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研读:促进深度学习的项目研究

2023-08-12吴旭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7期

吴旭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發展需要,透析真实问题,寻求新的探究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类活动以获取知识,加深对综合性知识的理解、运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研读 透析问题 项目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可见,要想实现育人目标,数学教师就要研读教材,改变教法,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制订旅游计划”为例,结合项目化教学,探究教材研读的新途径。

一、推进教材研读,优化项目学习实施

(一)深度研读教材,“捕捉”项目生长点

“制订旅游计划”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来观察、思考和表达。本节课借助“旅游”这个学生感兴趣而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件,让学生了解旅游计划背后的数学知识,通过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设计出一份旅游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研读,结合新课标的理念,笔者认为,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合作能力,计算能力等相关技能的培养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二)深度研读教材,“创设”项目发展点

新课标指出,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为此,这节课笔者设计了以下项目发展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收集与整理、计算与比较、理解与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比较可行的旅游计划,并做好旅游费用的预算。

(2)能从数学的角度,在制订旅游计划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还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

(3)能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会评价与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深度研读教材,“拓展”项目创新点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研读教材的真实情况,学校派“观察团”进驻课堂,设计多维观察量表并观察分析教师教学效能、学生学习表现、教材研读情况,从“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提问有效度和学生主体参与度”等角度,获取真实的学习情况,研判学情基础,尝试采取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路径,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思维力。

二、抓住知识本质,营造深度学习场域

在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时,教师必须始终抓住问题本质,不能把课堂当成娱乐场,而应该是思维训练场。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围绕问题,让学生沉浸式学习。

(一)创情境激学欲,培育数学情怀

数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课堂知识的传授打下基础。有意义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数学情境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让数学情境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情怀的着陆场。

本节课笔者创设了小芳一家暑期去北京旅游这个情境,通过计划制订、费用预算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了解到,学生的旅游经验并不丰富,对北京的情况也不太了解。因此,在课堂伊始,笔者通过播放一段北京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首都北京飞速发展的历程,最后再聚焦“旅游”,指明学习目标,带动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数学情怀。

(二)导学法重自探,强化数学思维

本节课打破常规授课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形式搜集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了解了与旅游相关的内容;教师除了准备课件、视频等,还需准备观察量表,便于分析学生表现,给予课堂支持。

1.介绍景点

实施步骤:(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介绍旅游经历。(2)小组讨论,推荐旅游景点。

教师观察与支持:问题情境丰富真实,才能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一要观察小组课前准备的情况如何,材料是否充足,交流是否到位;二要观察学生推荐的交通方式、旅游路线等是否合理,是否知道根据旅游地点搜集素材。

2.小组讨论

实施步骤:(1)在制订旅游计划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旅游时间、旅游地点、参加人数、交通方式、游玩线路、费用预算等)。(2)制订计划要注意什么(游览路线和选择的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预算吃住费用时要关注游览路线,游览路线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合理选择等)。

教师观察与支持:学生自主思考、调查统计、发现问题,从自身合理需求、经济能力等方面讨论如何合理制订旅游计划。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需要关注:(1)学生的讨论是否合理,并适时进行指导。(2)选择的路线是否合理,并提醒学生,在选择路线时要了解旅游计划背后的数学知识,即制订计划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分别是什么。(3)如何做好预设以及处理。

3.制订计划

实施步骤:(1)以一个小组为一个项目单位,制订小组分工职责表。(2)合作设计完成一份旅游方案。(3)根据制订的方案进行费用预算。

教师观察与支持:(1)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小组进行计算检验。(2)做好友情提醒,包括每种出行方式的价格要真实、合理;住宿方式和游玩景点可以根据交通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根据原价和优惠方式,预算交通费用、住宿费用和景点费用。

4.分享交流

实施步骤:进行计划展示、分享交流。

教师观察与支持:(1)学生能否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解释,能否表达自己的观点。(2)教师组织交流,交流分享的效果如何。

5.项目评价

实施步骤:(1)回顾反思,总结方法,拓展思维深度。(2)小组间进行评价。

教师观察与支持:(1)学生间评价是否客观科学。(2)针对学生制订的计划进行反馈。

笔者认为,数学课必须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通过“导学法”“重自探”,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回顾反思”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数学思维的培养还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冲突点,切合学生的思维脉络,让课堂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思维生长的和谐场域。

(三)抓本质促建构,传递数学思想

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是数学教育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只有在研读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厘清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沟通数学之间的联系,课堂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才是厚重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思维生长的活动场域。

三、依托项目研究,助力学生学习“上位”

教师的教学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要结合当下最新政策及教育走向,依据学生学情和心理特点设计和实施教学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努力应生而教、应学而教,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真正提升。

(一)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技能“上位”

从数学技能方面来看,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要求学生亲自经历收集与处理信息、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往、实践操作等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情感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设计理念,让教师专业“上位”

本节课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进行各种旅游费用(交通费、住宿费、景点费等)的预算、如何整体设计一份旅游方案;驱动性问题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小芳一家打算利用暑假去北京旅游,由此产生帮助小芳制订一个合理的旅游方案的需求,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各项费用的预算、谁的旅游方案最合适——请你制订一份旅游计划。在最后的成果与评价环节,既有个人成果:知道并了解了旅游前期的准备,了解了去北京的线路及价格,如何预算交通费、住宿费、景点费等,能根据实际情况(家庭经济、个人身体素质等)合理选择方案中各项类别,又有团队成果:团队分工,了解了去北京的交通方式,调查了在北京旅游的住宿方式和游玩路线等,能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做好旅游费用预算的方法。教師作为项目的设计者,首先要有正确的设计理念,从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丰富自身的课程设计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真实的身份代入,经历了解决数学问题和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最后产生创造性的数学理解的成果。

(三)综合实践运用,让知识“上位”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四则混合运算、折扣问题的计算等可能会被强行灌输给学生,即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终也只停留于解题。但生活领域的问题远比课堂中的这些问题复杂,如何将数学知识置于现实世界,锻炼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和决策能力?设计旅游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利润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完成项目的挑战中逐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利用项目化的设计,让知识跳脱“常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在研读教材时,依托项目学习是学校课堂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变革行动。学生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发现”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团(教师)实行“驻课制度”:学生学习现状调查—解析原因—提供策略支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田地”中,积极地“翻土犁耕、捉虫施肥”,直至最终收获学习的成果,提升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