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岗岩地区建筑工程浅基础设计与施工典型问题探讨

2023-08-09张晓伦潘哲敏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7期
关键词:风化花岗岩承载力

张晓伦,潘哲敏

(1、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98;2、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 510620)

0 引言

华南地区花岗岩广泛分布。花岗岩可塑和硬塑残积土、全风化和土状强风化岩外观都呈土状,相互之间一般逐渐过渡,没有截然可辨的边界[1-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DBJ 15-31—2016》[4]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标准DBJ/T 15-60—2019》[5],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根据实测标准贯入试验区分,并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估算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6-7],如表1所示。

表1 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性质和岩土参数Tab.1 Properties and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and Weathered Rock

由表1 可知,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物理力学性质好,地基承载力高,变形模量大,是较理想的高层结构浅基础地基。事实上,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已成功地广泛作为高层结构浅基础地基,并彰显了显著的经济效益[8]。但是,近年来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作为浅基础时经常出现地基基础检测不合格的现象。

本文以某工程浅基础检测不合格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例,探究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某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拟建建筑地上19 层,地下1层,楼高约58.5 m;上部结构形式拟采用框剪结构,基础拟采用筏板基础或桩基础,按设计初步预计单桩荷载2 400 kN,板底最大反力350 kPa。

1.2 场地地质条件

场区为残丘坡脚平地,较平整;北侧紧贴现状山坡,高差约7 m。

场区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杂填土(稍密~中密)、素填土(稍密))、第四系冲积层(淤泥(流塑),局部分布)、燕山期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中风化花岗岩、短柱状夹碎块状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基坑开挖土层为杂填土、素填土、淤泥、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坑底土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

1.3 基坑、基础设计方案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基坑采用土钉支护方案,坡顶和坡底采用排水沟集水明排措施;主体结构基础采用1 m 厚筏板,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50 kPa,结构自重抗浮。

2 地基基础检测

基坑开挖到底,经勘察单位现场验槽合格后,进行现场检测试验,如图1所示。

图1 基槽揭露的地层(全风化)Fig.1 The Exposed Strata of the Foundation Trench(Completely Weathered)

本场地共选取了3个基槽位置进行动力触探试验及压板试验,各基槽的圆锥动力触探(N63.5,均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点与压板试验点的相对位置如图2 所示,其中黑色圆圈为压板试验点,倒三角形为动力触探试验点,各试验点间隔约1~2 m。

图2 各基槽动力触探与压板试验点相对位置关系Fig.2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Points of Each Foundation Groove and the Pressure Plate Test Points

2.1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10个检测到数据如表2 所示。根据检测报告中各动力触探点检测数据,参照文献[5](实测动探击数N63.5≥10 击对应地基承载力fak≥350 kPa),各点除了上部0.1~0.2 m 深度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略小于350 kPa 外,其他深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表2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结果Tab.2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Results

2.2 载荷试验

考虑到动力触探,故优先在1 号点位进行载荷试验,压板边长0.7 m,面积0.5 m2,结果如图3⒜所示,第一次检测结果认为地基极限承载力为525 kN,不满足设计要求。故在1 号点位附近2 m 的位置重新进行载荷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检测结果认为按0.06B(B为压板边长)控制,地基极限承载力为525 kN,仍不满足设计要求。

图3 1号点载荷试验结果Fig.3 Result of Load Test at Point 1

3 地质情况复核

针对载荷试验不合格的情况,重新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在场地内均匀选取了11 个原位测试点(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并在场地中补充一个钻孔取样进行土工试验。

3.1 土工试验结果

根据补充钻孔的结果显示,底板底地基土含水量较低,物理参数性能较好,现场岩芯鉴别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均可判定为全风化岩,结果详见表3所示。

表3 补充勘察阶段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Tab.3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icators for Each Soil Layer during Supplementary Survey Stage

3.2 补充勘察阶段动力触探和标贯贯入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场地内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地基土面上0.5~0.8 m 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其下土层强度均可满足设计要求。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趋势与动力触探结果一致;但基坑开挖到底后进行标贯试验,因为上覆土卸载的原因,与从原地面进行标砖贯入试验的结果有一定差别。

4 载荷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经分析,在动力触探检测试验完成后,因下雨,场地没有组织排水,地基土遭雨水浸泡,天晴后立即开始载荷试验,导致载荷试验检测不合格[9-10]。

5 现场处理措施及主体结构监测结果

5.1 现场处理措施

考虑工程工期和造价因素,经各方充分讨论后,形成如下处理意见:

⑴基坑底以下50~80 cm 的经浸泡土层挖除,检测试验完成后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⑵基坑坡脚排水沟挖深至底板底以下0.8 m;

⑶主体结构底板范围设置纵横向排水沟0.6 m×0.6 m,间距20 m,就近排入结构集水井或基坑坡脚集水井内;

⑷基坑底用彩条布封盖,待天气好时晾晒3 d,再做载荷试验。

5.2 载荷试验结果

现场各类处理措施完成后,再在原选定的三点位置进行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满足检测和设计要求。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处理完成后载荷试验结果一览Tab.4 List of Load Test Results after Processing

5.3 主体结构封顶后沉降监测结果

底板浇筑后开始进行监测工作,在结构四周共布置了6个监测点。主体结构已于2022年8月封顶。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主体结构封顶后的2个月内,沉降速率0.03 ~0.12 mm/d,沉降量1.46~5.27 mm,累计沉降量为17.98~33.12 mm;主体结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均满足设计要求。

6 载荷试验承载力取值方法讨论

对比文献[4]、文献[5]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11],载荷试验承载力取值方法略有不同,特别是根据沉降与载荷板边长比值确定承载力时,差异较明显,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各规范承载力取值方法对比Tab.5 Comparison of Bearing Capacity Values in Various Norms

从表5 中可以看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总体思路是,先对比比例界限、极限荷载的一半、最大荷载的一半,然后考虑s/b一定比值对应的荷载。对于s/b的比值,各规范要求也有差异。根据文献[11]要求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不小于200 mm。而工程中常用的载荷板尺寸为0.25 m2~0.50 m2,0.50 m2载荷板的边长约700 mm;对于文献[11]和文献[5],取s/b=0.01 对应的荷载作为承载力,也即载荷试验沉降7 mm 对应的荷载作为承载力特征值,相对偏小,没有充分发挥地基土承载能力。

当然,载荷板试验因为尺寸效应[12],不能完全模拟地基基础在主体结构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如有条件,可进行大尺寸载荷板试验,同时建议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地质资料和结构自身设计特征[13],综合确定比例值,至少可在现有规范范围内取大值。

7 结论与展望

花岗岩残积土和风化岩物理力学性质好,地基承载力高,变形模量大,是较理想的浅基础持力层,近几年花岗岩地区地基承载力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基坑开挖到底后,基底泡水或者基底截水措施不够。今后类似工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

⑴勘察方面:场地勘察应重视原始地形地貌,特别是丘陵区坡地建筑,坡脚与坡腰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另外,勘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结构底板底地层的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为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参数。

⑵基坑支护方面:应与现场排水措施结合,并考虑非常规排水沟深度导致的基坑深度加深;同时应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止水的可行性及其降(截排)水方案;

⑶结构设计方面:结构设计应对勘察、岩土设计、现场施工等各方面提出要求,对现场截排水、土方开挖要求专项技术交底对于开挖后地基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继续组织排水、地基换填等方案,同时应加强结构底板和主体结构的整体刚度。

⑷施工实施阶段:现场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排水施工组织;地基土最后一层土方应预留300~500 mm采取人工开挖;根据天气确定最后土方的工期,及时验槽、及时检测并封底。

⑸文献[4]、文献[5]及文献[11]中所选取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沉降量偏小,没有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建议有条件时由结构工程师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猜你喜欢

风化花岗岩承载力
花岗岩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装饰块料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