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OPPPS模式完成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

2023-08-10王炎炎王彧王少峡姜希娟王虹

天津教育·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理学病理疾病

王炎炎 王彧 王少峡 姜希娟 王虹

一、教学背景

病理生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且相对抽象的学科,不同于病理学课程可以通过对大量实质器官病变图片的讲解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印象,病理生理学侧重从代谢和功能的角度研究疾病,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所以对于这样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教与学都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想要顺利掌握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不仅要学好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先修课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初步接触病理生理学课程时,都会感到学得很吃力,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个人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海量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资源上线,慕课、微课等新型在线课程迅速成长,已有万余门慕课教学资源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由此,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优化具备了新的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利用上述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并且作为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微课资源完成预习及相关知识的拓展;线下教学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线下课程的学习,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课后线上“雨课堂”平台安排病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将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并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病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同为中心、互相促进”。

起源于加拿大的BOPPPS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全球教育工作者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BOPPPS教学模式由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环节组成。BOPPPS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自主式、探究式、参与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有利于教师高效、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最终完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为中心、互相促进”教学模式的实现。

基于BOPPPS模式完成病理生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完成病理生理学的学习,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基础研究,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类学生,旨在通过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識目标: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发生的基本机制,认识疾病的本质,理解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及特殊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三幕式临床病例分析等手段,培养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疾病的本质,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患者,注重交流与沟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中医学类本科二年级学生,缺点是低年级医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知识存在畏难情绪;优点是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基于此,我们希望借助BOPPP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PBL、CBL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通过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交叉、交互的方式,把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并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促其克服缺点、发挥优点,真正理解和掌握病理生理学这门“桥梁”课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学现象,也是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工作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一直是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医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畏难情绪。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BOPPPS教学模式,再结合专题式、案例式和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进行理论讲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DIC这个病理过程的认识,了解DIC可以伴发于很多疾病的意义;通过三幕式临床病例引出DIC和休克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强知识之间的互联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理解,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教学过程

(一)创新思路

1.课上(线下)互动。

按照BOPPPS教学模式,课上(线下)互动包括以下内容:(1)引入: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者相关病例的讲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即将要介绍的课堂内容。(2)目标:使学生了解通过这次学习要掌握什么内容,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论述。(3)前测:教师采用“雨课堂”现场测验、启发式提问等,了解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与方式进行适宜的调整。(4)参与式学习:教师通过PBL、TBL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策略与学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5)后测:以病例问答、“雨课堂”现场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对课程内容学习进行客观的评判。(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归纳课堂学习内容点评学习成效。

2.课下(线上)互动。

(1)教师通过“雨课堂”线上教学平台,课前上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慕课资源,完成课程预习及相关内容的引入;课后给出相关病理过程的案例实训,让学生完成后测,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充分利用“雨课堂”讨论区,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临床上常见疾病的病理过程、主要特点及病理生理学的防治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否与传统中医的治病原则“预防为主,痉后防复”的理念一致,从而为中药治疗相关疾病寻找理论靶点,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3)利用班级微信群完成任务推送、答疑解惑,并将此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二)具体实施

如讲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一章节内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热情和问题去学习,然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课下通过网络共同学习,课上按照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DIC,同时认识到该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1.引入(Bridge-in)。

教师线上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上传北京大学教授吴立玲主讲的病理生理学慕课资源,方便学生完成预习,了解需要复习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线下课堂首先利用PPT给大家展示DIC小病例,进而开始提问:同学们对DIC这个病理过程是否有所了解?为什么有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有不是原发病导致的各种形式的出血?为什么有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DIC的学习,进行DIC知识的讲述。

2.目标(Objective)。

在讲解DIC的概念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个概念实际描述了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而病因介绍无外乎就是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紊乱,就此提出DIC的四条发病机制,并要求学生掌握。在学习“影响DIC发生发展因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中医专业特点,提出互动话题“在临床上如何避免DIC的发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讲解DIC的分期和分型时,提示学生主要根据概念进行分期,且一定强调“由高凝变为低凝状态”这一核心点。DIC的功能代谢变化,此部分结合临床较为容易,通过学习DIC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发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出血,应想到该患者并发DIC的可能性,并能及时正确地对DIC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学习DIC的防治病理生理学基础,明确某些疾病哪些药物可用,哪些药物用的时候要慎重,有诱发或加重DIC的可能性。在临床上如果遇到原发疾病使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情况,此时一定要避免诱因的出现,如果出现DIC的诱因,一定要注意是否患者并发了DIC,使学生对DIC这个病理过程有深刻的认识,领悟DIC可以伴发于很多疾病的意义。对于DIC和休克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互联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3.前测(Pre-assessment)。

线上采用“雨课堂”现场选择题目,能够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及先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DIC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正常机体的出凝血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已经忘记。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对这部分基础知识加以复习,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的深度与进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和体验,将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师生双方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师生互动、生生讨论。通过播放关于DIC病例的热点视频,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你作为妇产科医生遇到DIC,你该怎样救治?由此开展小组讨论、个案研究、实际操作、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参与式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同理心,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后测(Post-assessment)。

本章节涉及DIC与休克的关系介绍,需要学生对这两个病理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认识,但是两种病的本质都是在微循环,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比较有难度。故在本章节结束后,教师可通过一个PBL病例进行后测,将休克、DIC内容串联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总结(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归纳课堂学习内容实现点评学习成效的目的(见图1)。

图1 总结的目的

四、教学效果

研究对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类3班、9班及2019级中医学(“5+3”一体化)2班学生。其中,2019级中医学类9班为对照组(5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面授讲解课程内容,课后安排相应的作业(作业内容与教学改革实验组内容一致)。2019级中医学类3班(56人)及2019级中医学(“5+3”一体化)2班(48人)为教学改革实验组,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三个班级期末考试试卷内容完全一致,考试成绩显示(见表1):教学改革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OPPPS模式基于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应用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前的慕课资源预习、课中的参与式学习、课后的能力拓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其中,与教学改革实验1班的成绩比较,教学改革实验2班的成绩更加优秀,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分析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任务完成情况发现,教学改革实验2班在慕课预习、前测、后测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完成学生比例均高于教学改革实验1班(见图2)。这就提示学生:通过“雨课堂”的参与、线上线下课程相互呼应、多维度结合的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度越高、配合度越好、自主学习内驱力越强,学习成绩越优秀。

五、结语

病理生理學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医学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督促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为中心、互相促进”的研究型教学理念。通过六个学期的BOPPPS模式病理生理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笔者获得了如下教学经验:一是根据本学科知识特点,将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三是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精巧设计线上线下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相呼应,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等融入其中,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注:基金项目:1.基于中医优势病种“三幕式临床病例”融入“医患情景”沉浸之CBL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B201006301。2.“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20JY064。

(柳艳芳)

猜你喜欢

生理学病理疾病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