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多彩教育”县域整体推进的实践策略

2023-08-10王晓光

新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育人评价

王晓光

在我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性推进是深化义务教育改革的有效形式。县域教育快速发展,面临教育需求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挑战。“双减”政策下,在满足教育数量需求的同时,如何融合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的学生,促进所有学生高质量地发展,是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岛市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抓住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以“多彩教育”带动县域教育改革,形成了实践探索经验。

一、多彩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多彩教育”的内涵

“多彩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多”是多元,多样;“彩”是精彩,高位。“多彩教育”就是李沧区的所有学校,都能给学生提供高位、优质的教育,学校不再是千校一面的样态,而是多姿多彩、富有活力、保有质量、各具特色。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服务模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禀赋,让每一个学生做最精彩的自己,为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多彩教育”的特征

“多彩教育”的特征是多元、优质、均衡、特色。主要体现在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课堂五个维度。

学校维度。鼓励和支持每所学校都立足自身特点和文化积淀,打造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自身所独有的发展品牌、文化特色和学校形象。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和支持各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并存共生。

校長维度。鼓励和支持每一位校长都有基于自身思考和经历而形成的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和观点,鼓励和允许每位校长把自己的思想、理念,通过具体的举措,落实到学校的管理和育人实践中去。

教师维度。鼓励和支持每位教师都可以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班级、培育引导学生。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各类特色课程,用丰富多样的课程吸引学生、启迪学生、引领学生。

学生维度。正确引导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天赋,发掘每名学生的潜质和才能,使不同天赋和潜质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培养。

课堂维度。在“多彩教育”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选择性、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学习的课堂。区域引导学校重点探讨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质量地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多彩教育”县域整体推进的必要性

1.县域性整体推进的优势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性推进是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形式。李沧区实施“多彩教育”已有近十年的经验,通过“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品牌课程”“品牌教育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全区中小学通过探索、实践、积累,开发和建设了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并渗透至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双减”背景下县域整体推进“多彩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具备了开展研究的实践支撑。

2.学校育人职能面临新任务

“双减”政策之下,随着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减少,这些机构中所承载的一些比较优秀的特色课程资源面临流失,急需将这些资源补充进学校内部。但是,目前学校受经费、教师编制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如何开发新课程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学校面临的新任务。

3.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要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是指减去琐碎的、重复性的学习任务和低效率的教学方式。这就必然要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提升学习质量。

4.强化“多彩教育”与学校课程的结构性关系

“双减”政策对外部和内部都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多彩教育”需要强化与学校课程的结构性关系。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对育人目标与学校课程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课程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学生评价方式需要改革,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多彩教育”县域整体推进的实践策略

1.政策引领

为确保“多彩教育”的实施,李沧区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从县域层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制度,涵盖了学校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评价等在内的各个方面工作,先后制定和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为“多彩教育”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区教体局每年发布《李沧“多彩教育”指数报告》,给学校反馈五个方面的信息:全区及各学校的目标达成度、进步幅度、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影响因素分析、指导意见。使学校及时了解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反思,促进发展。完善中小学综合考核内容,并将学校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变化纳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中。

(1)队伍建设。一是增强校长的变革意识。在学校教育改革中,校长树立课程意识,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基于此,李沧区通过“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开展“校长领导力论坛”,通过对“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从意识层面让校长们厘清“双减”政策下课程理念与学校特色、学校文化与课程结构、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完善依据育人目标、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规划学校课程建设思路,有效强化“头雁效应”。二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培训、培养、选拔、人才引进、使用制度体系。实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科学统筹全区教师的配置。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课时量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2)资源共享。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实现全区优质教学资源动态整合与共享,为外地优质资源进入提供开放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的支持。成立学区衔接共同体,创设学校联动发展平台,共享县域内优秀课程教学资源,强化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教体局开发启用李沧区中小学“多彩社团”管理平台,审核具有资质的教师及机构统一在平台上进行信息注册,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均需在网上平台选择开课社团,经区教体局审核后实施,学校要定期对多彩社团活动进行评估,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效果、学生喜爱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评,考评等级在选课平台上显示,供后期选课的学校参考。

2.深化学习

提升学校育人品质,落实“双减”工作,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在课内要为学生减什么样的负担,二是要为学生减轻课外负担,课内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备课环节中,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基础上,要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处理,摒弃琐碎、重复性、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内容;课堂环节中,教师应保持学习方式的多样和平衡,将讲解和学生自学、讨论、做练习、动手操作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贡献率。因此,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僅局限于课堂教学积累的经验,还需增加专业阅读量,加强对新政策和理论的学习。

李沧区在满足新教师、骨干教师共性和个性的培训需求基础上,优化教师梯队发展平台,畅通教师学习通道。针对刚入职的新教师,制订实施连续三年的学习培养计划,系统学习最新教育政策、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常规,突出强化对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努力使新方案、新标准入心入脑,落实落地;骨干教师层面,与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持续开展“领航工程”培养计划,提升业务素养;教研员层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作用,实行“3+2”工作制,每周至少三天到学科薄弱学校进行培训指导,通过集体研教、蹲点研教、跟踪研教,加强对学科教师的精准培训。

3.项目推进

(1)区域层面。李沧区依托山东省教改项目《区域整体推进多彩教育的实践研究》,开启全局性的项目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明确各部门、各学校的具体任务,明确学校内部每个部门和每个教师的具体任务,确保分工明确、层层落实。

(2)学校层面。一是以学区为单位,建立教改项目研究共同体,由各共同体承担子课题,结合针对自身面临的课程建设的困境,找出真问题,以子课题研究为抓手攻克难关。二是聚焦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为“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全区中小学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指向,在全区全面开展“品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通过区域大调研行动,查找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真问题,校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主动争取课题开展研究,集中优势力量解决课堂教学真问题。三是重视各学段的衔接研究。以各级规划课题研究为依托,围绕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命题研究、评价体系等方面,打通学段、学校、课程、课堂,科学推动课堂教学品质提升。

(3)教师层面。引领一线教师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教科研部门针对一线教师开展基于需求的“一对一”教科研指导服务。服务前,认真研究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材料和服务需求;服务中,帮助教师基于教学现状,厘清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优化研究设计,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改进机制,规划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有效创新促动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教师深入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分析问题、研讨策略,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4)专家助力。“缺乏专家指导”和“缺少教科研的方法”是影响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我们以驻青高校专家和科研机构专家为主,面向全国组建了专家团队,作为全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优化升级的“智囊团”,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梳理育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积极构建自身独有的特色发展品牌。通过专家的科学指导和专业引领,帮助学校厘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提炼新内容,不断优化学校育人品质。

4.完善评价

注重评价理念的生本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手段上除传统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外,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时时评价。评价的主体除教师评价外,还有小组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如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学生激励性评级体系,在学生中积极推行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对学生实行实时的全方位评价,激励每个学生正向发展。

四、实践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多彩教育”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机会、多元的学习空间、差异的学习节奏,让每一名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免费享受到各类特长的培养,全区学生学业水平持续提升。李沧区也涌现出一批广受赞誉的好少年、好学生,赢得社会一致赞誉,央视等各类媒体广泛报道,为李沧教育赢得喝彩。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让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设定新教育标准、优化教学实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全区实现了名师工作室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有更多的教师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和成果,提升了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的相关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区级培训与校本培训互为补充,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结合,专业培训与通识培训并重,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内容,使新手教师成长为熟手教师,骨干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在完成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课堂教学多样化建模,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度转型。引导教师深化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组织的核心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导学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前台走向后台,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二是教学评价的转变,课堂评价以学定教,学生评价以参与的数量与质量为标准,评价多元。三是自主管理的转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依据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开发出基础—拓展—探究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兴趣发展性课程等的多彩校本课程框架。以基础课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以拓展课程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探究课程辅助学生多元化发展。学校通过完善课程建设,构建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符合学校历史文化、体现学校特征的课程体系。学校打通学段,各学科建立衔接课程,不断挖掘、扩大课程资源,建立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超市”,涉及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体育与健康等多个领域。

五、反思与展望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必然带来学校育人方式、课程建设新的变革。“基于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建设思路需进一步厘清、进一步研究,使其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在校本课程内容建设上,未来将加大统整的力度,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内容体系上进行归类,加大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校本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发展的优势。此外,县域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建设也是未来几年李沧教育改革的重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系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域整体推进多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3702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双减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