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物语│五福临门,石韵悠长
2023-08-14林伟聪
石雕在历史演变中形成文化积淀,具备了一套完善而成熟的工艺制作和材料体系。其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依托,将刀法运用于创作之上,意在刀先、以石传情。南北朝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如此评价器道之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石雕艺术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哲学内涵。
闽南石敢当雕刻,由石狮形象演变而来。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威猛能够吓阻邪魔妖怪、避邪招福。匠人们在雕刻石狮时,常发挥想象力,加上许多装饰性、象征性的手法,使狮子的造型渐趋艺术化与中国化,现已成为闽南民间的一个特色,十分有趣。
文心雕石,相得益彰
溯源历史,闽南石敢当最早源于泰山石敢当。随着山东人的繁衍迁徙,石敢当的信俗也散播开来,并随南迁入闽的人们在闽地发扬光大。如唐代大历五年(770)的“石敢当”刻石,说明此俗至少于唐代就在福建流行。在闽南各地的村头、道路、里巷的拐弯处或墙基上,竖一块花岗岩的条石,上镌“石敢当”三字,一些碑体的上额处还雕饰狮形、虎形首案图形,以示镇恶压邪。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抑滞必扬,言旷无隘”,在雕刻过程中,笔者将石敢当的历史意蕴之美与石雕的创作美学有机融合,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方寸石材之间表达无限光景。在这件《福祿寿喜财》当中,笔者以灰色为基调,以闽南风狮爷石敢当为主题,延续“福文化”,在石雕印章上呈现书法的“福禄寿喜财”五字,寓意“五福临门”。作品色调柔和,质感温润,气韵典雅,刀法细腻。雕刻方式章法雅妥,不拘旧制,不落窠臼。
人文眷注,内蕴美学
在石雕创作过程中,每个人的情感表现不一样,因而呈现出的画面感也不同。创作者应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刻画,才能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刀法的运用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此方能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正所谓“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内容借助形式表现出来,意境在画意中延展生发,从而达到内蕴生动的哲理境界。
闽南石敢当由风神、风兽之形象演变而来。在石雕艺术创作中,追求的应是形与质、情与理、意与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是画面中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正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艺术的表达应是质朴而不粗野,曲折细致地描绘事物,真切地抒发怊怅之情。
由艺术生发的灵感,实为应外物触发而感动,有感于外物而抒发吟咏思想感情,没有不是自然而然的。当我们放眼漫长艺术史,石雕印章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石雕中的意境之美,是潜藏于作品之内,而又迥超作品内蕴的艺术美学。“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秀之间,是石雕创作的有余意之韵的生动写实,也是韵者美之极的悠远写意。
林伟聪简介
林伟聪(1984—),毕业于福州大学雕塑专业。一级/高级技师,现任福建省雕塑学会理事。作品《明天会更好》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惠和杯”陶艺大赛。作品《神探——犬》入选福建省雕刻展。先后就职于鲁班艺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盛天鸿景观艺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