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百数表”:在解构中建构

2023-08-12安雁媛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解构重构建构

安雁媛

【摘 要】解构,广义上理解是一种分解。实践证明,从解构出发引导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是帮助他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并活学活用知识的有效方式。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百数表”是在教学百以内数的顺序中出现的。本文尝试从不同维度对“百数表”加以解构,以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实现对“百数表”的建构,以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解构 建构 重构 “百数表”

“百数表”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单元中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的基础上,用“百数表”的形式进一步整理100以内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笔者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通过整理百数引出“百数表”,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对“百数表”进行解构,启发学生发现“百数表”中的数排列的一些有趣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填数、组拼,对“百数表”尝试建构,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数感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学校“正本启思”的数学教学内涵指出,数学学习要正“学习之本”——将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结合本课,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直接呈现“百数表”,让学生找到、找全其数的排列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尝试对“百数表”加以解构,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探究其排列规律的过程,由此逐渐建立起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并在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深化对数的认知,真正在头脑中建立起“百数表”,并將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最后在尝试重构中,表达认知结构,促进思维进阶。

一、建构“百数表”,在整理中感知数的顺序

【片段】 出示无序排列的1~100的数

师:老师把这100个数都“请”了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生:有点乱,数好多。

师:那你能想办法来给它们排排队吗?怎么排?

生:一个一个、从小到大排。

师:是个好主意,咱们就来排一排。只是这条队伍有点长,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1:分成几排来排。

生2:100是10个10,所以可以10个排一排。

师:第一排,1,2,…,10,到哪里?

生3:到10。

师:出示剪刀剪的过程。

师:第二排,11排在哪里呢?

生4:排在1的下面。

师:第二排就是11,12,…,20。

师:两种百数的呈现方式,你更喜欢哪种呢?

生交流。

面对杂乱无章的100个数,学生从直观上就“抗拒”起来,产生了要排整齐的需求和愿望。“队伍太长了,你有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想到10个一排整理形成“百数表”。“百数表”为什么是“10×10”的方格,笔者认为这和十进制计数法有关,因此,课的引入部分也重点复习了满十根捆成1捆,以及10个10个数的过程。学生在这里自然就联想到了用10个一排的方式来整理,接着一排排出示数,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读数,更让学生经历了“百数表”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它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也为后续进一步建构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解构“百数表”,在探究中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片段一】横着观察(见图1)

师:横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后汇报。

师:第七行呢?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

师出示计数器,边拨边数:61,62,63,…,(满十进一),70。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个位上的珠子依次多1颗,十位上的珠子不变。

明确:横着看,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课件出示箭头+1)

及时运用:

(1)单个数:39后面填几?前面呢?45前面呢?再前面呢?你怎么知道?

(2)整行:80前面是谁?再前面呢?你能继续往前说出整行吗?

【片段二】竖着观察(见图2)

师:还可以怎么观察?请同学们选一列或几列读一读吧。

生交流。

师:你选的那一列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师出示计数器,像刚才一样,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师:1,11,21这几个数,我们应该在哪一位上拨珠子?

生:十位上的1颗珠子(出示闪烁动画)表示1个10,这些数依次多10。

明确:竖着看,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10。(课件出示箭头+10)

及时运用:

(1)单个数:(出示24和框)这里填几?怎么想的?(再出示上一个框)这里呢?

(2)整列:88下面是谁?上面呢?你能继续往上说出整列吗?

【片段三】斜着观察(图3、图4)

(1)左上到右下:我们先这样斜着读一读,有没有找到哪一斜排比较特殊?

师出示计数器,边拨边数:11,22,33,44,…,99。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次个位和十位都多一颗珠子,所以依次多了11。

明确:看来像这样的斜排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1。

(2)右上到左下:除了这样的斜排,我们还能怎样排呢?

师:出示计数器,边拨边问:10,19,28怎么拨?

师:37,46, …,91。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明确:十位上多一颗珠子就多10,个位上少一颗珠子就少1,相邻两个数相差9。

师:你发现了吗,除了10以外,它们都用了几颗珠子?

师:珠子的总数不变。10颗珠子可以拨这么多不同的两位数呢!

“百数表”中的规律叠加在一起,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完整地表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进行解构。

(一)数形结合,探究规律

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以上教学设计尝试用不同的色块标识数的排列位置,从直观上更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探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还未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入了计数器。结合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过程,从直观上更易于学生发现数的十位与个位的变化,从而真正理解数的变化规律。以上设计从横、竖、斜三个维度,更直观地实现了对“百数表”的解构。

(二)推理找数,运用规律

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数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因此在每一个维度观察得出规律后,分别安排了及时巩固,从找“一个数的前后左右”到找“一行”或“一列”,最后提升到在“百数表”中任意指一个位置说数,或者反之,说数找位置。从探究规律的直接经验出发,到在巩固练习中获取间接经验,以实现学生对“百数表”的建构。

三、组拼“百数表”,在操作中深化数的认识

(一)填魔力框,部分建构

第一步,用一级魔力框也就是田字框框出“百数表”中的数,以明确框出的数属于“百数表”的一部分,和“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是一致的(见图5)。第二步,隐藏“百数表”,变化魔力框的样子,通过找15,69,70上下左右的数,将原来有数的“百数表”化成学生头脑中无数的“百数表”(见图6)。第三步,将“百数表”移除,单独呈现魔力框,同时不断变化已知数的位置,真正完成从有形到无形的演变(见图7)。

根据框出的一个数,推想出它周围的其他数,学生必须利用已形成的“百数表”的表象和“百数表”中各数之间的排列规律进行推理。这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其数学推理能力。当学生在进行框数活动时,也会主动把目光聚焦到读数和数的组成上,对深入掌握两位数的含义也有积极作用。

(二)组拼“百数表”,整体建构

有了上几步的经验,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从部分规律推导到整体规律,从而完成“百数表”的组拼。这一充满挑战性的拼图游戏,不仅让学生对百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了“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还在组拼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推理意识,从而促进其更加积极的思考。

四、重构“百数表”,在体验中丰富数感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本课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百数表”的形成过程,明白它的结构。但是笔者教学的内容是无限的,后续还可以进一步解构“百数表”,重构“百数表”,用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对数的概念形成结构化认识,以丰富学生的数感。

如将“百数表”中的数分类,并用色块显示。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以及谁是最大的一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最小的两位数,从而积累更多关于数的感性经验。再如,本课后要教学的单、双数,同样可以用色块显示凸显数的特征;还可以将百数还原成一条长长的数的队列,再将这个队列缩小变成数线,从原来用“百数表”的形态呈现的方法逐渐抽象到以数轴的形态呈现,将数轴的本质属性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数的无穷,进而丰富学生的数感(见图8)。

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如果把这100个数重新放进这个表格里,还可以怎么放?请你想一想,试着创造属于自己的“百数表”。

從对百数的整理形成“百数表”,到对“百数表”的多元解构,再到从部分到整体的主动建构,最后到整体的有可能重构,整个过程让学生经历真思考、真探究、真问题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笔者认为,这样的解构和建构过程是能真正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的。

猜你喜欢

解构重构建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还原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解构“剧本杀”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