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生活,妙笔生花

2023-08-10刘路路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情境

刘路路

写作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初中階段,写作教学逐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也强调学生审美情趣、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品格的养成。由此,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写作教学面临更有效的改革。而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语文素材和灵感。因此,教师要紧抓生活化元素,积极落实生活化写作教学,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生活化写作教学是指以生活为对象,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写作灵感、提升写作思维、锻炼语言表达,从而有效地提升作文能力的教学过程。生活化写作将生活作为根本,用贴近生活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表达丰富的内心。这符合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在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生活是思想的源泉。体验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放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就能感悟生活、不断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情感素材和思想素材,继而更有效地开展写作。

其次,有利于学生提升写作积极性。生活是让人获得独特体验的过程,生活又与学生十分亲近。在生活中,学生的思维能更加多元、更加开放,视野也能更加开阔。由此,他们在写作时就能更加灵活、有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继而就能提升写作积极性,深入创作文本。

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写作综合力。有效的写作需要优美、恰当的语言,融合深刻、感人的情感,表达深刻、清晰的观点。这样的语言、情感和思想能力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地培养和提升。由此,将写作生活化,学生就能边体验、边塑造,继而不断提高写作综合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策略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对生活充满向往和好奇,但又因为学业的压力导致其无法深入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开展生活化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着眼生活、如何妙笔生花。

(一)开展生活化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是灵感的发源地。百态的生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不足,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情感和现象并不能透彻地领悟,甚至很多学生对生活的表象都未在意,这就导致他们常常无话可写。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展生活化的积累,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不同形式推动他们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写作教学为例,记叙生活中的事情是初中作文常见的形式。学生要能详略得当地写出具体的事情,用真实且贴切的话语讲述。但是,很多学生遇到记事作文时就会犯难,他们不知道从何写起,脑中一片空白,找不到着力点。这是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积累太少,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品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积累,引导他们着眼细节,关注生活的每一瞬间。例如,观察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道路两旁景色的变化、行色匆匆的行人。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适时停下脚步,去聆听自然的声音,闻一闻自然的味道……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通过感官不断被放大后,学生就能产生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然后,学生还要及时将这些细微的感知和产生的情感、思想记录下来,完成素材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平时鼓励学生阅读描写生活的文本,用心去积累诠释生活点滴的方法。据此,学生就能在生活点滴中不断地丰富写作素材,充实写作内容。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挖掘写作深度

体验生活是抓住生活本质的最重要渠道。初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如果只通过自主观察,很难让他们发现生活的多彩。而情境是一种最佳的课堂体验形式,能将生活场景搬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体验和感受,由此就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不同的生活现象、生活场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以此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细微变化,看透生活的本质,从而推动写作深度的发展。

以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写作教学为例,好的作文不是泛泛而谈,而要有明确的中心、有轻有重,让人读起来跌宕起伏、回味无穷。但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不强,他们自身都无法理解生活的曲折与起伏,更无法在作文中很好地体现多样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真实地体验生活中的场景,挖掘写作深度。例如在“餐桌前的谈话”主题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开展一次餐桌前的谈话,看看一家人聊天的主题是什么,聊天的内容有哪些,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由全家人一起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重现这样的生活场景,帮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谈话的中心。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学生不仅能梳理出话题的中心,还能从不同人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相应的观点,从而提升写作质量。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培养写作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没有情感的作文无法打动读者,更无法真实表达思想。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情感的需求旺盛,但对情感的体验却不足。由此,他们在写作时很难正确地表达出情感,还容易使作文干瘪、生涩,没有内涵。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体验情感,感受生活中的韵味,从而写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文章。

以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教学为例,该篇作文注重写景,而写景与抒情往往相互融合,没有情感的写景作文往往无法打动读者。但是景物中怎样体现人的情感呢?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实践,让学生真切地融入景色之中,感受景色带给人的美的体验,从而产生真实的情感,滋养良好的情趣。例如在“窗外”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教室窗外、学校窗外,去寻找独特的景色。有的学生看到墙角傲然独立的野草,有的学生看到随风舞动的枝条,还有的学生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学生眼中的景致在亲身体验中就变得十分独特。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的感官,充分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去感受景物带来的情绪和多样的心情。由此就能更好地培养写作情感,提升作文的内涵。

(四)组织趣味化分享,提升写作水平

分享是初中阶段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同伴或朋友分享。这样的分享活动也能推动他们领悟生活的真谛。由此,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分享活动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组织学生针对某个生活事件、生活现象等进行趣味化的分享,如辩论、探讨等,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不断加深思想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推动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语言要连贯”写作教学为例,语言运用是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不断磨炼的能力。该单元写作明确要求学生要用连贯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达统一的话题,这与学生日常说话要求一致,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加以锻炼。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分享活动,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主题或者某一件事来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在分享中可以提升写作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以“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为主题,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第一次尝试做某件很困难的事的过程,比如修自行车、做模型、做饭等。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表达观点和内容时仔细思考、梳理逻辑,并在他人表达时尽可能地倾听和鼓励。由此,学生在趣味的分享中就能更好地梳理表达思维和逻辑,相互探讨如何清晰地描述事件,从而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生活化写作教学能让学生放眼生活。观察是对生活的积累,情境是对生活的体验,实践是对生活的感悟,分享是对生活的思考。在丰富的积累、体验、感悟和思考中,学生才能收获独特的灵感、看透生活的本质,进而逐步提升思想水平。因此,教师要立足写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活之美、用独特的眼光感受生活的趣味。由此,学生就能写出更加丰富、精妙的文章。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