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干奋进推动青岛水务高质量发展

2023-08-14张旭东

山东水利 2023年5期
关键词:水务河湖青岛市

张旭东

(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山东 青岛 266000)

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主要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岛水务系统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全面加深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总体形势、重要原则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对照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聚焦市委提出的“六个城市”建设,科学谋划青岛水务发展新蓝图,发挥水务最大优势,贡献水务最大力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青岛水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全市水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1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用水需求作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城乡水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市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聚焦设施提标改造,提升城乡供水水质。饮水安全是保民生、得民心的惠民工程。据统计,青岛市枯水年、丰水年城市供水依赖客水调引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客水流经地域环境复杂,虽然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但口感相对较差。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起步早,建设标准低,落后于东营、德州、聊城等地市,与“十四五”末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率7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以上矛盾问题,要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为目标,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压实区市责任,加快开展水厂工艺升级、老旧小区、一户一表等改造,优化布局城乡水厂建设,完善供水系统末端二次供水设施,新建改造城乡供水管网管道,更换智能水表,补齐饮水安全工作短板,促进城乡供水提质增效,构建“城乡一体、量足质优”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灌溉基础。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近年来,青岛市大中型水库全部转向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中型灌区基本失去灌溉功能,与全国灌区在粮食稳产高产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呈现明显反差。要深入落实“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部署要求,尽快扭转青岛市城乡居民用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局面,还水于农业农村,保障粮食安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编制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进一步摸清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区域分布、发展路径,提出今后10~15年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制定灌溉水源保障方案、主要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干旱年份地下水利用使用方案,统筹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协同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创新为民服务举措。以《青岛市城乡水质监测管理细则》为抓手,组织开展“水质检测进社区、进我家”活动,让群众用水放心、喝水舒心。抓好各类热线问题办理,采取“通报、约谈”等手段,压实属地行业主管部门及供水企业社会责任,确保问题办结率、满意率达到100%。实施“四零”服务模式,规范居民缴费、过户、用水报装等民生事项办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抓好“青水管+”自来水便民服务,持续推进“一免、一查、一服务”活动,解决市民用水“忧心事”“烦心事”。

2 突出生态文明,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要素,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保护修复,努力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格局。

加强机制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全市各级河道440条,其中,流域面积10km2以上河流221条,总长度3015km。受点多面广、人员不足、经费欠缺等因素影响,部分河湖管理保护质量、效率不够高。基层河湖长是生态河湖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牢牢牵住“管水护水”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抓镇促村”考评,给基层河湖长戴上“紧箍咒”,有效避免河湖长制落实上热中温下冷现象。针对河道污染在水中、源头在岸上的实际情况,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建立动态联动机制,加强入河排污口源头防治。督导区市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河湖规范化管理。坚持群众路线,建立河湖长制社会监督有奖举报制度,广泛接受群众对河湖长制工作监督。加强“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建设,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巡河护河,通过社会监督倒逼河湖突出问题解决。

实施工程措施,筑牢生态底线。“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落实“黄河战略”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青岛市作为山东省龙头城市,力争提前1年完成全部目标任务。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已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2023年4月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为47.2%,距离达到52%的2023年年度目标任务尚有差距。如何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任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精准治污、科学谋划、依法治理。全力加快排水管网排查,对雨污合流管网和错混接等缺陷问题全面整改。统筹考量资金成本和地理环境因素,因地制宜、“一厂一策”,按照准Ⅳ标准推进麦岛、即墨北部、城阳城区和高新区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扩建及娄山河、世园会、即墨西部等9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持续推进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有效解决市民身边的“脏乱差”问题,打造更多生态河湖“网红打卡地”。

开展常态整治,维护良好秩序。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保持河湖生态秀美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组织各区(市)深入开展市、区(市)两级河湖管理保护常态化暗访督查,将河湖“四乱”问题全部录入市河长制平台系统,及时交办、限期整改。按时完成水利部、省河长办交办的遥感问题及暗访问题核查,确保整改到底到位。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影响水环境安全拦河工程突出问题排查,严格整治标准和期限要求,对阻水片林等重点问题逐项核实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严防问题复发反弹。

3 突出发展安全,全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脉,水安全保障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针对青岛水资源禀赋实际,必须超前谋划,综合施策,全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抢抓重大机遇期,加快大水网体系建设。青岛市是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8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0%,客水调引长期依赖引黄济青工程和棘洪滩水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上合组织经贸示范区等加快建设,青岛市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按照现有水源能力测算,到2035年水安全已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刻不容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充分利用好政策性金融支持,切实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统筹防洪排涝防潮减灾、供水保障、城乡排水、水生态保护治理、水文化景观、智慧水务管理等体系建设,谋划实施投资1400亿元的400余个水务重点工程,超前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打造一体化现代大水网体系,全面融入国家、省骨干大水网格局。

抓实抓细防范措施,筑牢水旱灾害安全底线。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是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国之大者”。2022年,青岛市历经17次强降雨和2次台风影响,多座水库溢洪泄洪,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安全环境不容乐观。青岛市必须深刻汲取“7·20”特大暴雨灾害惨痛教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着眼应对强台风、超标洪水、重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周密编制水库、重点河道、山洪灾害易发区防汛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实战技能。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在建工程、山洪、险工险段日常监管,重点防范173座头顶库、93座头顶塘坝,确保各类隐患“动态清零”。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城市积水点、城乡低洼区域综合治理,夯实灾害防御基础。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和队伍建设,充实防御物资,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深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建立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体系、重要河湖断面生态水量保障体系和适水生产现代产业体系,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建设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加快推进水资源监测智慧化管理,实现年用水量超过1万m3的企业(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对2.7万个取水口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形成全市取水口信息“一张图”,建立问题整改“一本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水源涵养保护。推动出台《青岛市节约用水条例》,完善《青岛市落实节约用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具体奖补细则,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再生水推广利用政策机制,加强再生水利用一体化网络建设,推动水网互联、生态补水一体。

猜你喜欢

水务河湖青岛市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