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3-08-12王营超高钾刘亚锁薛建雄
王营超 高钾 刘亚锁 薛建雄
摘 要: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针对“供热工程”课程基础知识点多、公式多、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团队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建立优质题库、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最终采用雨课堂联动会议软件的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并节选“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教学内容为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实践表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供热工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使线上与线下教学更好结合,选择何种线上授课平台、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成为教师眼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同时能够联动会议软件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零距离[24]。基于此,依据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设计原则,教学团队探索了适用于“供热工程”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 雨课堂授课平台
雨课堂是一种将幻灯片PPT、视频资源、微信融为一体的智慧教学工具。课前发布相应的习题及学习资源,课中可以联动腾讯会议实现微信签到、参与抢答得红包、发布匿名弹幕、实时语音交流等功能,课后可以进行观看课程录制回放,同时雨课堂平台能够全程记录教学互动情况,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腾讯会议能够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师生桌面共享、实时语音交流、视频直播;另外,雨课堂能够很好地嵌入腾讯会议,更好地实现分组讨论、小组互评、组内点评等教学活动,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高效沟通[5]。
2 课程资源库建设
智慧化在线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移动互联网实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课程教研组做了诸多的实践,搜集多方面教学资料,整理了一整套的教学资料,以便课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1 题库的建设
课程题库的建设对于课程的考核至关重要,高质量的习题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但是,如何在众多知识单元中选出合适的知识点、建设高质量题库至关重要。为此,本教学团队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学生出题考学生”的思路。经过教研团队的讨论特制定以下方法:任课教师在每一轮学期末都会组织学生进行题库建设有效分组,进行项目化展开,教师针对大纲范围内每个章节进行重点批注,分配给不同小组,题目类型为选择、填空、判断、简答题等形式;学期末以分组汇报、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采用该种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复习知识点的积极性;充当期末考试试题主人公的意识,在题库小组汇报的时候把题目和解析展示给同学们,相当于领着大家又复习了一遍,这对于原本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是一个福音。具体题库项目化建设过程如图1。
2.2 課程视频、思政库建设
结合生产实地调研,教学团队筛选出相关章节知识点,淘汰陈旧实践应用案例,对课程进行了资源视频库建设。此外,教学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建成了课程思政库,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节约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案例
线上教学改革以新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9级为研究对象,覆盖师生121人,授课内容为《供热工程》(贺平等编著,第五版)“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第一章第一节),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图2是具体教学设计思路[1]。
3.1 课前预习
本团队教师进行线上备课,提前3天通过雨课堂发布课程资源:教学PPT1份、视频2份(共10分钟)、练习题2道以及思考题1题。
练习题:供暖系统热设计热负荷的定义?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公式?(通过观看视频可完成练习题)
思考题:为什么家里暖气热室温低?
上课前一天,教师后台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重点关注学生有疑问的知识点、不懂的PPT及练习题。图3为选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班级进行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于10分钟的课件视频资源,39位同学中有30位同学观看时间在10~30分钟,有3位同学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有6位同学学习时长在10分钟以内。习题的正确率86%,因此可以得出,课前预习资源难度适中,95%的同学能够按时完成练习题目。
3.2 课中教学
开始上课前5分钟,教师使用雨课堂签到功能,也可通过后台发送上课提醒至学生的微信,可实时查看学生的到课情况,可为教师节约大量的点名时间,用以开展课堂中后续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使用匿名投稿、发弹幕形式进行参与互动,也可参与问题抢答得红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上,针对课前的思考题“为什么家里暖气热室温低”进行分组讨论,使用腾讯会议的分组功能,教师可随时切入不同小组进行监督与指导小组活动的进行。讨论结束以后,由各组代表分别陈述小组结果,然后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对不同的班级授课对比发现,有红包抢答题目出现时一节课的弹幕数达到了231条,没有设置红包的班级弹幕数则为93条。根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专注度时长为15~30分钟,因此在相应地时间节点提前设置好红包抢答题目(单选、多选、投票、填空等)和相关教学视频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线上学习专注度时长。
3.3 课后反思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当天把课后习题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可通过雨课堂系统实时查看录制回放、PPT等资源进行复习巩固,完成作业题。教师可查看后台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反思与总结,精准地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点。教师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课进行线上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后续的教学进一步改革积累经验[7]。
4 雨课堂在“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供热工程”课程中使用雨课堂进行授课,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专注时长,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与传统“满堂灌”等授课方式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4.1 教师方面
课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永不止步,授课内容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受益,这是教师需要前进的方向。新的授课方式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学习,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的熟练掌握是保证线上授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如何合理设置线上答题时间节点、题目难易程度等至关重要。此外,面对大量的数据,比如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时长、签到方式、答题情况、分组讨论等,如何建立合理有效地课程评价机制,这些都将是以后教学改革的重点[8]。
4.2 学生方面
相比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师生则在网络的两端,教师聚精会神地讲述专业知识,学生则在另一端无拘无束地“听课”。借助于雨课堂智慧授课平台,可全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课中虽然设置了诸多的抢答红包、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但是依然会有一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浑水摸鱼等现象。
因此,教师可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知识点的趣味性方面,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来吸引学生;同时也可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机制,加大不同学生之间每次课后作业题目的差异性,把课前—课中—课后的习题答题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分数[9]。
4.3 其他方面
此次授课班级中部分学生在新疆省内各个地州上,受限于网络、信号等不确定因素,使得部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结语
本次教学改革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精准把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教研室积累了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经验,为课程教学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素材与路径支撑。但对于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本教学团队接下来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洪锦泉,郑标,王静,等.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2,41(05):142146.
[2]傅宏鑫.基于“雨课堂”的“文献检索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与创新,2022(20):146148.
[3]李金玲,赵致,王华磊,等.基于雨课堂的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OL].特产研究:16[20221127].
[4]蔡秋茹,戴仁俊,柳益君,等.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金课教学探索——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7):167168.
[5]吳汉东,张振,王会,等.雨课堂+腾讯会议在线上教学的应用[J].食品工业,2022,43(11):216218.
[6]张爽,田刚,潘伟英.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供热工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7172.
[7]杨晓敏,李天,李涫宇,等.基于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课堂反馈的教改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20,39(04):9798+44.
[8]曹明,徐珊珊,张芸栗,等.应用型本科背景下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2(12):3739.
[9]石瑞,刘建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供热工程》学情分析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1(07):7576.
*通讯作者:王营超(1991— ),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综合能源管理及利用。
作者简介:高钾(1985— ),男,汉族,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节能技术;刘亚锁(1994—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风能开发利用;薛建雄(1989— ),汉族,甘肃古浪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流体动设备、制冷与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