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与基本逻辑

2023-08-13李彦水

传媒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闻奖

李彦水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评论是这样定义和要求的:评析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的新闻作品;应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准确,论证有力。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获奖评论作品的解析,探究优秀评论作品的特点,为媒体写作和发表更多精品评论提供可资之鉴。

一、高瞻远瞩、站位全国,以大局观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在新时代,获得国家级新闻大奖的评论,阐述的主旨越来越鲜明,导向越来越准确,题材越来越厚重,主要特点是站位全局、视野开阔,在主流话语权的主导上、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引领上、在重要经济社会领域事件或热点的评析上,有着强烈的思想性、指向性、原则性,以评为主、夹叙夹议,评价严谨客观、叙事逻辑清晰,达到了有理、有利、有力的目的。

以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中国故事,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为例,这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收官之际推出的一篇评论。该评论密切结合历史进程和大阅兵等历史事件,立足于讲好“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中国故事进行深刻评析。该评论在选题策划和写作中把握了两个高度:一是站在全局观察和理解中国的高度,挖掘和体悟民族精神,準确把握中国故事的“根与魂”;二是在中国从危亡走向复兴的真实语境下,悟透中国故事、发现中国奇迹。该评论把握了两个深度:一是深度挖掘,深抠中央精神的核心要义、深悟历史背后的深刻启示、捕捉新闻现场的鲜活素材;二是深度阐释,从中国与世界、实践与精神、内部与外部等多个角度和维度解读民族复兴的历程、和平正义的潮流。再如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走向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针对性地回答了新常态下经济治理“怎么看”“怎么干”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该评论选取“经济治理现代化”这一独特角度切入深刻阐述,理清了几层关系,即如何辩证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说理透彻,体现了新闻评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方向性。

主流新闻评论应服务于全局和大局,强调引领和导向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框架和逻辑中,体现思想性、思辨性、理论性。评论员应着重树立长远的大局观,强化站位意识,塑造全局视野,以较高的格局,在说理中完成阐释,最终实现主旨的升华。

二、聚焦热点、解疑释惑,以强烈的使命观回应社会关切

评论在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或议论时,不能忽视回应社会关切、安定民心人心的职能,应把重心放在热点事件上,把精力放在解疑释惑上,提升新闻评论的关注度。

以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为例,该评论聚焦土地制度改革这个关系数亿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话题,抓住“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这一小切口论述,可谓一滴水见阳光。该评论既坚持贯彻中央改革精神,又抓住群众需求,充满建设性和对话感。评论巧妙地提出注重保护农民权益这一论点,大胆地提出要帮助农民算好三笔账,即“进城账、离农账、后路账”,用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娓娓道来,使人深受启发。再如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8年全国一些地方出现投机炒房现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该评论敏感地领会这一重要精神,在写作上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政治站位,坚持人民情怀,坚持积极斗争。评论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旨向,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体现了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媒体的责任担当。评论把目光聚焦在全国性热点事件上,新闻性强、关注度高,论据扎实、论证严谨、层层递进,实现了政府、社会、群众、媒体等多方的同频共振,由此也成为权威主流媒体借用新闻事件、运用舆论监督、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成功范例。

评论的基本特质是新闻性、时效性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都是评论应当追求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积极呼应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使评论的凝聚力、感召力、感染力明显增强,从而获得更为深刻和广泛的传播与发酵。

三、把握航向、掐准节点,以深邃的历史观为重大事件定位、定调

评论有一个固有特质,即掐准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时成文,这将极大地增强评论本身的喉舌作用、阵地作用、旗帜作用和引领作用。同时,准确把握方向、航向、导向,对于具有强烈时空感、纵深感、历史感的事件或节点,运用准确、客观、深刻的分析与论证,给予这一事件以清晰的定位、定性,将在实质上提升评论的思想境界与格局层次。

以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该评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前夕推出,节点掐得及时、到位、有力,为评论本身注入了强大的新闻传播力量。评论突出了三个特点:格局大气、思想深邃、文风朴实。其另一重要特色是立足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评论员深入基层采访,深刻思考总结,创新表达呈现,实现了重要政论的创新突破,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体现融合发展和“四力”要求的精品力作。再如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评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在2020年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新闻媒体及时地推出这一重磅评论,切中了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这一历史性节点。该评论回顾了我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总结了从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文章导向准确、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立体化地展现了真实、伟大、无穷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视野开阔,发人深省,为百年不遇的历史性重大事件定了位、定了调。

评论是打通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当下和未来的独特文本。面对诸如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性抗击疫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历史性事件或节点,新闻评论应当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如何深刻解析新时代下的历史方位?如何深入思考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难和问题?如何在评与论中实现情与理的完美交融?在上述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可以收获一些难得的启示。

四、观点犀利、直指要害,以正确的问题观聚焦热点破解难点

评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一个“评”字,只有“评”得准确、评得深刻,“论”才能有价值和分量。“评”是“论”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论”提供了必要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对于社会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难题,如果评得不准确、不深入、不到位、不透彻,很难有说服力,也会失去评论本身具有的真正功能、意义和价值。把目光聚焦在热点、难点和痛点上,把题材选择在社会关注、人民关心的问题上,提出明确的观点,给予犀利的评价,直指问题的要害,拿出解决的方案,会让评论发挥更大的针砭时弊、去伪存真、匡扶正义的作用。

以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为例,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有多发之趋势。这一评论紧紧盯住这一具有较大关注度的热点社会现象,犀利地指出安全生产既是底线又是红线更是生命线,提炼出了“发现不了问题或者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看不到差距或者认为自己没有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这一重要观点,使评论本身独树一帜、直指要害。文章始终坚持正确的问题观,在主体论证部分,逐层递进、连续发问、剖析根源、提出建议;在结尾部分紧急呼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将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可谓指得准确、评得深刻、论得有力。再如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该评论提到,有这样一張照片让人过目不忘: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蹲在菜摊前拉起直线,测量菜农的菜品是否摆放整齐。该评论认为,大家从表面上看这是“精细化管理”,实际却有“精致的形式主义”之嫌。该评论显然也坚持了正确的问题观,详细列举了“精致的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刻画了“精致的形式主义”的新样貌、新特点、新趋势,犀利地指出其实质依然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注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绣花枕头”。该评论立足于历史视角、顶层设计,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地分析为什么会形成新的形式主义、如何反对新的形式主义特别是“精致的形式主义”,体现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以及自觉的媒体责任感,针砭时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精准有效的导航。

评论永远不能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受众。隔靴搔痒、无病呻吟是评论大忌。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要义,就是紧盯热点、解决问题,优秀的新闻评论都是在抓住风向、直面问题、直指要害的过程中,以强烈的代入感激发群体的同理心,以强烈的责任感推动相应制度或机制的完善改进,从而实现新闻评论的示范效应和共情效应。

五、结语

综合上述获奖评论,可以观察到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站位全局、题材厚重;二是追求时效、新闻性强;三是聚焦热点、视野开阔;四是态度理性、观点多元;五是评叙结合、感染力强。

结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主流评论趋势,未来的高质量新闻评论建议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顶天立地。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评论者应胸怀大局、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立意应站位高远,做到“顶天”;题材以具体事件为切入点,实现“立地”。二是坚持守正创新。评论也要坚守党性原则,牢记为人民发声的初心;还要“创新”,以新视角、新切口带给受众新体验。三是坚持讲好故事。善于讲好故事,坚持以故事、实例或典型为基本底色。四是坚持融媒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评论需要借助相应的平台,适应小屏化、端口化、碎片化等趋势,以“报、网、端、微、屏”等为基本渠道,妥善处理新闻评论的结构布局、版块配合、角度糅合,让受众愿意读、读得懂,从而实现更好的舆论效应。

作者系石家庄日报编委、主任编辑

【编辑:孙航】

猜你喜欢

新闻奖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中国新闻奖 浙江缘何大丰收
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新闻漫画欣赏
电视新闻评论的变与不变——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在践行“四力”在黔线——以浙江新闻奖三等奖作品《一片叶子的追寻》为例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从中国新闻奖编排类一等奖看联播类新闻的编排创新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