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3-08-11张迎燕
曹 奇,张迎燕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市测绘院,江苏 常州 213000;3.常州市地理信息智能技术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0)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对艺术生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艺术生群体的就业质量。本研究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纺院”)2017—2021届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竞争力指标主成分分析,以9个不同专业的艺术生为研究样本,收集其就业竞争力数据,结合4P营销理论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高职艺术生竞争力评价模型,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数据参考。
1 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态势
1.1 艺术类行业多源数据挖掘
挖掘常纺院2017—2021届艺术生就业数据,按就业竞争力指标上升的数量多少降序排列[1-3],呈现上升或平稳趋势的影视动画专业排在首位,呈现下降趋势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排在末位。若就业量化上升或下降的指标数相等,则按就业落实率与专业对口率的涨幅降序排列。各指标的选项分为“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无法评估”6项,对各选项进行百分制量化得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选择“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的视为对就业现状满意,选择“不满意”“很不满意”的视为对就业现状不满意。“上升↑”指从2017届到2021届至少提升2%,“下降↓”指至少降低2%,“持平-”指不变或上下浮动1%。9个不同专业的艺术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指标变化情况详见表1。
1.2 相关系数矩阵
对常纺院2017—2021届9个专业艺术生的6个就业竞争力测评指标进行量化,并将量化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就业竞争力指标间的相关性信息。用圆形表示变量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圆形越大,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趋向于1,空心圆代表变量间为正相关关系,实心圆为负相关关系,详见表2、图1。
图1 相关系数矩阵Fig.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表2 6个就业竞争力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Tab.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6 indicators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就业率与就业数、月收入与满意度的线性相关性显著,其他指标独立性较好。就业满意度反映就业水平,与平均月收入(R=-0.785,P=0.006)都是显著负相关关系。反映就业数量的就业率与就业数两个指标间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00,P=0.049)。其他就业竞争力指标间的相关性都小于0.5,是否存在线性相关还需进一步分析[4],如增加样本数量、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等。总体而言,该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选取的指标重复较少,独立性较高。
2 基于主成分的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聚类评价
2.1 战略坐标全景
对2017—2021届高职院校艺术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竞争力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主分量占比排名前两位的主成分进行战略坐标绘制,前两个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到86.86%,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包括了大部分艺术类行业指标的有效信息。根据特征向量就业竞争力6个指标占比,前两个主成分分别为就业数量和就业水平,就业数量包括就业率、就业数、对口率三个指标,就业水平包括月收入、满意度、升迁率三个指标。艺术生具体的就业竞争力指标战略坐标如图2所示,观察9个艺术类专业的战略分布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2 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指标战略坐标Fig.2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strategic coordinate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1)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信息技术、智能设计等)相关的专业的第一主成分得分比较高,传统产品艺术设计类、建筑设计类专业第一主成分得分比较低,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了就业数量的高低。
2)广播影视制作专业、新媒体应用类专业的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建筑设计类专业、影视动画类得分次之,传统产品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得分较低,第二主成分得分反映的是“数字+时尚+文化+智能”产业升级导致的就业水平高低。
3)2017—2021年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需求变化比较离群,说明这3个传统设计类专业的社会需求正在下降。
2.2 聚类谱系分布
为进一步了解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趋势归类情况,以主成分分析的主分量作为聚类分析的来源数据,采用聚类分析验证其等级划分情况,得到基于主成分的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聚类树状分布图,见图3,联合表现型分类指数C为0.8096,说明聚类效果好。
图3 基于主成分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聚类树状分布图Fig.3 Clustering tre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选择6个多维指标对常纺院9个专业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即就业竞争力旺盛状态(#1)、就业竞争力平稳状态(#2)及就业竞争力不足状态(#3)。通过就业水平与就业数量分析近5年常纺院9个专业艺术生的就业状况变化,可反映艺术生与行业相关的社会需求变化。由表3可知,数字创意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有所上升,尤其是影视动画专业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2项指标上都有明显上升趋势,质量和数量都处于领先位置,符合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专业社会需求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几乎所有指标都出现明显下滑趋势,面临产业升级挑战。
表3 2017—2021届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数量与就业水平变化趋势评价Tab.3 Evaluation of the changing trend of employment number and level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from 2017 to 2021
3 基于聚类分析的高职艺术生就业竞争力模型构建
3.1 就业竞争力模型设计
4P营销理论由杰罗姆·麦卡锡教授于《基础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4P”分别为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促进(Promotion)、价格(Price)[5],指企业将可控因素(价格、商标、广告、渠道、产品等)进行有效归纳融合,寻求市场机会、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
艺术类毕业生群体年轻、潜能大、可塑性强、自我驱动力高、学习能力强,属于知识性工作者。在高职院校艺术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可结合4P营销理论,激发艺术生的个人潜能,支持其个人成长,扩宽有效求职渠道。帮助其明确自我定位和就业目标,以提升就业技巧。使其了解不同类型职业的能力要求,挖掘培养针对性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高职院校可从以上方面加强对艺术生的就业指导,达到全面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效果,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的提高及解决“不就业、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等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聚类分析结合4P营销理论构建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详见图4。
图4 基于聚类分析的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Fig.4 Evaluation model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3.2 提升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修炼自身,挖掘能力,成就品质“产品”(Product)。应不断强化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扎根意识,使其能够建立适配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转换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回溯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2)平台背书,选择路径,铺设成功“渠道”(Place)。高校要从就业观树立、就业政策引导、培养目标完善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专创融合”“体教融合”“艺教融合”的学生培养体系,探索“数字+时尚+文化+智能”的双创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发具有中国气派和世界视野的艺术类教育道路,为拓宽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求职路径提供新思路。
3)经营品牌,精准定位,持续迭代“促进”(Promotion)。“95后”“00后”艺术生群体对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工作氛围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要鼓励艺术生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准与他人的差异性,精准定位就业目标,在不断经营自我品牌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在与外界的频繁互动中吸取经验教训,持续自我迭代提升。
4)面向发展,寻找商机,定制理想“价格”(Price)。围绕高职艺术生就业形势、就业思维、就业机会、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建设等方面,通过职业生涯测评工具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较适合的职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兴趣领域、市场水平和机会收益,实现自我评估,明确自我目标,激发就业需求,提升高职艺术生的就业胜任力和竞争力。
4 结论
对2017—2021届常纺院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竞争力指标主成分分析,发现数字创意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在上升,尤其是影视动画专业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符合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与传统产业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在下降,特别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结合4P营销理论设计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艺术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高职院校可根据模型评价结果精准研判各专业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须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到大学各阶段,建立分层、分级的就业引导体系,根据艺术生的个人能力和潜质分类引导就业,科学制定择业、就业方案,根据不同类型职业的特点与要求,帮助艺术生在大学期间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应准备,提升不同专业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