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退耕还林管理和提高退耕还林质量的探讨

2023-08-14吉照利

花卉 2023年14期
关键词:造林森林农民

吉照利

(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人民政府,山西 吕梁 033303)

0 引言

森林是宝贵的资源,不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木材,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还提出了退耕还林理念,以便森林资源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重大贡献。但是,退耕还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解决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确保退耕还林的过程高效、顺利,这是实现中国环境友好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1 退耕还林相关概述

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鼓励尽早开垦农田,以提高国家的总体粮食产量,解决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最近,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需的耕地不再短缺。同时,森林资源的价值也在增长,国家已经开始将产量低的农田转为森林,以便将土地恢复为森林,减少因森林资源的缺乏而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自1999 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重新造林的倡议,以改善自然环境[1]。除了政府和技术上的支持外,地方上的支持对于成功的恢复工作也是必要的。退耕还林需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沙地、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农田以及有生态价值的农田上停止粮食生产,代之以树木或草地。除此之外,退耕还林是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草地和森林植被覆盖率、维护生态安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多赢战略举措,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公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工程之一。

2 退耕还林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退耕还林,不仅是因为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是因为退耕还林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的积极贡献。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森林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而且在改善土壤质量和限制荒漠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过度和无节制的采伐使森林萎缩,对土地和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植被已被严重破坏,土壤质量已被改变。由于轻型和大型机械作业,底层土壤温度高于表面温度,导致底层土壤密度改变,松散度增加,水和土壤保持能力下降,DH 值受到干扰,有机物含量减少[2]。但是伴随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森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锁住了更多的土壤和水,防止了水土流失。因此,耕地的转变可以大大减少一些地区的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现象,以及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伤害。当代生态环境也更多体现在了动植物资源的巨大多样性上。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反映了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这对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改善我们国家的土壤养分,减缓沙漠化。另外,从区域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退耕还林也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经济结构,因为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农民的经济收入并没有因为土地影响而得到改善。但是如果在种植规模和经济收益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相比,果树种植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推进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业经济。

3 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3.1 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林业部门通过积极推广具有生态和商业优势的林种和树木栽培方式,扩大了规模,增强了经济实力。这些树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为退耕还林农户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逐步实现了营造一片森林、改善一方生态、形成一个产业、富足一方百姓的目标。

3.2 提高新造林地的利用率

由于实行了管理,科学合理地运用了间作技术,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一些县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采用间作技术,在造林和封山育林期间,应实行复合经营,在时间顺序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造林地的利用率,同时也保证不造成水土流失。如此看来,退耕还林既是一个多功能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对恢复林业的热情。

3.3 加速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

畜牧业发展速度较快。一些省市考虑到当地资源优势,依托退耕还林,重点发展奶牛、黄牛、羊、猪、鸡、鸭、鹅等畜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3.4 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通过促进退耕农民向交通、服务、商业等二、三产业转移,较好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振兴和发展了地方经济。为解决农村退耕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办法,促进剩余劳动力向运输、服务、商业等第二、三产业转移。设立和资助各种上岗培训,使大量边缘化农民进城务工,引进项目,使边缘化农民从事运输和经营,增加收入,直接解决退耕后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3]。

3.5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条件

退耕还林的实施,不仅净化了空气和水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人们的寿命,而且通过人们积极参与造林和护林,提高了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为进一步做好生态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4 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

4.1 机制建立不健全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意义,并且也在积极扩大努力,促进和执行这项工作。但由于退耕还林的制度不健全,这项工作的实施在许多地区都存在分歧。首先,退耕还林机制的建立,没有做到早研究、早动手,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它不能弥补短期效果不佳的问题。如此可见,完善退耕还林机制,不仅需要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在长期工作的规划和指导上取得科学进展。其次,一些地方退耕还林机制的实施情况没有明显改善,虽然看似有根有据,但实际上潜在的损失非常严重。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某些地区的政府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督促农民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退耕还林的后续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分离,导致退耕还林成果难以保障。甚至有些地区的政府也认为,一旦施工,退耕还林的首要任务就得以完成。因此,他们对退耕还林任务的重视程度较低,在种植阶段因为缺乏技术指导,树苗成活率较低。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所有的生态林地都变成了没有保护自然环境功能的经济林。

4.2 实施计划不全面

国家通过对农民的补偿,包括货币补偿、粮食补偿等形式成功收回了土地,再加上项目实施的退耕还林,使农民在收回土地后没有损失,可以继续过上正常生活。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地区政府对退耕还林缺乏周密详细的计划,没有确定是否能够承担确切的补偿金额,对补偿的类型也没有认真的考虑,不知道农民是需要经济补偿还是粮食补偿。这使农民不敢退耕还林,甚至使他们后悔这样做,这使政府的工作更加困难,无意中增加了与此相关的努力。

4.3 管理举措不严谨

从农业到林业的过渡与生态系统的进步和生态学的变化密切相关。尽管人们普遍看好退耕地的引入,但与之相关的管理并没有改善。农民的愤怒和拒绝,以及频繁的诉讼和冲突,是由于退耕还林的概念和实施方式过于强制性,以及退耕过程和方法缺乏渐进式创新。在短期内,大规模退耕确实在生态、水土保持以及林业建设等方面对基础设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是,植树造林不能立竿见影,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目前,我国严重缺乏造林、土壤肥力改良和植被优化的管理举措,没有全面的造林后计划,也没有统筹发展的资金投入。

5 加强退耕还林管理的措施

5.1 健全监督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审查退耕还林工作,因为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能膨胀成可怕的情况。因此,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结果,在将农业用地转为森林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程序并改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为了确定特定的地点和里程碑,在重新造林过程的早期设置中,当地调查和研究的大量增加是必要的[4]。这将有助于未来的发展,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尽早解决盲目性的问题。其次,当地企业和有关部门必须共同监督退耕还林过程。例如,持续监督重新造林,并部署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团队,以确保在实施每项监督措施时提供适当的参考和指导,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助于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并促进造林的科学发展。

5.2 完善规划,保证其可行有效

退耕还林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包括目前的工作安排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完善区域规划和提高造林的有效性是主要的优先事项。首先,必须对需要重新造林的确切地区、需要增加的植被种类以及在这些地区种植的树木种类进行研究,作为重新造林工作的基础。然而,必须在不损害重新造林的合法性和可行性的情况下进行。短期思维不仅会带来糟糕的结果,而且还会带来一些问题。其次,有必要在每项活动的实施层面上开展巩固造林影响的工作,注意每一步的结果。例如,在沟通、交流信息和实施有约束力的措施时,必须遵循有关当局规定的规则,因为草率的实施不会成功,只会产生新的问题。

5.3 加强管理和维护培训

退耕阶段过后,造林阶段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训和维护期,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管理。聘请专家进行彻底的土壤质量调查,确定适合造林的树木,并向农民传授正确的种植技术和日常维护琐事,使他们能够掌握种植树苗的整个过程。农民可以依靠造林来指导他们选择树种、树苗和种植地点,使收入持续上升。此外,在已经出现严重荒漠化的地方建立生态林业时,考虑幼苗的存活率并使用正确的种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将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在为生态林业选择苗木时,检疫证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验证苗木没有各种可能阻碍健康成长的虫害和疾病。

6 探究提高退耕还林质量的对策

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将耕地转化为森林时,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衡量造林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成活率和保留率。我们只能确定种植一亩地就能达到重新造林的目标实现。为了提高退耕还林的质量,我们必须从以下4 个方面着手。

6.1 制订科学规划和周密的作业计划

农地转为森林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土壤和水的流失。项目实施必须在这个总体框架内进行。还必须对“四清”(地块清楚、权属清楚、区域清楚、建设要求清楚)进行考量[5]。同时,必须加强操作设计。为了使农田退耕还林的效益最大化,必须对每块地进行科学的操作设计,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分布、种植密度和苗木要求。

6.2 选择适合该地区的强壮苗木

由于很大一部分退耕地是坡地,长期被耕种,土壤是免耕沙地,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分配树种。除非根据退耕地的不同位置情况种植不同的树种,否则退耕林不可能有优良的品质,也不可能成功发展。

6.3 精心种植

在整个种植活动中,要严格遵守造林技术标准。种植的最佳时期是4 月中旬—4 月底,土壤解冻后20cm,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先是阳坡,后是阴坡,先是山坡,后是丘陵,幼苗发芽早,发芽晚。同时,要积极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增强造林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新技术,积极寻求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树立抗旱观念和种植措施,采取技术措施,确保造林过程中尽可能的高效,等等。此外,也要必须形成抗旱理念,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6.4 保持无虫害和无鼠害

森林种植必须保持无虫害和无鼠害,以避免破坏。炭疽病是一个用来描述森林啮齿动物和害虫的术语,它使较轻的树木迅速老化,成为“老头树”和“小老树”,从而降低了林分的质量。为了确保退耕还林项目的成功,必须在早期预测和预防森林害虫和啮齿动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应用不同的杀虫剂、熏蒸剂和杀鼠剂。

7 结语

总而言之,退耕还林工程是恢复生态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为民工程。该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退耕还林已步入正轨,在持续解决诸多短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体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以增加当地人民的利益和绿地的质量,实现生态平衡发展。今后,要继续丰富造林工程的综合内容,使各自的工作制度和方法相适应。

猜你喜欢

造林森林农民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