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万高铁: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
2023-08-10李红婷
李红婷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发出“开始”的指令,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缓缓驶出印尼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2022年11月16日,中印尼共建的雅加达—万隆高铁(以下简称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圆满成功!
这个车身融合了印尼文化,采用银、红色涂装,寓意“繁荣昌盛”,并以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蜥蜴背上多边形图案纹理为装饰的列车被印尼民众亲切地称为“红色科莫多”。作为东南亚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设计时速最高达350公里的雅万高铁已成为让印尼民众骄傲的国家工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高铁轨道在印尼土地上穿山越岭,不断延伸,一如中印尼两国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友谊,一直长久延续直至未来。
缩短的是时间,延长的是友谊
雅万高铁两头连接着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全长142.3公里。
早在雅万高铁建设之前,雅加达到万隆已有一条100多年前修建的旧铁路,但既有铁路线型条件差,技术标准落后,设备老化,时速仅有50多公里,出发到达需花费近4个小时,不仅旅途时间长,乘客舒适度也不佳。除铁路外,人们如果选择通过高速公路往来于两个城市间,碰上节假日,堵车时间甚至比搭乘火车时间更长。
于是,印尼决定在雅加达和万隆之间修建一条高速铁路。项目招投标消息一出,便成为了当时不少具备高铁建设能力国家竞相争取的“香饽饽”。高铁后起之秀中国和高铁老牌国家日本同为雅万高铁项目的热门“候选人”,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日本在2011年就开始了对雅万高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方也不断与印尼方磋商,多次修改项目方案,中国铁路总公司还在雅加达举办了为期1周的中国高速铁路展,向印尼各界介绍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优势。
但令中日双方都没想到的是,2015年9月,印尼政府宣布高铁项目计划作废,退回中日各自提交的竞标方案,以中速铁路为目标重新开始招标,并邀请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共同竞标。几经波折,近一个月后,印尼高铁项目峰回路转,2015年10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体和印尼企业联合体正式签署协议,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负责雅万高铁建设,中国成了最后“赢家”。
那么,中方为何能在这场“竞赛”中胜出呢?
事实上,资金一直是雅万高铁建设项目中重要的考量点,佐科曾表示:“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纯商业行为,不能直接或间接占用政府预算。”而与日本方案相比,中方方案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中方选择了合资经营模式,与印尼企业联合体共同承担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不动用国家预算、无需政府担保成为了中方胜出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中方提出的雅万高铁项目方案里还包括综合配套内容,承诺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带动沿线地区冶炼、制造、基建、电力、服务、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此外,除了综合性价比高,中国高铁令世界瞩目的地方还在于自身过硬的技术能力,拥有全面自主的知识产权,以及多样化环境的高适应性。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经过不断创新与实践后,中国高铁技术几乎涉猎了所有地质环境,如塞北风区、岭南山川、东北雪海、江南水乡……中国标准动车不仅可以满足多种环境需求,同时还创造出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等世界纪录,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高铁“教科书”。
2016年1月21日,雅万高铁奠基仪式举行,项目正式启动。自此,在中印尼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雅万高铁建设持续推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有形的钢铁成为了两国无形友谊的纪念丰碑。
“中国制造”让列车飞驰
雅万高铁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重大项目,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整体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但要想做好这一单并非易事。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区域多地震和火山,而万隆则处在区域沉降段,沿线雨量极为丰沛,气候多变,山川沟壑纵横,岩层地质复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上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设计方案几乎无先例可循,施工难度极大。
为了因地制宜研究出最优设计方案,中国工程师们多次穿越无人区,雇佣当地村民驾驶摩托车带着团队深入雨林进行实地勘测。万事开头难,雨林深处人迹罕至,沼泽遍布,蚊虫毒蛇匿藏危险,中国筑路者们脚步却依然坚定。为了适应沿线常年湿热、沿海多盐雾的气候条件与复杂的线路条件,中国高铁建設团队在列车设计上创新工艺工法,严格把关、处处思量,不仅动车组采用了高标准防腐蚀设计,还设计出高加速模式,大大提升列车的牵引力与爬坡能力,以克服雅万高铁线路坡道又长又陡带来的技术难题;而为了对抗地震,雅万高铁动车组采用智能感知技术,配置地震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全车设置的2500多个检测点,对所有关键系统进行适时检测、预警和诊断。
最终,雅万高铁从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到通信信号、列车控制、动车组、客服等各个子系统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全过程也全面采用中国方案;此外,雅万高铁采用的工程机械、接触网、钢轨、动车组、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装备全部由中国企业生产制造,覆盖高速铁路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
量身定制,大国匠心。除了外部硬件为印尼独家打造外,雅万高铁的内饰设计也体现出了浓郁、鲜明的印尼本土元素:动车组车身的红色配色取自印尼国旗上的红,车厢内座椅还印上了印尼“巴迪克”风格的祥云图案;VIP座椅上的灰色来源于印尼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佛塔,二等座座椅灰蓝相间,则是印尼海滩文化的展现。列车上许多设施也符合印尼当地旅客的风俗和出行习惯,例如,存放大件行李的房间同时可以作为祷告房使用;列车内空调系统把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下、湿度在60%以下,目的在于为常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的印尼当地旅客提供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东南亚国家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相近,雅万高铁不仅是中国高铁技术能够适配当地复杂建设环境的优秀样板,也是“中国制造”尊重、理解当地风俗文化并积极与之融合的生动写照。
而回望一路走来的历程,雅万高铁同样是中印尼两国密切配合、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条凝聚着中国、印尼两国人民汗水与辛劳的高速铁路上,数以万计的建设人员日夜奋战不息,正是有了他们的拼搏付出,中国与印尼的“互联互通”才能再添一把“金钥匙”。
联通更远的世界
雅万高铁的顺利推进下好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先手棋,为此后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进入东南亚乃至世界市场立起了中国标准,拿下了优秀口碑,对树立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也有着积极意义。不过,基础建设并非单纯的生意,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高铁全系统“走出去”的一个标杆,其意义早已远超一个经济项目。
在万隆焊轨基地配轨车间内,阿迪正在给钢轨除锈。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农民出身的他已熟练掌握焊前检查、除锈、吊装等技术,可以独立作业。培养像阿迪这样的高铁技术人员以及高铁专业运维人员是中印尼两国在高铁领域深度合作、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印尼和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是国际间铁路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未来,依托这条铁路还将涌现出更多如物流、旅游等超越交通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而除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雅万高铁的建设进程中,中国团队还致力于改善公共设施,例如,修复因自然灾害损坏的道路、修缮学校和宗教场所,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社区提供援助和疫苗等,为当地人民带去了福祉。在你來我往间,双方的信任感不断加强,心连得更近了,手牵得更紧了。
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亚非国家在这里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沿线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积极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如今,雅万高铁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共性的挖掘和强调,是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一道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缩影。中印尼两国正以雅万高铁合作项目为契机,践行着丝路精神,续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友好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业革命以来,火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时至今日,中国正在以领先的技术、过硬的质量、惊人的速度把铁路铺开,把世界连接成更紧密的整体。雅万高铁的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中国与印尼、“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唱,这趟友谊列车穿山越岭,如同中国穿山越海,把高铁发展成果与世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