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报看消费复苏路径
2023-08-11杨现华
杨现华
日前,贵州茅台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创5年新高的半年报,以海底捞等为代表的线下业态更是恢复明显,以顺鑫农业为代表的大众消费增长尚不及前两者强劲。消费在复苏,但路径并非齐头并进,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对诸如餐饮、旅游、航空和酒店等行业的推动立竿见影。
促消费是2023年的主旋律,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直接定调为“消费提振年”。从长期看,消费复苏必然是全面复苏,但受疫情和消费弹性等影响,时间顺序上有先后。
正如国泰君安所言,在政策有力带动下,下半年GDP和社零增速有望实现预期目标,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高端消费率先复苏
贵州茅台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收709.87亿元,同比增长19.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8亿元,同比增长20.76%。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增速,贵州茅台都创下2019年以来的5年新高。
分季度来看,2023年二季度贵州茅台的营收和净利润涨幅都超过了20%,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一季度。疫情期间,贵州茅台仍能保持稳定增长,疫情常态化管控后,公司增速明显加快。
由于之前疫情的反复扰动,近两年白酒行业需求相对承压,不少低档白酒陷入业绩压力,像贵州茅台这样营收和净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屈指可数,增长能够逐年加速的酒企更是凤毛麟角。
2023年之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行业整体呈现企稳复苏态势。不过,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同,各行业的复苏是有先后顺序的。从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服饰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8%、8.6%和17.5%。
珠宝、化妆品和高档服饰是高端消费的代表,2022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6.5%、-4.5%和-1.1%。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0.2%,上述高端消费要明显弱于整体消费的表现,2023年上半年正好相反。
这一点从其他上市公司的公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港股恒隆地产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2.37亿港元,同比减少1%;股东应占纯利23.94亿港元,同比增长22.9%。收入微降是由于上年同期有物业销售收入而本期没有,公司物业租赁收入增长了5%。
恒隆地产的收入大头来自内地,其在内地有多家高端市场恒隆广场,其业态包括商场、办公楼和酒店等,商场是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上半年,恒隆地产在内地的租赁收入为31.38亿元,涨幅达到13%,其中高端商场收入增长了16%,次高端微跌3%。
不少国外高端品牌在中国也有着强劲增长。
2023年上半年,爱马仕划分的地区收入都超过了20%,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除日本外)涨幅达到28%,增长最为明显。旗下拥有LV、迪奥和轩尼诗葡萄酒等数十个知名品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2023年上半年收入增长15%,其中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除日本外)大涨34%。LVMH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复苏。
由于价格敏感和受影响程度不同等原因,疫情放开后的消费复苏中,高端消费恢复较快。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管控、消费场景缺失的行业在疫情放开后,复苏的弹力更强。
线下消费加速回暖
7月31日,海底捞股价大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5%,收盘收涨逾12%,市值牢牢站上了千亿港元之上,超过2021年年底之后的多数时间。
这显然与海底捞刚刚公布的业绩有关。公司7月30日发布的盈利预告显示,海底捞预计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不低于188亿元,同比增长23.7%以上;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超22亿元,上年同期公司这一数值只有约7200万元。
疫情管控取消导致客流增加、部分关停门店重新开业等是海底捞经营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另一家餐饮企业百胜中国恢复的更加有力,2023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实现营收5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4.86亿美元,同比涨幅更是达到166%。其他餐饮相关公司如海伦司、特海国际和九毛九等也都纷纷预喜,盈利要么大幅增长,要么扭亏为盈。
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2022年,餐饮企业经营备受压力。以海底捞为例,这3年公司收入虽然高于2019年,但公司应占的利润只有3.09亿元、-41.63亿元和13.74亿元,合计亏损了近25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海底捞应占净利润为23.45亿元,疫情前后的变化清晰可见。
线下消费场景缺失是制约相关行业消费增长困局的最核心原因。正因如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疫情后恢复弹性也就更大。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为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230亿元,同比涨幅达到23.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是涨幅最快的。
其他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中,多家旅游公司如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纷纷大幅扭亏为盈,即使仍然亏损也是减亏明显。此外,航空业大幅减亏,未能完全扭亏主要是国际航班恢复较慢、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已经大幅改善。其他诸如酒店、影院等也基本如此,大幅反弹成为主旋律。
对于线下市场,中信证券表示,线下消费呈现较为明确的持续复苏趋势,但受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影响,各线下消费种类的复苏历程呈现较大的差异,高端零售、年轻和悦己类线下消费门店复苏趋势较明显,低端服装销售回暖较弱。
上市公司半年报及预告中,部分大众消费品的业绩要么不及预期,要么亏损。摩根大通预计中国消费复苏呈“K型”分化,即不同行业之间的修复出现分化,疫情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出现分化。政治局会议也已经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的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因此,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正在陆续出台。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部分大众消费品公司的业绩也陆续披露。桃李面包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微增0.03%;归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18.45%。克明食品也预告,受猪周期影响,2023年上半年盈利将同比下降76.66%-84.44%。
根據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粮油食品、饮料和日用品分别实现销售额9161亿元、1433亿元和37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8%、1%和5%,都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整体表现。
从整体情况看,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万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为19.52万亿元,4年时间增长了16.59%,年均涨幅不足5%,这与2019年全年8%的增速有不小的差距。
疫情反复扰动对消费的影响可见一斑。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会议同时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各级部门迅速响应,出台促消费的各项措施。发改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对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举措。
此外,前期相关部委还发布了促进汽车消费、电子消费和家居消费的相关文件,这共同构成了促消费一揽子政策。其他如商务部、工信部和文旅部等部门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出台或落实促消费的具体政策。
提振消费是当下工作的重点。国泰君安指出,发改委出台的20条措施,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汽车、家居、家电、餐饮被称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0条措施对这些重点行业进行针对性扶持,有望加快消费市场复苏节奏。
“在政策有力带动下,下半年GDP和社零增速有望实现预期目标,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国泰君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