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3-08-12曹师川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嫦娥月球世界

曹师川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城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物理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3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一、以史为据,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关于无限分割的思想,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我国的数学家刘徽———世界上最早运用无限分割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古代科学家,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就著有《九章算术》,他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这种无限分割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祖冲之在刘徽的这一基础上继续努力,终于使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这比西方早了1100多年。

在讲反冲、火箭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明代学者万虎(也有称作“万户”),他被认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万虎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当时最大的47 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47 支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个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升空飞行的人。

在讲磁场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中国就有指南工具———司南,公元一世纪初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有关于司南的详细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指南针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事例的介绍可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在物理学方面对人类做出了辉煌、卓越的贡献,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以实为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重点介绍新中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讲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时,重点介绍我国在新中国后在载人航天和太空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近年来,我国相继向月球发射了嫦娥一号至五号探测器,其中嫦娥一号和二号是环绕器,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球正面,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月球车着陆月球背面(人类史上首次),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返回地球,五次月球探测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在探测月球的同时,我们也向着更加深远的太空进发。2020 年,我国发射了第一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数月后,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并且着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巡”三大火星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还将发射嫦娥六号、七号、八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的不同区域探测,甚至去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地球。更进一步,我国计划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乃至永久性月球基地,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实施载人登月,把航天员送上月球。

在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三峡水电站,这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年均发电1000亿度。世界排名前5位的水电站中国独占四座。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水电装机总容量达4.0 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2 亿千瓦), 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6.4%。

除此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核能发电(华龙一号)———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还有很多素材可以挖掘,仅在必修一课本中就有高铁、北斗导航卫星、大飞机C919、航空母舰辽宁号、歼20 战斗机、空间站内部、太空授课等图片,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介绍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学生喜欢听,容易从中受到教育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以人为范,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许多都是爱国者,他们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勇于攀登,献身祖国和科学的精神,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

在讲宇宙航行时,可以重点介绍钱学森。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心报国的钱学森急于回国效力,可是美国人认为他的价值至少相当于“五个师”,因而百般阻挠。然而,无论是优厚的待遇,还是长达五年的软禁,都无法动摇钱学森报效家国的决心。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然后主持完成“两弹一星”试验,使中国导弹后來居上,大出风头。

在讲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时,着重介绍“两弹元勋”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上世纪60年代,“两弹元勋”邓稼先带领科研团队,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研发出原子弹和氢弹,中国人从此再也不怕别人的核讹诈。而邓稼先本人,因为总是在核试验中身先士卒,所以因辐射而导致癌症,最终以身殉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才有了今天强盛的中国,才有了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在讲电能的输送时,可以介绍我国年轻的物理学家曹原,因为发现了石墨烯这种“超导体”材料,22 岁的中国青年曹原震惊世界,2018 年底,世界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年度10 大科学人物,在麻省理工读博士的中国学生曹原位居榜首。他成为该杂志创办149 年来,获此殊荣年龄最小的科学家。当他名动天下依然决定回国效力的时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才辈出的中国必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中具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把对祖国的爱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就能扣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们浓烈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出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有着满腔爱国热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嫦娥月球世界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