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视角下集团对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思考
2023-08-14杜丽梅
杜丽梅
(泸州阜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泸州 646200)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集团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是当前集团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集团企业在运营中因为子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会对母公司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企业需要主动控制子公司的风险,为集团企业发展创建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集团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
集团企业的运营是以母公司为中心,以子公司为辅助,在相同目标与统一章程的引导下,共同运作与发展,以实现提升集团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一般来讲,集团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广,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为了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母公司需要发挥带头作用,根据子公司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资源的分配,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集团企业中子公司虽然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在经营发展中仍然会受到母公司的约束。也就是说,子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自身的规模、经营范围,还要为集团企业战略目标服务,实现集团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子公司与母公司具有控股、隶属关系,在经营发展中应保持统一战略层面高度,通过共同发展、共同运行的方式,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子公司与母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子公司的资产作为集团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是集团企业发展的重点。母公司控制子公司财务的方式,可以为集团企业了解子公司资产情况提供参考,对集团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子公司财务管控模式
第一,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是以母公司为核心,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集团企业若是利用这一模式进行管理,需要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平台,通过统一拨付资金的方式,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进行控制。这一财务管控模式的运用,为集团企业了解子公司财务情况提供保障,防止出现资源浪费或者资金闲置的问题,是促使子公司与母公司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二,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分权型财务管控模式为子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由,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需求,灵活分配资金,满足经营发展需求的同时,为集团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一管理模式的运用,充分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使子公司负责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支配权,为应对市场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管理模式虽然对子公司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无法使集团企业了解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会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分配等工作的开展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混合型财务管控模式。为更好地管理子公司,使子公司产生积极发展的动力,部分集团企业会采用混合型财务管控方式开展工作,立足集团企业总体财务目标,结合集团企业的组织机构与分工,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发挥集团与分权财务管控模式的优势,使集团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目前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管控存在的风险
(一)组织结构风险
在集团企业经营中公司治理十分重要,它是提升母公司、子公司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集团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前部分集团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忽略对组织结构的整合优化,导致无法保证各项工作实施效果,增加经营风险。通过对集团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分析发现,子公司与母公司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为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风险提供依据,为两者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工作出现权责不清、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当前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信息风险
集团企业涉及的子公司较多,且子公司分布广、业务复杂,为母公司与子公司信息互动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无法为财务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影响后续工作实施效果。部分子公司为了应对母公司的考核要求,会为母公司提供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无法为母公司了解子公司情况提供参考,增加财务管控难度。长此以往,会对母公司、子公司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集团企业稳定发展。
(三)资金风险
在集团子公司运营中,普遍存在资金风险,是影响集团企业内部稳定的关键因素。造成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如企业融资、投资等。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会产生投资或者融资的需求,若是经营管理不当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无法保证企业运营的稳定。如部分企业为了拓展自身的经营范围,会采用投资的方式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虽然项目投资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了解不全面,会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子公司财务管理难度,无法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的稳定,会影响其他业务实施进度及效果。
四、财务视角下集团对子公司风险管控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风险意识
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维护母公司与子公司稳定的关键。当前我国集团企业处于行业发展最前端,具有市场份额多、经营范围广、资金充足的优势,但部分企业存在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的情况。集团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同,所以采用了不同的风险管控模式。如部分集团企业采用分权财务管控手段开展工作,虽然为子公司运营提供独立分配资金的权力,但是没有对此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无法对子公司资金使用风险进行控制,无法保证子公司决策、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这一现象在集团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由于风险意识不足,无法及时控制子公司存在的风险,影响集团企业经营发展。
(二)内部控制不到位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工作规范化开展,减少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对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忽略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不能为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风险管控的过程中,需要以母公司、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为基础,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由于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不能为风险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保证,影响风险管理效果。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风险防控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或者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财务信息共享,以提升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子公司与母公司共同发展。当前集团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成本与效益上,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不能为子公司、母公司资源共享提供支持。由于集团企业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停留在初始阶段,不利于集团企业风险控制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
(四)风险管理人员缺失
集团对子公司进行风险管控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该队伍要对子公司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为集团企业发展创建稳定的经营环境。由于部分集团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忽略风险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因此严重影响风险防范与控制效果。当前部分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岗位工作中出现无法识别风险、落实财务管控制度的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经营与管理效果。
(五)担保控制不合理
筹资担保是集团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子公司为了拓展经营范围,采用相互担保的方式,以推动集团企业业务工作顺利进行。如某集团企业的子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满足经营发展需求。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预防子公司不能按时偿还债务的问题出现,会要求子公司向其提供担保人,集团企业就是主要的担保人。若是后续子公司因为财务问题无法按时偿还债务,那么金融机构就会直接向担保人提出偿还债务的要求。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财务视角下集团管控子公司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管
在子公司经营管理中,因为各种因素会产生较多类型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对集团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不能提升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提升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使子公司更加稳定、长远地发展,母公司要提升风险意识,对子公司的经济业务等进行动态跟踪与监督,要求子公司根据集团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工作,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实现集团企业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在财务管控工作中,集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为子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对于全资子公司,集团企业可以采用集权管理模式控制子公司的资源,将集团企业的资金有机整合,为控制子公司风险做好铺垫。运用集权管理模式对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保证集团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对于资金量少或者规模小的子公司,采用混合管理模式控制子公司资金的同时,给予子公司一定的资金支配权限,为子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资金风险防范工作中还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子公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控制,要求子公司根据集团企业的要求开展工作,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提升集团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控制水平,促使母公司、子公司稳定发展。
(二)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集团企业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对子公司运营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管控,防止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失控的情况。结合集团企业与子公司发展需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子公司财务进行管控,优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范围与控制水平。
首先,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管理人员应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建立内部控制计划,确定这一工作的要求与流程,内部控制人员应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为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基于内部控制建立配套规章制度。为了促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地,提升规范发展意识,子公司应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确定这一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与工作范围,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内部控制制度落地。
最后,利用内控绩效评价提升子公司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子公司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需要子公司与集团企业共同努力,通过两者共同参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使集团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预防子公司不配合母公司的情况出现,集团企业应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了解子公司是否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利用评价考核的方式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解决子公司存在的财务问题,促使风险防范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集团企业应提升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为子公司与母公司信息互动提供依据,强化各部门人员交流效果。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提升了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与质量。为提升风险防范意识,集团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业财沟通机制与业务监控机制,对子公司的业务、财务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减少财务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例如,某集团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对子公司风险的管控,围绕“大管理、大数据、大集成、大共享”工作目标,按照“覆盖产业发展、业财一体管控”工作理念,构建了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切实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业务全流程管控,真正达到了“业务流程协同、信息数据共享”预期目的。在财务共享中心的支持下,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与水平,解决以往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做好人才招聘工作。集团企业根据风险管理岗位要求,面向社会与高校招聘具有风险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为子公司风险识别、评估、预防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支持。
其次,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作为培训内容,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控制意识,并主动参与岗位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为集团企业控制子公司财务风险做好铺垫。
最后,利用绩效考核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积极工作的意识。部分风险管理人员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不愿意参与风险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能提升风险管理人员自我约束与控制意识,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财务管理效果,提升集团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水平。
(五)控制担保行为
为降低子公司财务问题对集团企业的影响,集团企业要做好担保控制工作,避免因为子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对企业资金链产生影响。这一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担保企业范围,提出相应的管理制度,集团子公司不可以对集团企业外的企业、个人提供借款与贷款担保。集团企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涉及较多类型的子公司,若是企业成员为其他人提供贷款担保,会增加财务管理风险不利于集团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集团企业应提出硬性规定,增强子公司担保意识,为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第二,明确担保金额,避免出现超出集团企业承受能力的情况。为预防担保风险,集团企业可以根据子公司贷款金额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确定担保标准,如不能超过集团企业净资产的5%,维护自身资产安全的同时,为子公司运营提供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集团子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有多种,不同财务管控模式具有不同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效果,集团企业应提升集团的风险防范意识,利用内部控制与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升集团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利用合理的担保行为,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促使集团企业长远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