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到老年“柔则寿”

2023-08-12王荣华

家庭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悲舌头老子

王荣华

据汉代刘向在《说苑·敬慎》中记载,老子有一位知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的老师,名叫常枞。晚年的常枞有病了,老子去看望他,俩人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常枞张开嘴问道:“你看我还有牙齿吗?”老子看了看说:“没有了!”常枞吐出舌头问:“那么还有舌头吗?”老子说:“有,舌头还在。”常枞说:“你懂我的意思吗?”老子思索了一会儿,说:“坚硬的已经掉了,柔软的还在。”常枞高兴地说:“好!好!是这个意思。”于是,“柔克刚”的哲学命题问世了。

是的,牙齿是人体内最为坚硬的咬切和咀嚼器官,但它长年累月地与食物“硬碰硬”,有的疼了,渐渐地松动了,有的从中间折断了,最后一颗颗地掉了;而舌头虽软弱无比,却始终长存着。老子从常枞的教导中得到启发,在《道德经》中更明确地指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其实,运用于养生实践中,柔也大有可为。君若不信,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人生中,柔就是心平气和,从容不迫,不焦不躁,因之气血通畅,各个脏器运转自如,能较好地协调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保持一种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健康就得到了有效保障。而“刚”者则与之相反,刚愎自用,恣肆随意,喜怒无常,置生理过程于非常状态,影响健康;尤其是發生激烈对抗的时候,非要拼个死活、争个高低,置自身于应激状态,这岂能不折寿?

有资料表明,在百岁老寿星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且性格温和者居多,这也是“柔”而长寿的重要例证。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并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以容则有余年。”因此,从养生角度来看,进入老年期后,人生应逐步从激进转向从容,从豪放转向静和,从阳刚转向阴柔。

首先,性情要柔顺。老人应仁慈随和,凡事不强求,不过分,随便一点,想开一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切莫大喜,大悲,大怒,过于激动与冲动,要柔顺、温和,随遇而安,豁达开朗,知足常乐。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可以减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反之,脾气暴烈,性子急躁或孤寡忧愁、消沉郁闷的老人,往往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难以健康长寿。

其次,饮食要柔软。由于老年人牙齿松落,津液亏损,肠胃功能虚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东西。《养生灵》指出的“饮食六宜”可供参考:“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另外,年老体虚,适当调补很有必要。但补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之异,又有补心、补脾、补肝、补肺、补肾之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补,切莫跟着广告而擅自大进补剂,反害自身。

再次,穿着要柔美。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破损后恢复缓慢。所以应穿着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衣、裤、鞋、帽、袜等。避免穿紧身衣、高跟鞋及化纤物品,以免使皮肤血循环不畅。服装的式样与色调要协调,有时代感,从而愉悦身心,青春常在。

最后,行动要柔缓。人老体弱,神经、肌肉、骨骼的功能都大打折扣,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今非昔比。若是用力过急、过猛、过累,就容易受伤,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宁做“慢郎中”,比如:早晨起床或夜间上厕所,不要一跃而起,应先坐一会,定一定神,再慢慢起床,以防眩晕摔倒;拿东西时要量力而行,尤其拿较重的东西,注意先调整好姿势,用力要柔缓,以免扭伤、挫伤、闪腰;遇大喜、大悲之刺激性大的事情,要冷处理,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突发病变。即使参加体育锻炼,也应选择太极拳、木兰拳、散步等动作柔和、运动量适当的项目。若不注意这些细节,结果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总之,“柔”字当头,应贯穿于老年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老年人养生抗老、欢度晚年之要诀。

猜你喜欢

大悲舌头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刷牙别忘了刷舌头
倪进明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舌头上的疯狂
舌头劝架
智者老子
醒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