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是如何辗转到东北的
2023-08-14
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血沃黑土的英勇事迹早已广为流传,但是作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后来为何去了东北,又是如何投身白山黑水之间战斗的呢?
名震豫南的土地革命英雄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 “五四运动”期间,正在确山县立高等小学读书的他,作为学生代表和领队之一,积极参加和组织抵制日货斗争,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那时起已开始在群众斗争中崭露头角。
1923年,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结识中共党员贺光吾等一批进步老师,初步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6年秋,杨靖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0月受党团组织派遣,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4日,他以总指挥身份成功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
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之际,杨靖宇却顶着血雨腥风于6月6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l1月,为响应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杨靖宇率领农民军组织了刘店秋收起义,其声威震动豫南。
短短几年间,杨靖宇先后创建了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确山县革命委员会,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整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被周恩来选定赴苏学习军事
1928年冬季,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在极端秘密狀态下组织召开了中共中央常委会,主要议题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人才,参加我党在上海开设的中央军政干部培训班,以解决各根据地前线极为缺乏军政干部的实际问题。
杨靖宇作为河南省委唯一推荐人选,于1929年1月化装为商人,先从郑州乘火车至武汉,再由武汉坐客船前往上海,参加由周恩来亲自筹划并组织授课的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出发前,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已告诉他,此次参训人员均为各省地党委选送的精英,培训结业后也许会在全国范围内安排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杨靖宇的能力在多个方面都跃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结业那天,杨靖宇被通知到周恩来处接受任务,他做好了到其他地区开展工作的思想准备。听了周恩来的介绍,杨靖宇才知道中共中央对这期培训班学员结业后的归属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中央组织部内部会议研究,已初步形成方案。
对于他的去向,周恩来代表中央提出两个意向:调入全国总工会,或派往苏联学习军事。杨靖宇立刻表示以中央的安排为准。周恩来考虑到他在确山农民起义和刘店秋收起义中表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决定让他赴苏联学习军事。
“中东路事件”留下了一名抗联英雄
1929年2月,杨靖宇抵达奉天(今沈阳)并顺利联络到中共满洲省委。他被告知,组织上正在通过关系,联系东北当局办理出国相关手续,具体出发时间未定。
针对当时东北地区党组织却较薄弱、缺乏干部的情况,他主动进言满洲省委,希望在等待签证期间能给他分配些临时工作。几天后,满洲省委通知他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在省委直接指导下,于奉天和大连间开展城市工运和学运工作。
领受任务后,杨靖宇化名“张贯一”,到抚顺一个煤矿当矿井工人,与矿工一起干活、吃住,了解工人的思想、劳作、生活状况及迫切要求。在充分掌握了矿工的苦难生活后,根据省委指示,5月1日,他领导了著名的抚顺矿工“反裁员、反加班、反打骂”罢工运动,这次后来被称为“红五月”的罢工行动取得全面胜利,他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杨靖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出国事宜却因各种原因一拖半年没进展。7月,爆发了“中东路事件”,其后,中苏断交,杨靖宇赴苏之路也就此中断。不久后,刘少奇北上接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临行前在接受中央例行谈话时,他就已知晓杨靖宇其人其事。到任后,刘少奇组织包括杨靖宇在内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人员秘密召开了一次见面会,会后单独留下杨靖宇,说赴苏留学已无可能,并征求他下一步工作意见。杨靖宇爽快表态,未来的工作安排,一切听中央指示。
刘少奇对杨靖宇的革命经历比较了解,对他的革命经验和能力素质更是非常欣赏,自然很希望留下这名难得的人才。在后来的省委常委会上,各位常委都认为杨靖宇在停留东北这段时间表现突出,非常适合留在满洲省委工作,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报告中央留下杨靖宇在东北工作。
就这样,杨靖宇虽然失去了到苏联接受系统军事教育和训练的机会,却在后来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军血战数年屡建奇功,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绩,也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永久怀念。
(摘自《军事文摘》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