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成长,衔接未来

2023-08-13王学娟,丁丽丽,丁增岚

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幼小书写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的第一个衔接点,它连接着幼儿园教育后期和小学教育前期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仍然存在超前教育、衔接滞后等问题,导致儿童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近年来,幼小衔接受到了国际学前教育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也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基于此,为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科学衔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幼儿园围绕“如何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结合本园实际,树立科学有度的衔接思想,安排切实适宜的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做好准备和适应,真正做到了“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 让千万朵花盛开在春天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幼儿园基于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旨在减缓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儿园阶段,从容地站在人生起步的第一个交汇点上。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当下的幼儿园教育中,“去小学化”已成一种趋势,大部分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仍存在以小学各类规范要求进行幼儿教育的现象。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短暂地提升幼儿的知识水平,但长远来看,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同时,相较于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程度更高,一方面是由于民办幼儿园的师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也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幼小衔接留给幼儿的时间十分紧迫。幼儿园往往从大班后半学期开始进行幼小衔接工作,而小学预留的衔接时间更短,大部分只有在幼儿升入小学的第一个月。因此,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衔接也仅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适应小学生活十分困难。再者,从衔接内容上讲,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内容大多涉及智育、美育、体育等一日生活环节,忽略了对于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社会性的培养。同时,由于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对于小学的教育内容并不熟悉,因此在教授知识和技能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导致幼儿产生错误行为或养成不良习惯。同理,小学一年级教师也没接受过学前教育相关的培训学习,往往不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及接受水平,可能会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最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仍旧停留在学习层面,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在小学阶段出现学习问题,便将幼小衔接作为让孩子学习小学基础知识的突破口,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在意孩子在家庭劳动、人际关系、游戏等方面的表现,这无异于揠苗助长,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幼儿园及幼儿身上,也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且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幼小衔接的影响体现得越发显著。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做法

首先,适当延长幼小衔接的时间,给予幼儿心理和生理上充分的准备时间。幼儿园应当注意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注意知识传授的规范性,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教授,并应保证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从而避免幼儿在升入小学后出现丧失学习兴趣的现象。

其次,加强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园和小学有责任和义务为大班与一年级教师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如网络联谊、培训等。此外,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学习及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为其升入小学做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一年级教师则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通过入学教育课为其顺利适应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最后,密切家庭与幼儿园、学校的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效协同,保证幼儿社会适应性的良好发展。幼小衔接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应当开展好家长工作,通过家园(校)联系栏、家长会、亲子活动、开办讲座等方式积极宣传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展好家庭教育,避免“揠苗助长”现象的产生,从而帮助幼儿经历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的幼小衔接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不同学习时期的衔接。幼儿是人生的花骨朵儿,科学的幼小衔接带给他们的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让千万朵花开在人生的春天里吧。

(文/王学娟)

◎ 做好前书写准备,助力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阶段,前书写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要秉持“全面观”和“持续观”,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工作,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前书写准备工作,因势利导地发展好幼儿的前书写准备能力,积累有效的准备经验和指导策略。

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前书写能力。幼儿自入园,就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室内外活动区中操作着丰富多样的材料,这些整合了视动整合协调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动作计划执行能力以及思维认知能力的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幼儿手部的肌肉发育,不断提高其手腕部的活动度和灵活度。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小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探索小手的秘密,激发其参与各种手指游戏等活动的兴趣,还可以在美工区、生活区等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手指和肌肉的锻炼发展;中大班教师则可引导幼儿收集身边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再根据材料的形状、软硬、粗细、功能等进行分类,并参与到各种手工创意活动中,在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中,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关注幼儿写画姿势的培养,培养书写习惯。幼儿入园后,接触笔的机会开始增多,教师可以通过儿歌引入、图片对比、现场示范等直观形式,进一步规范幼儿的坐姿和握笔姿势;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对上下、左右、中间、旁边、正反形成明确认知,并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方位;通过美术活动,画圆圈、直线、弧线、曲波线等,锻炼指法、腕法、肘法的协调性,感知笔锋状态与线条形质的关系;家园共同关注、纠正幼儿的“双姿”,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保障幼儿前书写材料的供给,满足前书写需要。适宜有趣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段的幼儿,在各个活动区域提供不同的书写材料。针对小班幼儿,可提供粗头的画笔、记录笔或木棒等,支持幼儿在较大的纸张、沙盘、空地等材料上自主涂鸦;针对中大班幼儿,可提供相对细一些的记号笔、铅笔、签字笔等,支持幼儿在较小的纸张上或间距较大的横线纸上进行符号表征,还可以引导幼儿用石头、水、颜料、树枝等在墙面、黑板、砖地等区域上写写、画画,积累与环境中触手可及材料互动的经验。

重视前书写氛围的营造,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幼儿只有真正感受到前书写的有趣和有用,才能正确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主动表达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前书写行为的内驱动力,积极运用各种正向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涂鸦、涂画、绘画、表征;及时对幼儿的书写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书画”故事,不断提升其前书写的信心,激发内在的前书写动力。

推动前书写活动的开展,建立前书写核心经验。一是在阅读活动中学习前书写表达的方式。教师需要在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和指导每位幼儿的前书写活动,接纳他们的表征特点和内容,鼓励和支持他们形成个性化的表征方式。例如,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收集各种类型的书面材料,再同幼儿一起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不同表达类型;在班级阅读角投放各种类型的书面材料,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书写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书写的多种方法,为创意书写积累有益的经验。二是在主题活动中懂得前书写表达的内容。例如,为了帮助幼儿明确前书写要表达的内容,开展“日记画”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日记的基本要素和记录方式,关注和解读同伴的日记故事,通过借助同伴的力量互相学习。三是在一日活动中建构前书写的经验。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用前书写方式表达和交流的契机,如入园环节中签到、天气记录等,教师应创造并敏锐捕捉这些契机,借助游戏化、艺术化的方式,鼓励、支持幼儿参与前书写活动,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及标志符号的敏感度及兴趣,促使其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

总之,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帮助幼儿做好前书写准备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良好的书写环境,提供前书写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丰富的前书写活动和游戏,促使他们积累有效的前书写经验,自然、自信地升入小学。

(文/ 丁丽丽)

◎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当前,幼小衔接工作日益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幼儿的知识衔接,而在于幼儿的心理过渡,心理准备将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我园尝试从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旨在缩短幼儿的适应期,让幼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为幼儿未来在小学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做好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升入小学是幼儿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转折,而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完全融入小学生活。因此,加强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的思想准备,帮助其了解小学生活。对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交流活动,围绕“你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要上学?”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其次,为了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缩短幼小距离,我们在大班第二学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了相应调整,如取消加点、适当延长上课时间等;结合园本课程“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设置“走进小学”“学做小学生”“再见了幼儿园”三个次主题,充分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与自理能力的发展;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幼小衔接的真正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创设“小学、幼儿园对对碰”班级主题墙,帮助幼儿发现、梳理小学与幼儿园的异同,熟悉未来的小学生活。此外,我们还在家委会成员的配合下,开展了“走进小学”活动,带领幼儿亲身体验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兴趣。

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与小伙伴友好、和谐的交往,会直接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应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如遇到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要主动示好,到别人家做客要先敲门,有礼貌地称呼主人等,以此帮助幼儿形成团结友爱、关心别人等良好品质。因此,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与小伙伴交往的能力,为孩子入小学后的社会适应早作准备。

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为幼儿选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绘本,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朗读,并反复讲述,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带幼儿游览动物园、参观博物馆时,请他们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各种动物、事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在逛商店、市场时,主动向营业员询问价格、提出购物需求,以此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要求家长坚持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前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幼儿入学后,不但需要自主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生活自理能力差显然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作为教师,不但要在生活上多给予幼儿一些指导、帮助和鼓励,还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布置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让其完成。家长也应该适当放手,不包办代替,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从而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文/丁增岚)

猜你喜欢

幼小书写幼儿园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