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泽铭 情绪规划是一种创作目的
2023-08-10董潇
董潇
大衛猿IP创作者 袁泽铭
袁泽铭(DAVID YUAN)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徽章类特许商品主设计师、伦敦奥运会徽章类特许商品设计总监,同时身兼多重身份,故宫宫廷文化联名设计师、知名IP大卫猿创作者。他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不轻易从众,但却容易被感动。久而久之,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开始去用画笔记录周围事物,并构建起内心的小场景。时间长了,便养成了一种“解构再重构”的思考习惯。可能正是这种习惯,最终把他推上了设计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籍装帧专业毕业后,袁泽铭在出版社从事了一年的美编工作,主要侧重经管类书籍方面的设计。因为工作模式、内容和流程非常固定且缺乏变化,他渐渐发现这份工作不太能满足他的顽皮与创作的冲动,于是央求老师帮他介绍了一份与奥运会相关的设计工作。奥运会特许商品的设计除了要符合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国奥组委制定的各种细则外,还会考虑到体育本身以及举办地文化。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袁泽铭开始参与徽章类特许项目,到2012年他担任伦敦奥运会徽章类特许项目设计总监,在此期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全部奥运徽章的设计,为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设计了几千枚徽章。回忆起参与的奥运徽章设计项目,他说:“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伦敦奥组委就已经成立,并开始向全世界招标徽章类商品的特许经营权。听说当时全世界有42家企业竞标这个项目,但最终伦敦奥组委将整个伦敦奥运会徽章类特许经营权独家授予了我当时就职的华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这个项目中,标书的设计部分是由我独自负责的,在设计方案中我希望能体现出更多的温度感。比如,我发现伦敦市民对待奥运会的态度远远不像北京市民对待北京奥运会那般热情,于是便委托伦敦奥组委在当地做了个民意调查,得出最受英国人喜爱的20种宠物狗的种类,并将这些小狗做成了徽章,且是毛绒质感,于是很多宠物主人发现自己家的小狗竟然出现在了奥运会特许商品中以后,开始收集奥运徽章,不知不觉拉近了与奥运会的情感关系。”
之后袁泽铭以他的幽默方式和价值观,创建了“DAVORB|大卫猩球”IP创作工作室。DAVORB|大卫猩球是个有关孤独的故事,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IP矩阵中的各种形象并非单一的表现不同人物,恰恰相反,每个形象都对应了日常生活里一种细微的小情绪,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瞬间。所以,大卫猩球的创建并非某个时刻的一蹴而就,而是因为袁泽铭习惯用画画来记录生活,用多个形象来寄托情绪,所以才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袁泽铭谈起品牌运营过程中的精彩之处说:“每当一个形象定稿后,我将它的故事讲给大家,人们基本都可以瞬间共鸣,并为之雀跃,我会非常开心。我想品牌风格基本等同于创始人的个人风格,没办法刻意想去创造成什么样子,而是依据自己的日常表达风格慢慢流露出来。我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沉闷,但骨子里却是淘气善意的人。虽不善言语,但思维相对细致,没有办法刻意为了博话题而叛逆,因为长期的内容输出早晚会归结到个人最熟识的语境上。所以朋友们对我和我品牌的风格描述都是:外表看起来酷酷的,内里却是暖暖的,典型的‘表里不一。说到品牌的目标群体,我曾经试图归纳,后来发现,无法以年龄职业等维度界定,但他们都有一些很有趣的共同点,比如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同理心,有自己的审美主张和判断力……”
谈到在设计之旅中,有什么是让袁泽铭铭记于心的?他回答道:“铭记于心的事情其实就是在某个特定的瞬间,大概是在2016年的某个下午,我在跟朋友分享自己之前做过的所有设计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指向情绪规划,有针对个体的,有针对群体的。于是我对自己的认知变成了‘我是一名群体情绪规划师,对我来说,设计只不过是完成情绪规划的手法而已,所以现在我并不在意被称为设计师还是艺术家,我只是想用我的作品,来抚慰像我小时候一样孤独的人,或者某个人的孤独瞬间。”
《時尚北京》对话大卫猿IP创作者 袁泽铭
《时尚北京》: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您希望通过设计、作品,传递什么样的生活理念与态度?
袁泽铭:每个项目与作品的内容也是大相径庭,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我的表达方式,一直以来,我都将情绪规划作为真正的工作目的,但设计语言的艺术方法我希望能够更加吻合项目本身且更具实验性。
《时尚北京》:从设计师到艺术家,您认为您自身发生了哪些蜕变?这些蜕变对您的设计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袁泽铭:我并未脱离设计师的身份。相反,设计师阶段的经验恰恰给了我现在的创作很大的帮助。设计师基本是替人表达,艺术家更倾向于自我表达,而我现在,则是在替我能代表的群体,替与我有某种情绪共鸣的人群来表达。这个关系很微妙,也很有趣。
《时尚北京》:您虽然被定义成一名艺术家和设计师,但您总称自己是消费者情绪规划师。那您对这一角色是怎么理解的?这一角色的转变又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袁泽铭:其实不仅仅是我,相信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艺术家都符合这一身份界定,只不过大家在用各自的方法,在各自的领域来完成这个任务,只不过我将这个概念提出来。在认定这个角色后,我的“物理性作品”便都成了桥梁,成了情绪发生的诱因。
《时尚北京》:情绪从某种层面上属于比较感性的东西,相对来说,产品设计是在理性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当这两者放在同一个媒介上时,您如何思考这两者的关系?
袁泽铭:这世界上的消费,细细想来,大概至少90%以上都属于感性消费吧。产品设计的理性思考,是一种蓄能与储备,好让情绪在某个预设的点上精准爆发。
《时尚北京》:近年,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您有什么感触?您认为在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应如何与世界更好地对话?您是否有用成熟品牌的理念或者设计思维,创作出体现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作品?可否分享一下实例。
袁泽铭:关于这个话题的个人见解有几方面:首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不能流于表面,不是简简单单对某种手工技法的留恋,而是要理解那种技法所诞生的年代为何成了这种技法的温床,以及那个时代推崇的美感与流行的价值观。其次,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实并非简单的“复活”,而是其所承载的古意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习惯产生了必然链接,人们自觉这种传统技艺在自己的生活场景里成了某种不可替代的角色,那么这个技艺自然而然就“复兴”了。然后,即便“复兴”,也并非重复,并非重现,可能基于某个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与前人有所相近,但在时间轴上来看,本质也绝非相同了,彼时可能是“生存之道”,此时却成了生活的点缀。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呈现,人们被触动到,那么该发生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曾经拿一只大卫猿雕塑,交给竹编非遗传承人钱利淮老师,他用竹编给大卫猿做了蓑衣与斗笠,很多人喜欢,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现代IP形象与传统文化素材点的碰撞,产生了巧妙的回声。
《时尚北京》:您是如何创造大卫猿IP艺术形象的?
袁泽铭:我从小到大画了成千上万个猩猩形象,直到大卫猿的形象产生,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节点,因为它被简化到了我内心认为的“极致”,既有力量,又俏皮,把我给逗乐了,于是决定做出来逗逗大家。
《时尚北京》:您在打造自主IP矩阵时,是如何选择合作的品牌或者行业的,您对于品牌的跨界联名合作,感触如何?近期您创作的IP小卫猩联合王府半岛酒店特别推出了以“初心未泯,耀爱之星辰”为主题的活动跨界联名,您认为最有趣的亮点在哪里?
袁泽铭:选择合作方最关键的是看双方价值观以及调性是否可调和匹配,基本生活方式类的都可以聊聊。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感谢遇到,感谢坦诚,感谢互相理解,感谢一起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多一点的趣味。
跟王府半岛酒店的合作非常开心,非常顺利,下午茶配合三楼小画廊的展示,将大卫猩球这个故事里,大卫猿与小卫猩的关系有了一个小小的透露,还是挺有趣的。
《时尚北京》:对未来您有什么新的期待吗?
袁泽铭:未来,期待借助大家的力量一起将“DAVORB|大卫猩球”打造成为一种有趣且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以更多的可能性落地在大众面前;也希望以后我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小场域,例如主题空间,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与态度感抚慰更多的人。在大卫猩球的成长道路上,期待遇到更多有趣且善意的人、品牌方、合作方,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趣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