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023-08-12钟糈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语文课程人文

钟糈

人文性是构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之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意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二是指引导学生理解着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是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增進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学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理念。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呢?

一、转变语文课程的教育观念

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感受语文学科的美及丰富的知识内涵,促进学生整体健康和谐地发展成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主体,用探索与发现的模式代替传统上课的方法,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营造出师生和谐的氛围,教会学生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现今高考的语文指挥棒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只注重标准化、唯一性的答案,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如果还是固守一隅,不转变自身保守的教学观念,不能容忍有个性、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学生,只会埋怨学生的不听话,又怎能培养出有智慧、有情感、健康向上的学生。

二、挖掘教材蕴含的人文因素

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实行之初,高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众专家学者精心挑选, 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因素,要开展人文性教学,教师应该将这些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让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荷塘月色》一文不仅语言优美,更是情景交融,且文中蕴含的“情”更具人文性。再如,在高二语文《窦娥冤》中窦娥形象深具社会意义,窦娥的悲愤之情感天动地,体现出封建社会中我国妇女强烈的反抗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人人平等,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学生应该热爱党和人民,并为之奋发读书。当然,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固然丰富,为了保证教学不脱离生活,教师也应该将教材同生活实例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增设教学情境, 使得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具象化,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比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鉴于该文章的戏剧特点,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深入其中感受人物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以充分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不堪、其中的黑暗和罪恶,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畏权贵,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兴趣是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侧重教师的传授,而新课程主张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语文人文性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教学和启发思考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以用音频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问学生听了曲子以后有什么想法与感受,指出曲子的深刻的含义,接着再引入到课文诗词的学习当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各种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教育,把课文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让枯燥的课堂活泼起来, 学生对于课文也会愿意积极的思考。在快乐中学习语文,能够更好的感悟课文的意义。比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时候蜀道的面貌图片, 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绮丽惊险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文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丰富的精神涵养。

四、语文作业设计突出人文色彩

新课标强调语文作业设计应突出人文色彩,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目前,有不少学生不重视语文作业,认为可有可无,觉得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就学,现在没啥好学的,作业更没必要做,多做少做也不会影响高考语文的分数。而有的老师则布置了大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而不是引导学生通过细细阅读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文章,这也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人文性的目的。语文教学除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过中外优秀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提升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及能让其自由地表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指导学生反复多角度地阅读文章,挖掘人性的多维面,引导学生完成《我眼中的孔子》这一作业,通过多个角度来思考,挖掘孔子这个伟人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 语文的性质决定了它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授人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具有高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语文课程人文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