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缓解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2023-08-11吕路萍
吕路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
0 引言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极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是基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阶段、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的护理措施[1]。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具有护理内涵,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本研究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心绞痛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西安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心绞痛的住院患者;年龄为40~70岁;病情稳定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神志障碍者;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影响心理指标评价者。
1.2 研究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组建由责任护士和医师为主导的个性化护理研究小组,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具有5年以上的心内科护理工作经验,均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及相关指标测量的系统培训与考核,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对照组的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住院期间的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及生活指导等。研究组的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12小时内,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心绞痛发作时的状况,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与患者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为患者住院期间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给患者播放有关心绞痛知识的短视频,包括心绞痛急性发作的诱因、发作特点、发作后的紧急处理方法、预防发作的注意事项、饮食及生活指南的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时长约15 min。患者观看完短视频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填写有关该短视频的知识问卷,根据患者对问卷的填写情况及提出的疑问,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第二次有针对性的心绞痛疾病知识讲解及答疑。③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安排病房及病友,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会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蔼可亲,耐心地为患者完成治疗及相关的护理操作。护理过程中,护士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心理护理。住院期间,当心绞痛急性发作后,由责任护士采用心理测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若患者存在焦虑、恐惧或抑郁的不良情绪时,护理人员及家属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引导,使患者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以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对其讲解治疗心绞痛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叮嘱家属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适当地给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恐惧。
1.3 指标观察
测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评价患者在入院当天和住院1周、2周的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的正常值是50分,51~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入院当天和住院1周、2周的抑郁情绪状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80分为重度抑郁。③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前填写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20个条目,总分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的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1周、2周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SAS评分比较
2.3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情绪程度比较
两组心绞痛患者入院当天的焦虑程度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1周、2周后,研究组焦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患者焦虑情绪程度比较
2.4 两组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SDS评分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1周、2周后,研究组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SDS评分比较
表5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程度比较
2.5 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抑郁情绪程度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1周、2周后,研究组的抑郁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两组心绞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两组心绞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熊雅媛[2]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而且会增加心绞痛的急性发作风险,因此心理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本研究中,对照组入院当天,80%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58.3%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说明非常有必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来舒缓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制定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与唐梅梅的研究结果一致[3]。本研究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是综合考虑了心绞痛患者的各方面特点,在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中,借助新媒体手段,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的焦虑与恐惧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温馨且舒适的人文环境,加之积极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运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建议未来应积极探索心绞痛患者的居家个性化护理措施,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居家心理状态,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