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护士工作适应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08-14徐立敏钱志刚

广西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归属感受访者科室

徐立敏 钱志刚

(1 淮南联合大学医学院,安徽省淮南市 232000;2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省蚌埠市 233030)

新护士是指工作2年及以内的护理人员。2019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约为444.5万人,较2015年增加120.9万人[1],增加的护士大部分是新入职护士。作为未来护理行业的新生力量,新护士面临着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但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新入职护士1年流动率达35%~60%[2],高离职率严重影响新护士团队的稳定性。根据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工作适应是个体不断适应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组织文化以达到内外满意的过程[3]。工作适应对新护士队伍建设、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然而,目前对于新护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规范化培训内容、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5-7],较少关注到工作适应阶段新护士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有学者发现,工作适应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降低其离职意愿水平[8]。质性研究能够深入挖掘新护士在工作适应期间的问题、困难及感受。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新护士工作适应的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制订新护士队伍建设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蚌埠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已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年限≤2年(入职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实习护士;曾在其他医院有过工作经验的护士;非应届护理毕业生。样本量以访谈信息无新主题出现、达到饱和为原则,最终共访谈15名新护士。纳入的新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4~28(25.55±3.20)岁,工作年限1年4名、>1年11名,学历为本科12名、大专3名,未婚13名、已婚2名。为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受访者姓名用A~O依次编码,受访者资料详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提纲由课题组成员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后确定。访谈内容:(1)完成工作任务时您遇到了哪些困难?(2)您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些困难的?(3)工作适应不良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4)您觉得和科室同事的人际关系如何?

1.2.2 资料收集方法:访谈地点设在办公室或值班室,要求房间较安静、访谈期间无打扰。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目的与方法,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全程录音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保护个人隐私,研究结果仅用于新护士工作适应的真实体验,对今后的护理工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对受访者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时间为30~60 min,研究者在访谈中保持中立态度,鼓励受访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观察受访者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并做好记录。研究者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提问策略,访谈结束后请受访者确认或做补充说明。

1.2.3 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音频资料转化为书面文字,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主题[9],仔细阅读资料并摘取有意义的陈述进行提炼、编码,最后汇总观点并形成主题。将主题与研究现象联系起来进行陈述,然后向受访者求证内容是否真实。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同时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结 果

2.1 主题1——隐性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 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须承担教学培训、考核等隐性任务,工作负担重,造成心理压力加大。受访者B:“每个季度都会有操作和理论考试,这些考核是跟科室的绩效挂钩的,我们就会付出额外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受访者D:“除了病房常规的护理工作,还有无形的培训,压力真的好大呀。”受访者G:“这些隐形任务都是跟奖金挂钩的,感觉护士工作不只是服务患者,还要完成这些无形的工作量,每天都休息不够。”受访者I:“感觉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工资还是很少,我每个月还得靠家里补贴才能维持生活,怕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受访者K:“基本上每一个科室都会有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然后这无形中增加了个人的压力。如果去参加考试或培训考试之类的,而且个人的考核分数跟整个科室的质量分数是相关的,你的分数过低,领导就会不开心,他们都希望我们在考试前多参加培训与练习,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压力。”受访者L:“每次在考核之前就会额外付出个人的时间去完成这些事情,而且这些付出是没有得到额外的补助或者是时间上的一个补偿,全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受访者M:“我除了为患者输液,还要搞一些无形之中的培训。如果你的家庭同时又有很多事情,你的压力就会很大。”

2.2 主题2——角色转变冲突 专业知识的欠缺和临床经验的不足给护士角色转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由此产生的生理及心理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适应。不少受访者表示学校和医院缺乏新护士角色心理转变的心理辅导,造成新护士角色转变冲突。受访者D:“因为我是新护士,感觉上班工作后一时之间还没有从学生角色转变过来,工作时因为紧张手心和额头会发汗。”受访者G:“哎,因为现实情况在逼着你向临床护士转变,对我来说这很难,想到这心跳就会怦怦地跳。”受访者L:“好怀念学生时代,现在每天神经都绷紧着,会头疼、睡不着觉。”受访者H:“我一上夜班就想吃东西减压,工作不到一年已经胖了10斤了(沉默了一会低下了头)。”受访者O:“尤其是前两个礼拜我一进科室,就总想上厕所,控制不了自己,每次都是这样。” 受访者A:“一想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新护士,感觉挺有压力的。”受访者E:“下了班回到家里,心情比较抑郁,什么话都不想说。”受访者F:“护士承担的太多了,我不知道自己某天会不会承受不了爆发出来。”受访者L:“尤其是当患者及家属因为和医生产生的矛盾而迁怒于我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护士特别不值,会自我否定,很委屈。”受访者B:“我心里比较反感的,不想去上班。”

2.3 主题3——职业应对无效 新护士处于职业发展的确定期,这一阶段就是将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其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经验积累和职业锻炼,“而如何做”及“做得好不好”大部分是经验积累下思维定式的结果,往往会影响新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尤其是遇到科室抢救患者的紧急情况,新护士常常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而延误抢救时机,甚至也会担心自己因职业暴露而受到伤害。受访者B:“急诊科应该是抢救患者最多、病情最危急的科室了,也许这一秒还在书写病历,下一秒就遇到患者病情恶化需要抢救。我最害怕上夜班,感觉急诊科的夜班遇到突发状况比白班还多,又怕自己做错,都是站在一旁听老师的。”受访者C:“害怕针刺伤,虽然岗前培训已经知道针刺伤的处理流程,但有的时候遇到抢救患者,就顾不上这些,我们是新护士还是得先保护好自己,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受访者E:“我现在转到这个儿科,感觉自己儿科知识储备不够,担心同事觉得我不行(尴尬地笑了)。”受访者A:“刚进入这个科室的时候,就是一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操作不是很熟练。”受访者C:“感觉自己才刚上班就力不从心了,也不够积极主动,有点消极怠工了。监护仪器报警了,我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自己该做些什么。”受访者E:“自己独立当班的感觉和实习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肩负很大的责任感,有时候越是这样想,护理操作更加不顺利,也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受访者H:“到了新科室还没怎么熟悉呢,就要单独上夜班了,碰上病情重的患者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又怕延误抢救患者的时机。” 受访者G:“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学的知识太少根本应付不了复杂的临床情境,或者我在学校学过相关疾病的知识了,但真遇到具体问题时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感觉自己工作能力有限(无奈地摇了摇头)。”

2.4 主题4——临床沟通障碍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随机应变的沟通能力的欠缺是新护士执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部分受访者表示,沟通困难一部分是由于地域方言造成沟通无效,但更多的是缺乏沟通技巧造成非语言沟通障碍,从而降低了新护士的工作热情而使其出现工作适应不良。受访者E:“夜间值班的时候要是碰到突发情况,比如停水停电了,就会有患者跑过来抱怨、不满,这就是在考验我们和患者沟通协商调解的能力。”受访者F:“我不是本地人,大部分患者都说方言,我一句都听不懂,有时候问了半天也不知道患者说了啥,很无奈,不知道这工作能不能坚持下去。”受访者G:“我能听懂患者在说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时候只能说一些安慰的话,特别苍白无力。”受访者H:“临床沟通太重要了,有时候和患者发生口角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话没说对,就激起患者的怒火,搞得自己一整天情绪都比较低落,影响工作。”受访者L:“我性格比较直,有时候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但患者听了就感觉不舒服,不知道怎么和患者交流,不想去病房转悠,感觉没话找话好尴尬。”

2.5 主题5——科室归属感差 由于每个科室的工作内容不同,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新护士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应变能力,但陌生的工作环境、不稳定的工作模式及缺乏来自家人、同伴的社会支持,给新护士融入科室团队增加了难度,造成其科室归属感较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适应。受访者D:“去新的科室感觉又要面对一些陌生的人,不知道怎么聊天。”受访者F:“每次换科室都要花时间重新学习科室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同科室物品摆放习惯不一样,自己方向感差,熟悉环境有点难。”受访者H:“感觉这个科室人情味比较淡薄,高年资老师批评新护士时不留情面,我不喜欢这个科室。”受访者G:“在这个科室天天上两头班,真的好想离开这个科。”受访者I:“每天早班给患者输液就跟打仗一样,这个科室工作节奏太快了,我做事又比较慢,有点适应不了这里的快节奏。”受访者K:“和同事有点距离感,插不上话。”受访者M:“感觉到了哪个科室都不是自己人,也不清楚自己究竟会定在哪个科,没有归属感。”受访者A:“科室里的护士不是很团结,有点小群体,氛围感不强,不想在科室待下去。”受访者B:“轮转期间是没有归属感的,因为你没有固定的科室,也许两三个月就走了,感觉自己很飘。”

3 讨 论

3.1 新护士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在临床上,患者病情可能不断变化,这要求新护士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然而,沉重的护理任务与额外的隐性知识培训考核,对新护士的脑力和体力提出较高要求。大部分新护士年纪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步入临床工作时热情高涨,但在受到患者抱怨时缺乏忍耐力,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在面对患者护理工作和绩效考核的双重任务下,新护士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原因可能是新护士工作年限较短且职称较低,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她们对自身的要求与期望值较高,但抗击打、抗挫折能力较弱,尤其是在急诊、ICU等科室工作的新护士,护理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需要护士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这对新护士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0]。研究表明,护理任务负荷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即护理任务负荷越重,护士的工作倦怠程度越高[11]。在临床上,隐性的工作任务需要新护士付出时间成本,当额外的补偿激励机制未能得到同步落实时,心理不平衡感和落差感使得新护士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愉悦感,长此以往,当隐性工作成本超过心理承受预期时,会加重新护士职业疲倦感从而导致其萌生离职的想法,这将对新护士队伍建设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隐性的考核培训亦加重了新护士的工作负荷,使新护士倍感压力与无助感,从而导致其护理效率降低,出现隐性缺勤的现象[12]。建议医院管理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采用人性化排班方式,减轻护理任务负担,给新护士适时的调整休息机会,缓解其身心压力。同时,应注重减轻新护士隐性任务中的负担,均衡其在脑力、体力、时间需求的付出,及时给予奖金、补贴等正向激励机制,缓解新护士的心理压力。

3.2 面临角色转型冲突 伴随现代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角色日益多元化,新护士作为临床护理活动的实践者,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新护士面临环境与角色的双重转变,多数新护士会在入职1年后遭遇角色转型冲突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导致工作适应障碍[13]。究其原因,可能是临床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来解决,新护士往往尚不具备多学科知识与较强的应急能力,并且作为护理行业的“初学者”,其身处医院人力管理资源“金字塔”的底层,难以参与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低层次的职业决策控制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我期望与工作自主性,不利于其完成角色转换[14]。此外,有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是角色转型冲突的重要因素[15]。对于新护士而言,工作适应期间主要接受高年资带教教师的正向引导,从而建立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激励自己在未来职业道路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但是若在这期间未能完成对护理职业的情感投入,则难以获取职业成就感,从而导致角色转型困难,进而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除上述因素外,新护士自身知识结构与护理职业任务是否匹配也是影响角色转型的关键因素[16],这需要新护士从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出发,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以缩小认知差距,提高独立工作与决策的能力,并且还应重视学历提升与职业形象塑造,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保证。建议护理管理者注重提升新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可采取岗前培训、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提升薪资福利待遇等措施增强新护士对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也可参照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制订角色适应培训方案,由医院和医学院校联合对新护士进行角色转变相关的心理辅导,缩小角色期望与现实间的落差。此外,可在护士规范化培训时增加护士角色心理适应的课程,并综合新护士离职率等客观指标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进行效果评价[17]。

3.3 增强新护士临床应对能力 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越强的个体对抗应激源的能力越强,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工作问题,达到工作适应[18]。本研究中,新护士在面对临床突发情况时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迷茫困惑甚至挫败感,这可对工作适应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开展专业的心理教育,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的韧性干预等方法帮助新护士改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应对突发问题的心理韧性。同时,新护士在工作中能够体会到护理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并辅以情绪调节来提升工作投入度和职业应对能力。护理管理者也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其应对临床问题的能力[19],要重视新护士团队的建设,及时了解新护士的内心需求[20]。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多维度、多方向、跨学科的合作平台,打破护理专业学科壁垒,并辅以“互联网+线上课程”优质课程资源,组建跨学科团队交流的带教师资,构建多样性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新护士的临床应对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面对问题或困难时,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悲观焦虑、情绪反应较为强烈的人则更趋于采取逃避的应对方式[21]。新护士可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培养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找到舒缓压力与宣泄情绪的方式。护理管理者可采取人性化的排班方式,针对护理工作中跨学科团队交流沟通问题建立起护-患、医-护的双向沟通渠道,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帮助新护士舒缓不良情绪,积极应对临床问题。

3.4 增强护患沟通能力 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2]。新护士作为护理团队的新生力量,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为后期工作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发现,新护士由于缺乏护患沟通的灵活性,无论是方言障碍或是非语言障碍都会让其在工作中产生无助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从而造成工作适应不良。因此,如何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增强新护士工作适应能力的关键。信任是增强护患沟通的桥梁,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新护士可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亲近患者,从而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23]。而人际交往效能感比较弱的护士,表现出犹豫、保守的交流状态,护患交流不畅,无法及时应对患者变化,容易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当前新护士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面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常表现出不耐烦或者不予理睬的服务态度,容易引发护患纠纷。这种低水平的护患沟通无法满足患者深层次、情感性的沟通需求,更无法让新护士体会到护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新护士的工作适应期内,应引导其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其构建同理心或共情心,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鼓励患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有助于护患双方建立彼此信任的友好关系[24]。建议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开展有关沟通技巧与交流的培训课程,让新护士明确自身的服务内容,重视和提高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赢得患者的尊重。医院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时化解护患矛盾,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让患者在护理服务中感受到温暖、被关心与尊重的人际沟通氛围。

3.5 提高科室归属感 归属感反映的是新护士被科室团队认可、接纳、鼓励的程度[25]。作为工作适应的第一步,如果新护士的科室归属感不强,会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增加其职业倦怠感,从而导致其产生离职倾向。在各科室轮转时,因各个科室专业知识与工作内容要求不同,新护士在面对陌生环境缺乏一定的归属感。研究发现,归属感对提高新护士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6]。本研究中,医院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的科室归属感的关注度较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带教教师作为新护士接触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者,在新护士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表明,新护士科室归属感可能与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关[27]。因此,应转变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建立完善的带教激励制度,增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意愿,与新护士共同努力获取职业归属感。另有研究表明,带教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增强新护士的科室归属感。因此,带教教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关心新护士,与新护士增进交流沟通,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通过以老带新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榜样作用,从技能、诀窍、思维等隐性知识共享方面提升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减轻其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其科室归属感[28]。第二,发挥护士长的引领作用。作为科室护理团队的领导者,护士长发挥着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建议护士长以鼓励、接纳的态度增强新护士对科室工作的认知,主动给予关心与帮助,营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科室氛围,重视新护士的带教任务,合理安排带教人员,密切关注新护士的心理状态,从各个方面减轻新护士对医院或科室的陌生感,提升其科室归属感。第三,做好新护士的薪酬与工作量的平衡。进入临床工作后,当新护士发现工作量大、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时,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出现职业意识偏失;与经验丰富的同事相比,新护士存在技能、思维方式的差距,故容易造成其情绪低落和/或工作态度不认真。医院管理部门可完善工作制度,让新护士得到合理的休息,并从提高薪金报酬入手,激发护士自我驱动力,将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工作,从而增强新护士的科室归属感[29]。

3.6 小结 新护士在工作适应期阶段存在隐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角色转变冲突、职业应对无效、临床沟通障碍、归属感差等问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此外,带教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让新护士尽快融入科室团队,增强其角色认同与归属感,从而提高其工作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归属感受访者科室
价值感与归属感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爱紧张的猫大夫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