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儿童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2023-08-13东丽丽董汉权郭伟蔡春泉方玉莲董春娟徐勇胜

山东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耐多药贫血结核病

东丽丽,董汉权,郭伟,蔡春泉,方玉莲,董春娟,徐勇胜

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天津 300134

近年来,耐药性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支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R、H 同时耐药的结核病,具有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等特点[1]。准泛耐药结核病[2](Pre-extensiv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是符合耐多药结核病定义,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引起的结核病。目前,耐药结核病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包括标准化方案(含长程治疗和短程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WHO 推荐的儿童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Isoniazid,H)、利福平(Rifampicin,R)、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E)等。WHO 尚未公布儿童MDR-TB 的治疗方案[1]。国内外关于儿童MDR-TB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少见。我们收治了1例耐多药结核病患儿,现对其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

患儿,女,13 岁,体质量35.4 kg,因“咳嗽1 月余,发热4天”于2021年6月3日入院,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考虑阳性球菌感染,予Lzd 30 mg/kg·d 静脉点滴(8 小时1 次),患者仍反复高热。患儿父亲在患儿发病前明确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且与患儿长期密切接触。患儿胸CT检查提示患儿肺部存在高密度结节,右肺下叶厚壁空洞。入院第3天时患儿72 h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皮内注射(PPD)试验强阳性(硬结直径21 mm×18 mm),血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痰Xpert 检测阳性,3 次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利福平耐药、初治),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300 mg、吡嗪酰胺(Z)750 mg、乙胺丁醇(E)750 mg、利奈唑胺300 mg(8 小时1 次)治疗。抗结核治疗14 天时患儿痰结核菌耐药基因提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耐药,考虑MDR-TB,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异烟肼(H)600 mg、Lzd 300 mg(Q8H)、环丝氨酸(Cs)500 mg、左氧氟沙星(Lfx)600 mg、乙胺丁醇(B)750 mg,治疗第5 天时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逐渐缓解,病情平稳,治疗计划确定后出院继续原治疗方案,但门诊未规律随访。

治疗第51 天(2021 年7 月27 日)时患儿因“发热1 d、重度贫血(Hb 59 g/L)”就诊于我院,询问病史无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等系统失血表现,辅助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溶血象正常),除外急性溶血、失血以及血液系统恶性病所致贫血,考虑重度贫血为Lzd 不良反应导致,停用Lzd,予口服Cs 500 mg、Lfx 500 mg、Cfz 500 mg、Pto 500 mg口服。住院后患儿输注悬浮红细胞2 U,血红蛋白升至79 g/L,住院5天,病情平稳出院,之后监测血红蛋白逐渐上升,3周后患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Hb 111 g/L)。

治疗第3个月时(2021年9月10日)患儿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显示R、H、Lfx、Mfx 及Ofx 均耐药,明确诊断为准泛耐药结核病,再次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Lzd 300 mg/d(12 小时1 次)、Cs 500 mg、Cfz 100 mg、Pto 500 mg、Z 750 mg、E 750 mg。门诊日常监测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及神经症状评分均正常。治疗第4 月时复查痰标本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结果阴性,间隔1 月以上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3 次结果均阴性。患儿临床症状及胸CT检查高密度结节情况明显好转。因Cfz 所致患儿皮肤着色明显,维持期抗结核治疗方案停用Cfz,于2022 年4 月1 日停用Cfz,拟予总治疗周期为24个月。

2 讨论

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报告称,全球约有50 万人患有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其中78%为MDR-TB[1]。在中国儿童MDR-TB 占所有MDR-TB 的9.8%[3]。国内外儿童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的研究较少,目前WHO 未提供儿童耐多药结核确切发病率确切数据及治疗方案[1]。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儿童MDR-TB 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多参照/借鉴成人MDR-TB 的治疗。化学治疗是MDR-TB 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包括标准化方案及个体化方案。标准化方案包括长程治疗及短程治疗。

长程MDR-TB 治疗方案是指至少含4 种有效抗结核药物组成的18~20 个月的治疗方案[1],可为标准方案或个体化方案。长程化疗药物分3组[1],A 组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或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和Lzd。B 组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nmine,Cfz)、环丝氨酸(cycloserine,Cs),C 组药物: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乙胺丁醇(ethambutol,E)、德拉马尼(delamanid,Dlm)、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Pto)、阿米卡星(amikacin,Am)或卷曲霉素(capreomycin,Cm)、对氨基水杨酸(P-aminosalicylic acid,PAS)、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cilastatin,Ipm-Cln)或美罗培南(meropenem,Mpm)。选药顺序首先选用所有的A 组3 种药物。接着选择B 组2 种药物,若A和B 组中的药物不能使用时,可以选择C 组药物。美国胸科学会、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传染病学会于2019 年11 月联合发布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指南,优先使用全口服方案[4]。

我国指南[5]推荐2 种长程治疗方案:推荐方案一:(全口服方案)6Lfx(Mfx)BdqLzdCfzCs/12Lfx(Mfx)LzdCfzCs。推荐方案二:(含注射剂方案)6Lfx(Mfx)Bdq(Lzd)Cfz(Cs)Am(Cm)/12Lfx(Mfx)Cfz(Cs)PtoZ(E)(数字代表时间:月)短程MDR-TB 治疗方案是指疗程9~12 月的治疗方案。推荐2 种短程方案:推荐方案一:4~6 Am(Cm)Mfx(Lfx)PtoCfzZHhighdoseE/5Mfx(Lfx)CfzZE。推荐方案二(基于Z敏感的方案):6Am(Cm)Lfx(Mfx)PtoZLzd(Cfz/Cs)/6Lfx(Mfx)PtoZLzd(Cfz/Cs)[5]。

2022 年报道的BPaL 方案(Bdq,Pretomanid,Lzd)对高耐药结核病(XDR-TB/MDR-TB)治疗6月,可达到90%良好结局[6]。为短程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MDR-TB 治疗方案主要由二线药物组成,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远远高于治疗药物敏感结核病的费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大,治疗过程尤其需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Lzd 所引起的血液学毒性以及神经毒性所致治疗终止。

血液学毒性中贫血是最普遍的不良反应,贫血为Lzd 诱发MDR-TB 患者中最普遍的独立危险因素[7]。作用机制为人类线粒体核糖体RNA 与细菌核糖体靶点具有同源结构,Lzd 可阻断线粒体蛋白的生物合成,减少骨髓前体细胞中ATP 的产生,并导致骨髓抑制[8]。一项META 分析统计Lzd 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致贫血率为25%[9], 发生率与药物剂量相关,有研究发现初始剂量>600 mg/d 组较初始剂量≤600 mg/d 组骨髓抑制患病率高[10],多个文献发现贫血容易发生在初始治疗2周至2月[7,11-12]。

目前Lzd 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仍不确定。有研究提示Lzd 剂量超过11 mg/(kg·d)为发生贫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7],也有研究推荐儿童剂量为15 mg/(kg·d)[13]。此外有文献[14]报道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10%,对预测严重贫血具有最大的敏感度(82%)和特异度(84%),并可能预防60%的严重贫血的发生。也有研究[15]发现一旦血红蛋白值开始下降,它们往往会迅速下降,早期尤其需要重视血常规监测。

儿童MDR-TB发病率低,且多为临床诊断病例,本患儿为细菌学确诊病例,目前儿童治疗经验少。治疗方案中唯一有效的1 种A 组药物Lzd 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通过调整剂量,再次长期应用未出现不良反应,采用全口服治疗方案,同时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达到了痰培养4 月转阴,影像学恢复理想,治疗效果显著,与文献报道儿童耐多药结核病预后良好一致[11,16]。为儿童MDR-TB 治疗中Lzd 剂量选择提供了参考。

本患儿痰Xpert 提示利福平耐药,结核菌耐药基因检出异烟肼inhA 突变,未检出katG 突变,研究表明大剂量INH 对inhA 突变有效,对katG 突变无抑制作用[17],初始治疗方案为大剂量异烟肼(600 mg,QD,合15~20 mg/kg),患儿因家庭贫困,不能选择Bdq,A 组药物选择了Lfx(500 mg,QD)、Lzd(300 mg,Q8H)以及B 组的Cs(500 mg,QD)。初始治疗方案为:HhighdoseLfxLzdCs。患儿住院第5 天体温正常,咳嗽明显缓解,复查胸片显示好转,临床治疗有效。

患儿Lzd治疗第51天出现重度贫血(Hb 59 g/L)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Grade 4 (life-threatening)[18],立即停止Lzd,并输血。予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升至79 g/L,停用Lzd 3周后患者复查血红蛋白恢复正常(Hb 111 g/L),提示Lzd所致贫血停药后可逆的,与文献[19]报道一致。本患儿Lzd 治疗2 周后血红蛋白由113 g/L 降至105 g/L,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趋势,与文献报道[14]血红蛋白下降可作为预测严重贫血的一个监测指标一致。早期应重视血常规监测。

停用Lzd 后A 组仅保留Lfx,有研究报道仅服用一种A 组药物的患者,2及6个月痰培养转化率以及获得良好结果的概率较服用2 种A 组药物的患者低[20],为防止药效差或者诱发新的耐药,结合国内二线药敏的数据[21],加用了1 个B 组药物Cfz(100 mg,QD)以及C组Pto(500 mg,QD)。

治疗3月痰结核培养结果提示对R、H及氟喹诺酮类耐药(FQs),考虑患儿为Pre-XDR-TB。停用Lfx后治疗方案不含A 组药物,多项研究发现减少Lzd剂量后可避免血液学毒性,也可达到治疗疗效,调整Lzd 剂量为10 mg/(kg·d),结合研究发现成人300 mg 每12 小时1 次可保留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22],本患儿Lzd 为10 mg/(kg·d),每12 小时1 次,后监测血常规未再发生贫血。与文献[10]报道减少剂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一致。

药敏提示Z、E 敏感。研究[20]表明Z 可以增加痰培养转化率,缩短痰培养转化时间,是MDR-TB治疗方案的有效补充。也有研究[23]表明E可用于防止获得额外耐药性的伴侣药物。最终选择强化期治疗方案(不含肌注药物):Lzd/Cs/Cfz/Pto/Z/E。

患儿治疗4月复查痰结核培养转阴,之后3次间隔1 月痰培养均阴性,痰抗酸染色阴性。目前已治疗 18月余,定期门诊规律随访,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胸部CT明显好转。本研究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出现了皮肤染色明显,与Cfz 常见不良反应报道一致。强化期治疗持续6 月余,停用Cfz,维持期治疗方案为Lzd/Cs/Pto/Z/E,患儿存在FQs耐药,治疗周期拟延长至24个月。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①治疗经验不足,未进行治疗性药物监测,早期未规律监测血常规,导致发现贫血较滞后且严重。②未监测Lzd 的血药浓度及PK/PD 指标,应加强Led 的血药浓度监测。③未进行全基因测序,不能明确耐药突变位点。

综上所述,儿童耐多药肺结核病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Lzd、Cs、Cfz 等治疗效果较好,其中10 mg/(kg·d)的Lzd 每12 小时1 次口服的患儿不良反应轻。虽然儿童MDR-TB 治疗方案无统一的共识,但通过合理的调整用药、监测不良反应并积极应对不良反应,采用全口服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耐多药贫血结核病
Ibalizumab治疗耐多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加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