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2023-08-13陈飞
陈飞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为儿童开展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其是否患有肾小球肾炎以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尿常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尿液的颜色;其二,尿液的透明度;其三,尿液的比重;其四,蛋白和糖定性等。对于尿液颜色异常的儿童来说,及时开展尿常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一、尿液颜色的改变和临床意义
有关尿液常规检查的数据支持主要为以下几点:其一,留取尿液的方法;其二,近期饮食情况;其三,尿液标本的新鲜程度;其四,儿童近期的活动量等。影响尿液检查结果的原因比较多,例如:①喝太多水会导致尿液比重下降;②饮食后立即检查尿液标本会出现颜色异常的情况。要想留取一份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尿液标本,需选择儿童患者卧床休息至少4小时左右的中段晨尿,冷藏之后再进行细菌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健康儿童的尿液呈淡黄透明色。如果儿童感染疾病,其尿液会出现结晶体及脓细胞,导致尿液颜色呈深黄色并且尿液变浑浊。在季节寒冷时,部分儿童患者的小便呈米泔样,仅靠肉眼观察尿液状态难以知晓所患疾病,因此需及时开展尿常规检查。大部分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儿童,其尿液中会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其尿液中会出现红细胞变形的情况;如果尿液中以白细胞为主,要考虑儿童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如果尿液中并未发现白细胞但依然浑浊,说明有可能存在盐类结晶。部分药物和食物会导致孩子的尿液发生颜色上的变化,给人以一种孩子尿血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些孩子的尿液顏色正常,可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能发现红细胞,存在血尿的问题。因此,需及时开展尿常规检查,明确孩子是否出现血尿情况,从而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如果肝内肝外胆管受阻,尿液颜色可能呈黄色。此症状常见于胆道闭锁、急性病毒性肝炎以及胆汁黏稠综合征的儿童患者。在无溶血的情况下,尿液呈黄色。部分食物以及药物也会导致尿液呈黄色,如食用番泻叶和大黄等。尿色浑浊说明尿液中含有大分子量物质(如尿酸盐结晶和细胞、药物以及细菌等),多由高脂血症以及肾病所致。
二、尿比重改变的临床意义
尿比重对于了解儿童患者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价值。正常尿液比重为1.003~1.030。如果超出上述范围,说明儿童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如果尿液比重≥1.030,说明儿童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如果尿液比重<1.003,患儿的肾功能可能受损。
三、蛋白尿以及糖尿的临床意义
正常儿童保持平卧位时(4~6小时左右),其晨尿排出的蛋白含量<4mg/(m2·h),如果超出上述范围,说明其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尿蛋白含量增加后很大可能发生肾脏类疾病,如肾病、肾结核等。尿液内如果含有特殊的蛋白质,可能发生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等。
正常儿童如果没有食用大量的糖类物质,尿液中一般不会含糖。如果罹患糖尿病,那么尿液中会富含大量的糖,如果儿童患者的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那么尿液中也可能出现大量的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能够有效筛查出儿童是否罹患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类疾病等。根据检查尿液颜色的变化、尿比重变化、蛋白尿以及糖尿等结果可获得临床诊断指标。尿液标本的留取比较方便,并且尿常规检查方法不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损伤且检查结果比较准确,因此对一些疾病的发现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