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藏品出版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
2023-08-10吴昕
吴昕
摘 要:本文从数字藏品平台的开发、运营及产业链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对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进行了深度剖析,着重强调了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币圈陷阱,探讨了其当前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传媒出版企业提供了参与该市场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元宇宙 数字藏品 价值逻辑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普及和数字藏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希望参与其中,抓住这一波创新浪潮。数字藏品,作为非同质化代币(NFT)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拥有独特的价值逻辑,包括艺术品、收藏品、虚拟资产等多种形态。当前,国内数字藏品的概念来源于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藏品,它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藏品,每一个藏品都具有唯一性标志,并有限量、不可篡改、不可复制、不可分割、永久存证的特点。[1]然而,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市场监管不足、投机行为盛行、知识产权保护欠缺等。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深入剖析,本文分析数字藏品出版市场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试图为传媒出版企业在数字藏品市场的战略布局提供有益指导,同时为政策制定者、产业从业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数字藏品出版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交易额
2021年12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颁布,要求出版业积极创新,更快适应新科技应用及产业革新。2022年4月,中宣部出台《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藏品的健康快速发展。同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快速融合发展。自2022年以来,出版管理部门积极出台的指引性文件及出版机构的纷纷入局,推动数字藏品成为出版行业的潮流风向标。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交易额呈现节节攀升态势。2022年3月,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了出版业首个数字藏品“贰拾年·光阴的故事”,自此在全新的数字领域跨出了第一步,这也是出版业踏向新兴数字领域的第一步。截至2023年初,中国数字藏品市场交易额已突破数十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强烈的增长势头。数字藏品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相当的关注度,各大投资者、企业纷纷加入其中。截至目前,中国已有60多家出版社陆续试水数字藏品,到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数字藏品在保护作品版权的同时,也推广了原创作者的品牌文化价值,助推传统出版社用IP数字化赋能传统事业。
(二)数字藏品平台的研发与运营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快速崛起,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数字藏品平台应运而生,以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数字藏品市场快速发展,围绕数字藏品平台的研发、运营的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从创作、发行、交易到收藏、展示等环节,涉及范围广泛,涌现出大量的相关企业和团队。数字藏品平台的多样性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国外NFT(非同质化代币)比较,国内的数字藏品为了规避风险,通常不允许二次交易和买卖,购买者只拥有收藏权及非常有限的转赠权。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要求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严格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2]国内的数字藏品为了规避虚拟货币金融的监管风险,在政府监管要求“去金融化”,出版单位要尽可能减少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更多强化权益和文创价值。
中国数字藏品平台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0年以来,众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相关科研机构开始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如今,中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字藏品研发体系,涵盖了数字化拍摄、处理、存储、检索、展示等方面。平台上收录的数字藏品数量庞大,涉及古籍、碑刻、古画、青铜器等多个领域。出版单位推出数字藏品,首先要对自身原有的内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另外还需要依赖科学技术和平台两个方面作支撑,或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如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图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社,首创实体图书的3D数字藏品,发布《天工开物》《三岔口》两款数字藏品,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中华传统服饰》《兔儿爷》等优质IP数字藏品。
另外,中国数字藏品平台在运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数平台已实现免费开放,吸引了大量公众关注和参与。此外,平台还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平台还积极开展线上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数字藏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出版业相关单位也在积极探索搭建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四川数字出版传媒联合推出的“数字藏书”项目,竭力打造全国首个区块链图书融合出版发行平台。尽管如此,中国数字藏品平台的运营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尚不够高,导致很多优秀数字藏品未能得到广泛关注,部分平台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二、数字藏品出版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字藏品初露锋芒,政府要及时加强对数字藏品平台的强化监管,规范健全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数字藏品的价值提升。
(一) 币圈陷阱与投机狂欢
虽然数字藏品市场发展迅速,但与之伴随的币圈陷阱和投机狂欢也不容忽视。部分市场参与者受益于数字藏品的价格上涨,而忽视其背后的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币圈陷阱。在数字藏品市场中,部分项目缺乏真实价值,但由于投资者的追捧,价格暴涨,使得市场泡沫迅速膨胀。由于数字藏品的价值很难衡量,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的诱惑,陷入虚假的繁荣中。同时,监管缺位和市场欺诈行为也使得数字藏品市场风险加剧。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数字藏品市場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市场规范,提高行业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其次,投机狂欢现象值得关注。在数字藏品市场,许多投资者只关注短期收益,而忽略了藏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这种投机行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使得数字藏品市场逐渐成为投资者的赌场。长期以来,投机狂欢对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可能会导致市场信心丧失和资金链断裂。
(二)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的融合困境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数字化“双刃剑”。尽管数字藏品为出版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如何将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相互融合,以实现双方的互补和共赢,仍然是一个挑战。传统出版企业在逐步探索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的融合发展之路,但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如内容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行业监管等方面。通过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才能够实现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的深度融合,传承和发扬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三)行业监管及法律法规缺失
当前,数字藏品市场的监管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市场参与者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如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成为政府和行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伴随数字藏品持续升温,也逐渐出现了众多版权纠纷。2022年4月,杭州的“NFT(非同质化代币)第一案”即《胖虎打疫苗》案,就是被告未经许可,交易《胖虎打疫苗》数字形式作品,对作品著作权人构成了侵权。[3]出版机构在加快发展数字藏品的过程中,还需冷静思考,“火”中有忧 ,深入推进防范网络侵权盗版风险、金融安全风险等各种风险。
三、数字藏品出版发展建议
数字藏品是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机遇。出版单位基于新时代的消费需求,不断迭代升级,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更为精彩的数字文化世界。2021年数字藏品开始渐热,阿里“鲸探”、腾讯“幻核”、京东“灵稀”等数字藏品平台不断涌现,众多出版机构快速推出数字藏书。2022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发行了4款限量奥运云徽章数字藏品,一经上线便被用户抢购一空。[4]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阿里上线首发《瞻对》《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及“刘心武爷爷讲红楼夢”丛书等数字藏书。上线一天时间,点击量竟超20万次。[5]我们要从多个层面理性看待数字藏品市场,并以专业、学术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认识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数字藏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数字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一)增强数字藏品的价值逻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趋势,数字藏品的价值逻辑也日益受到关注。出版企业在参与数字藏品市场时,应关注其内在价值,强化数字藏品的价值逻辑,避免过度投机。通过提高数字藏品的创意性、稀缺性以及与实体藏品的关联度,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价值回报。
其一,提高数字藏品的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为了充分发挥数字藏品的价值,应当优化用户体验,提高其获取性和利用性。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降低技术门槛,提供多样化的检索方式,以及提高数字藏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方便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获取和利用数字藏品。
其二,注重数字藏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数字藏品应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以吸引用户关注和传播。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历史背景、艺术价值等方面,丰富数字藏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创新的表现手法,结合现代技术,提高数字藏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增强其吸引力。
其三,关注数字藏品的保护和传承。数字化虽然拓展了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但数字藏品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字藏品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同时,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藏品的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确保数字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其四,加强数字藏品的价值挖掘与分析。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字藏品的价值,应当深入分析其价值内涵、社会影响等,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挖掘数字藏品的潜在价值,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价值体验。
其五,推动数字藏品产业的发展。数字藏品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传承,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数字藏品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合作,培育数字藏品产业链,推动数字藏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深度融合实体藏品与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的融合困境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关注技术问题、知识产权与版权问题以及保护与传播之间的平衡问题。
其一,出版企业应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将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相互融合,打造数字藏品的独特价值,形成互补共赢的新格局。在技术方面,要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的适应性和全面性,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传播。
其二,在知识产权与版权方面,要制定更为明确的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政策,以维护文化遗产传播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一些老牌出版社,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重要文化事件的各种图片、手稿、版本及可视化内容,这些都是出版社稀缺的资产。另外,一些著名作家的手稿、作品的封面、绘画作品等都可以制作成数字藏品上市发行。
其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之间,必须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一方面,数字化为实体藏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但过度的数字化可能导致实体藏品的价值被忽视,影响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实体藏品的保护可能限制其在数字平台上的传播和应用。因此,在实现数字化与实体化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寻找到合适的平衡,才既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优势,又能确保实体藏品的价值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通过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实现数字藏品与实体藏品的有机融合,为传承与发扬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三)完善行业监管与法律法规
数字藏品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数字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数字藏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数据安全、伪造、侵权等。因此,数字藏品的行业监管和法律法规变得至关重要。为保障数字藏品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出版业需要加强数字藏品版权保护以及价值评估,为规范数字藏品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其一,需要建立数字藏品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建立是数字藏品监管的基础,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包括数字藏品的鉴定、认证、保存、展示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数字藏品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可持续性。同时,这些标准和规范应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核和认可,并与国际标准相一致,以便于数字藏品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其二,需要建立数字藏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数字藏品行业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版权、商标、专利等。因此,建立数字藏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数字藏品所有权归属、使用权和转让权等,是保护数字藏品权益和促进数字藏品行业发展的必要措施。此外,数字藏品的数据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数字藏品行业包含大量的个人和机构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如个人信息、版权信息等。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数字藏品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的保护和备份措施,防止数字藏品数据被篡改、丢失或泄露。
其三,数字藏品行业监管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针对数字藏品行业中的侵权、伪造等问题,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监管职责和行政处罚措施,并建立举报渠道和举报奖励机制,加强数字藏品行業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数字藏品行业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数字藏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上市的数字藏品,根据版权属性可分为资产型和权利型两种样态,文学艺术领域的资产型NFT是当下NFT数字藏品最常见的样态。[6]出版企业在开展数字藏品项目开发时,必须甄别产品形式与平台,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及规避相关风险,确保数字藏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加强与原创作者的合作,保护其合法权益,以维护市场的良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字藏品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可持续性,并为数字藏品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重视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藏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藏品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数字藏品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版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建立专业的数字藏品团队,引进具备跨界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不断提高数字藏品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优化数字藏品平台的用户体验,提升市场竞争力。
数字藏品的人才培养应该以跨学科为基础,涉及信息科学、文化学、设计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数字藏品开发需要信息科学的基础,包括数字化、数据库、网络技术等,这是数字藏品建设的核心技术。但是,数字藏品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需要考虑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展示、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文化学、设计学等学科也非常重要。人类学也应该被纳入数字藏品的人才培养计划,因为数字藏品是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种手段,为让数字藏品更好地展示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需要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数字藏品的技术研发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数字藏品的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比如数字化技术、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展示技术等。但是,数字藏品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字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数字藏品的技术研发,提高数字藏品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藏品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加强数字藏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出版企业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中国数字藏品市场的国际地位。此外,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论坛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数字藏品行业的共同发展。
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数字藏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字藏品的保管和利用水平,还为国际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各国应积极加强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数字藏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其二,政府和行业应加强对数字藏品市场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同时,出版企业也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共同维护数字藏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数字藏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和规范至关重要。这包括数字化建设、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制定与推广国际标准,可以消除技术壁垒,提高数字藏品的可操作性和可访问性。此外,各国还应就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行广泛的磋商与合作,共同维护数字藏品领域的公平竞争与合作环境。
其三,加强数字藏品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平台。历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数字藏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各国应积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与合作。
其四,专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对加强数字藏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关键作用。数字藏品的管理和研究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各国应加强在数字藏品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与交流,例如设立奖学金、研究基金,组织专家访问、学者交流等。这将有助于提高数字藏品领域的专业水平,为国际合作提供人才支持。
其五,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是数字藏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核心价值。应充分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数字藏品的内涵和价值,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四、结论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日益普及,数字藏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出版业在数字藏品市场试水告捷。在此背景下,出版企业作为数字藏品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数字藏品并不是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仅仅只是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数字藏品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为确保数字藏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出版企业应关注市场的价值逻辑,努力实现实体藏品与数字藏品的有机融合;完善行业监管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版权保护;注重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推动市场创新;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市场空间。只有在不断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中,数字藏品市场才能实现更高的价值,并持续驱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作者单位系郑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