20] 王凯. 基于FIUHM 模型的兴趣社区检测方法研究[ J]. 现代情报, 2021, 41 (1): 39-49.

[21] Eissa A H B, El-Sharkawi M E, Mokhtar H M O. Towards Rec⁃ommendation Using Interest-based Communities in Attributed SocialNetworks [C] / / Companion Proceedings of the The Web Confer⁃ence 2018, 2018: 1235-1242.

[22] 李文元, 王平. 个体信任与在线社区参与关系元分析研究[J].中国商论, 2021, (13): 186-189.

[23] 张宁, 袁勤俭, 朱庆华. 个体认知专注与虚拟社区参与关系的元分析[J]. 情报学报, 2018, 37 (2): 161-171.

[24] 刘伟, 丁志慧. 基于参与行为的兴趣型虚拟社区成员分类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 (11): 92-95.

[25] 赵捧未, 马琳, 秦春秀. P2P 用户兴趣社区形成研究[ 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3, (10): 53-58.

[26] 王丹丹, 马文虎, 刘友华. 一种动态的“兴趣型” SNS 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方法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9):42-48.

[27] 程艳, 许维胜, 杨继君, 等. 基于本体兴趣特征向量空间模型的社区自组织算法[J]. 系统工程, 2009, 27 (5): 96-103.

[28] 王娟, 曹树金, 姜灵敏, 等. 兴趣社交网站中意见领袖识别的研究———以“点点网” 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14): 97-104, 22.

[29] Ayman N, Gharib T F, Hamdy M, et al. Influence Propagationin Social Networks: Interest - based Community Ranking Model[J]. 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Computer and InformationSciences, 2022, 37 (5), 2231-2243.

[30] Feng Y, Liu Z, Qian W,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Mechanism of Gamification Elements on Us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Using in Interest - based Virtual Communities———Based onECM-ISC Model [ C] / /2019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CSSSM). IEEE, 2019:1-6.

[31] Chen C D, Ku E C S. Bridging Indistinct Relationships and On⁃line Loyalty: Evidence from Online Interest - based Communities[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3, 37 (5): 731-751.

[32] 黄楚新, 郑智文. 粉丝经济背景下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探析[J]. 中国编辑, 2020, (6): 15-19, 41.

[33] 周俊, 毛湛文. 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以豆瓣网为例[J]. 当代传播, 2012, (1): 74-76.

[34] 李珏铭, 冯哲辉. 基于要素视角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明星机制比较研究———以偶像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超级女声》为例[J]. 当代电视, 2020, (5): 50-55, 60.

[35] 郭芙蓉, 韦良红.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行为典型特征、突出问题及价值引導[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3 (2): 88-96.

[36] 胡剑. 不良饭圈文化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 当代电视, 2021,(10): 14-22.

[37] 韩传喜, 黄慧. 双重驱力: 偶像养成时代粉丝行为动机研究———基于周杰伦和蔡徐坤双方粉丝打榜事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 (2): 109-114.

[38] 汪旭晖, 陈荣. 基于双重决策路径的社会化媒体应用对个体行为改变的影响———以手机品牌公共主页为例[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 (1): 126-132.

[39] 童祁. 饭圈女孩的流量战争: 数据劳动、情感消费与新自由主义[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 (5): 72-79.

[40] 邓喆. 政府官员直播“带货”: 政务直播+助农的创新发展、风险挑战与长效机制[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 (10): 80-85.

[41] 熊雪, 朱成霞, 朱海波. 农产品电商直播中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 中介能力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1 (4): 142-154.

[42] 魏华, 高劲松, 段菲菲. 电商直播模式下信息交互对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J]. 情报科学, 2021, 39 (4): 148-156.

[43] Rosenthal B, Brito E P Z. How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TracesMay Increase Fan Engagement in Brand Pages [J]. Business Hori⁃zons, 2017, 60 (3): 375-384.

[44] 代宝, 续杨晓雪, 邓艾雯. 社交网站品牌(粉丝)主页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8, 8 (3):113-121.

[45] 席林娜, 窦永香.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微博用户转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9, 3 (2): 13-20.

[46] Liou D K, Chih W H, Hsu L C, et al. Investigating InformationSharing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s of the Desire to Share Infor⁃ma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 [ J].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2016, 14 (2): 187-216.

[47] 陈晨. “Anti 粉”: 解析互联网时代的另类粉丝文化[ J]. 青年探索, 2017, (2): 20-29.

[48] 陈建. 抖音主播表现对粉丝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 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 (3): 75-82.

[49] 靳代平, 王新新, 姚鹏. 品牌粉丝因何而狂热?———基于内部人视角的扎根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 (9): 102-119.

[50] 李若茜, 费显政, 黄茜. 粉丝行为对明星形象影响的溢出效应研究[J/ OL]. 南开管理评论: 1-18 [2023-05-10]. http:/ /kns.cnki.net/ kcms/ detail/12.1288.F.20221008.2136.002.html.

[51] 周阳, 谭春辉, 朱宸良,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研究———以小木虫为例[ J]. 情报科学, 2022,40 (1): 176-183.

[52] 白长虹, 刘春华. 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 35 (3): 99-107.

[53] 刘伟, 王新新. 粉丝作为超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社群文化与心理特征研究前沿探析[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33(7): 41-48, 65.

[54] 黄辉闪. EXO “对战” TFboys: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偶像粉丝团之间的骂战行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25(1): 48-52, 57.

[55] 李月琳, 刘冰凌. 中美网络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比较研究: 基于跨文化视角[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5, 38 (3): 116-121.

[56] 李納米. 饭圈文化中的饭圈用语与黑粉解析[ J].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1, (3): 59-63.

[57] Francis J J, Johnston M, Robertson C, et al. What is an Ade⁃quate Sample Size? Operationalising Data Saturation for Theory -based Interview Studies [ J]. Psychology & Health, 2010, 25(10): 1229-1245.

[58] 张琳琦. 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的参与式行为研究[ J]. 黑河学刊, 2020, (2): 73-74.

[59] 徐航. 音乐IP 电影传播中的粉丝角色研究[J]. 传媒, 2020,(8): 78-80.

[60] 冯济海. “粉” “ 黑” 之争: 网络迷群极化的“ 日常化” 转向[J]. 社会学研究, 2021, 36 (6): 113-135, 228-229.

[61] 赵婉秋. 从价值观看中美文化差异[ J]. 长白学刊, 2008,(5): 146-147.

[62] 郭亮, 王永贵. 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流变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启示[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 (4):103-107.

[63] 北京互联网法院. “ 粉丝文化” 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 EB/ OL]. https: / / www.thepaper.cn/ newsDetail_for⁃ward_5292496, 2019-12-09.

(责任编辑: 陈 媛)

猜你喜欢

文本挖掘虚拟社区扎根理论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虚拟社区感对用户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