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扩内需 释放消费动力

2023-08-11周东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供给消费

周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目前,中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下称“《促消费20条》”),围绕6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处在恢复过程中,但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的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

供给优化和需求扩大并行

本次发布的《促消费20条》强调供给优化和需求扩大并重。

2020年以来,中国在促进消费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0年提到了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对于需求端政策着墨更多;2022年提到了消费有序恢复、稳住消费基本盘、增强消费发展能力,对于需求恢复重点关注;本次发布的《促消费20条》提及了大宗消费、服务消费、农村消费,强调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的变化。

国金证券表示,本次促进消费政策方向的变化,首先是伴随国内积压需求集中释放之后,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有所放缓,需求不足开始凸显。需求不足主要症结在于居民收入和就业恢复情况不及预期。从就业来看,6月份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高于5月份的20.8%。从收入来看,2023年上半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名义增长6.5%,未恢复到疫情前8%的高位水平。

由于需求端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长和就业形势,本次促消费政策强调供给侧的改革以及供给对需求的适应。在政策制定上,对消费设施建设和消费环境改善专门提及。一方面,打造新的消费空间和场景,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更好的消费体验和高质量的消费供给带动需求的增长。

供给优化推动就业、收入改善

国金证券表示,国内经济正处于“主动去库”阶段,工业企业利润和PPI指数正在筑底,预计在《促消费20条》影响下,2023年下半年国内薪资、就业有望加快改善,届时,储蓄率回落所释放的需求动力有望明显增强。

本次《促消费20条》供给端的发力较多,意在通过供给优化增加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具体来看,在大宗消费中,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家装家居产品的绿色和智能化转型、电子产品升级等,可以帮助地产链、建材链、家具链、消费电子链的就业和收入的恢复;在服务消费中,预制菜基地建设、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可以带动餐饮链、文旅链的就业;在农村消费中,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乡村旅游建设可以带动物流链、农业链、文旅链的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在新型消费和消费基础设施中,数字化平台建设、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消费中心建设、城市更新建设,可以带动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等消费新业态的就业增加,拓宽居民收入途径。

从数据来看,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从2020年的56%连续两年下降,总体下降了3个百分点,按照2022年120万亿元的GDP来算,消费支出减少了3.6万亿元。

需求扩大的政策发力重点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而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政治局会议定调偏积极,同时相关部委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考虑到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超50%(2022年为53.2%),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起到基础性作用,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出台或有望刺激居民消费意愿、稳定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对国内经济复苏起到支撑作用。

根据《促消费20条》中所提及的措施,基本上涵盖了“吃住行用玩”等各个消费领域。

国金证券认为,从短期和中长期视角来看,短期促消费政策或有望带动终端消费需求企稳回升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内循环,起到稳增长的政策效果;中长期来看,有利于健全消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和释放内需潜能。

短期来看,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或为政策的重点发力对象。考虑到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比较高,其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或能够在短期内较快起效且作用较为明显。主要基于:一方面,服务消费占比超50%且具备较大发展空间。从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服务消费占比长期在50%以上,2022年9月约为52.3%;同时,对比海外发达国家来看,近10年美国服务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稳定在65%以上,这意味着伴随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居民消费支出有望逐步由实物消费为主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过渡,服务消费或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关键构成。另一方面,汽车等大宗消费占比高且历史上通常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抓手。从社零结构拆分来看,汽车、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餐饮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稳定在24%以上,在限额以上社零总额中的占比更是达到43%左右。事实上,7月政治局会议在对消费领域的表述提及“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这意味着政策或有望通过促进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更快复苏,进而带动整体消费及相关产业链尽快恢复,形成“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从具体的政策方向来看,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提及的细分领域包括:(1)地产产业链相关需求:包括住房消费、家居等。倘若要提振家居产品的消费需求,还需要提振房地产市场,主要措施包括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2)汽车产业链相关需求:汽车所连接的上下游产业链众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中游的整车及下游的汽车服务业等领域。通过实施一揽子政策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进而增加汽车消费需求;同时,扩大新能源汽車消费及完善充电桩等相关配套措施。(3)电子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4)服务消费:包括餐饮、旅游、文娱体育、健康服务等。可重点关注餐饮(包括预制菜)、酒店、旅游、文化和体育活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医疗保健、老年教育等。

中长期来看,促进农村消费和拓展新型消费有利于突破扩大消费的瓶颈,实现消费规模不断扩容和转型升级。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或为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从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构成来看,2021年农村居民消费占比约为21.4%,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比(78.6%)。但从人口规模来看,2022年乡村人口占比约为34.8%,这意味着两者存在不匹配现象。另一方面,新型消费是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支撑而形成的一系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在拓展新型消费的同时,亦需要推动创新消费场景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消费体验场所、消费实现的载体等。因此,扩大新型消费不仅能带来消费市场规模扩容,同时亦能增加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利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从具体的政策方向来看,农村消费和新型消费主要包括:(1)农村消费:包括直播电商、快递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绿色家电下乡、绿色建材下乡、乡村旅游等。(2)新型消费包括: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消费市场变革,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发展新零售业态如即时零售、智能商店等;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执法监管,包括移动支付、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等。

此外,《促消费20条》亦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对消费提出支持。

其中,消费设施包括培育多层级消费衷心、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以及相关支持政策;消费环境包括金融支持(如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等)、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以及完善促进消费长效机制。主要旨在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营造便利消费、放心消费环境。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供给消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