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2023-08-10张姝张春瑞

新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农村

张姝 张春瑞

提高农村初中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农村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发现美”的技巧,关键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如养成运用审美的眼光认识生活、关注生活,事事留心、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全方位触摸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表达美”,关键是使学生掌握“表达美”的各种形式和懂得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妙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综合性学习。农村美术教育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美景去实施美育活动,努力培养善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创新型美术人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和“读图时代”,美术教育承载着越来越多的育人任务。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实际上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十五年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经历告诉笔者: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上述五个主要价值,切入口和突破口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上。

一、发现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捕捉能力,是美术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明确划分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无论哪个学习领域,都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捕捉能力。农村小学普遍没有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接受的美术教育极为有限,因此导致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能力很薄弱。笔者认为,想要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必须先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捕捉能力做起,教给学生“发现美”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

1.养成运用审美眼光认识生活的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审美眼光认识生活,特别留意生活中线条、形状、色彩、肌理、质感、明暗、空间等的变化,学会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重组,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认识生活、自然、事物、人群。比如说,如何认识校园的四季变化: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颜色、形状的变化,观察师生衣着、生活习惯的变化,观察天空、太阳、星星、候鸟的变化……

2.养成关注生活事事留心的好习惯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非常感兴趣,熟知互联网上发生的最新鲜事物,知晓天下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但却可能不知道对面邻居什么时候搬来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搬走的。当代有些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闻不问,对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对真实的生活冷漠无情。当学生对身边蕴藏的美好事物一无所知,对真实的生活无动于衷时,他们怎么可能运用画笔去表现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呢?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同学、关爱亲人;观察自然、观察校园、观察星空、观察动物,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学生只有关注生活、事事留心,才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捕捉”能力。

3.养成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全方位触摸生活的习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苏轼没有在冰河解冻、春暖花开的日子走进大自然,走进河边竹林,观察到河里游泳的鸭子,怎么可能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呢?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应如此。如果学生没有融进生活,没有用心感悟生活,没有动用视、嗅、听、触觉等感官全方位触摸生活,不可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景物丰富多彩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看花色、闻花香、摸花瓣、尝花味,眺望远山,采摘花果,溪水涤足,插秧播种,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触摸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的美。

二、表达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如果说拥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只是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活动的话,那么,表达美则是把内心世界外化并与世界融合的一种活动。表达美是比发现美、感受美更具社会意义的活动。

1.掌握恰当表达美的方式

教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学生掌握恰当表达美的各种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运用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掌握诗、文、画与摄影、视频、声频的诗画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表达美的形式;运用范画与讲解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组合原理,如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变形与想象等。

2.懂得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

恰当地向世界展示美、表达美,最重要的是懂得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妙处。

所谓的“大处着眼”,要求学生具有“大格局”,具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博爱友善的品格,在思想上能够自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只有具有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把眼中的美与心中的美恰当地展现出来。

所谓的“小处着手”,即指审美创作能够做到“知微见著”,能够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笔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农村初中生由于阅历、见识有限,不太可能把握宏大的主题与场面,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环境、人物、景象中汲取灵感,用人们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去展示、表现学生心中美好的世界。

三、创造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创造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一是能够满足学生表现美的心理需求,二是能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用赏识教育鼓励标新立异

教师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内心有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运用赏识教育因势利导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比如在“造型·表现”这个学习领域,尽管学生的习作夸张、变形,甚至偏离现实生活的轨道,教师都要首先肯定学生独特的观察力、表现力,要真心爱护学生眼里“异样”的世界。在“设计·应用”这个学习领域,更是强调原创的重要性与珍贵性。例如在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运用变形与夸张的形式表现了他眼中的校园,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首先肯定他运用绘画的形式勇于表达心声的做法,再引导他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客观地看待一切事务。如果学生一表达出“非主流”的看法,教师就批评,那么,学生永远无法学会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更谈不上发明创造了。

2.注重学科融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现代社会,既分工越来越细化,又高度讲究合作,学习亦然。各学科各具独立性,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因此,美术教学活动必须贯彻综合性学习的精神,美术各学习领域之间要互相渗透,美术与语文、音乐、地理、历史等学科要相互融合,美术活动与现实生活应当紧密联系。

比如,在七年级“贺卡”的制作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展示精美贺卡,指出贺卡的独特之处(即“欣赏·评述”);然后讲解如何设计贺卡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即“设计·应用”);并且强调贺卡的组成既有诗、文、画、音乐等形式,又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造型表现方式,还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传统去设计不同的卡片。一张小小的卡片,不但融合了本学科不同的学习领域,而且还涉及了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心理学、诗歌、音乐等不同领域。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花果飘香的山区美景,不仅应该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学素材,更应该使之成为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首歌这样唱道:“借我一双慧眼,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想借用这句歌词为本文作结:“炼成一双慧眼,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把世界的美好表达得明明白白,让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变得真真切切。”

(作者单位:张姝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河湖中学;张春瑞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责任編辑:庄 源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