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23-08-09陈诗越张婉晨
陈诗越,张婉晨,周 亮
(江苏师范大学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学类、生物生态类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野外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和识别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等),并学会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各要素及其组合的基本特征、分布和形成演化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野外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家国情怀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获得野外实践能力,养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整体等观念,关键要靠野外实践教师团队的指导。目前对教师教学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课程的教学方面[1-5],而对野外实践教师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许多高校并不重视,相应的研究也付之阙如。本文在分析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探讨了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为相关高校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一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含义
美国学者乔恩和道格拉斯[6]认为,所谓团队是指为了相同的规划目标或业绩目标,由少数有互补技能,能相互协作并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张笑涛[7]认为所谓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由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责权利统一的少数在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的一个教学群体。刁叔钧[8]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目的而建立,并由一定数量的业务能力互补、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群体,相互之间能够为完成某项教学改革任务而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分担责任。谢如鹤等[1]在综合分析高校教学团队含义与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可分为课程型、项目型和综合型三类,具有目标一致、志同道合、分工协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和特色鲜明等特征,并指出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就地学类专业而言,由于野外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且野外实践教学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因此必须组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才能完成野外实习教学工作。童亨茂[9]认为野外教学团队中和谐的成员关系是野外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各成员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及政治思想观念的统一,团队各方面要体现公平和公正,大家同甘共苦,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和和谐的团队,在野外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团队成员体会到快乐和收获。郑祥民等[10]认为野外实习应突破区域限制,开展跨区域联合实习,根据野外实习基地、精品实习线路等具体情况组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实习指导教学团队,以培养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经过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野外工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艰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及正确的人地观与家国情怀为目的,由一定数量的政治素质高、野外教学经验丰富与专业知识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愿意相互协作和承担责任的教师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特征
与室内教学不同,野外教学是以大自然为教室,地点往往是在交通不便、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的自然环境区域,因此一个高效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一般应有如下特征。
(一)目标明确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野外调查及分析的手段、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此外,学生野外实践学习不同于校内课程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都比较艰苦,经常要起早贪黑,甚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等,因此野外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及家国情怀的教学目的。
(二)经验丰富
野外实践教学除了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如野外样品采集、上荒山、避虫蛇等技能和经验。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实践区域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诸如当地的地质地貌、天气特点、昼夜温差、生物生态、土壤、水文及当地人生活习俗等都要有清楚的了解。对学生野外出行装备的选择能够及时加以指导,诸如阳光强烈的地方要让学生准备好遮阳衣帽、荆棘丛生的丛林要穿厚实长裤、河湖地区要穿方便涉水的鞋子等等。
(三)责任心强
责任心是教师的良心,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由于野外状况复杂,特别是在地形陡峭、激流两旁、雨天路滑情况下,野外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带队实习老师一定要有超强的责任心,及时提醒并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果老师责任心缺失不仅可能导致野外教学任务的失败,而且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甚至死亡。因此,责任心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老师而言尤为重要,对于责任心不强的老师要坚决剔除出教学团队。
(四)能力互补
野外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简单的不同,而应是互补的。当然,除了知识和能力互补以外,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之间还应注意年龄搭配、个性脾气搭配等因素。通过上述方面的结合,以形成最为合理和有效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使团队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分工协作
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一个良好团队的重要特征。野外教学涉及学生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以完成野外实践教学任务,实现野外教学目标。分工协作还体现在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即团队成员对相互之间的能力都确信不疑)、信息共享(即团队成员之间通畅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角色互换(即团队成员之间角色经常发生变化,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充分谅解)等三个方面,也表现了一个团队和谐共处的情感依托。
(六)善于沟通
沟通对于教学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充分阐述。但对于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沟通不仅是内部团队成员之间和谐人际关系所必须,而且是团队成员与外部良好关系所必须,如团队成员均要善于与实习基地(主要涉及师生住宿和饮食等生活服务)、旅行社(主要是旅游区实习事宜)、政府部门(查阅各种相关数据与资料)、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实习区村民(指路、向导等)及其他人员(处理好实习区其他高校野外实习关系,避免时间地点的冲突)等进行沟通,以确保野外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结构稳定
结构稳定是团队形成的重要特征。一个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辅助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一般包括规模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11]。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还应包括性别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女生比例越来越高,全由男同志组成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不利于与女生的交流和管理,所以聘用一定数量的女教师进入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团队成员聘用方式可以较为灵活,但团队形成后,人员应该相对稳定,特别是野外工作经验要求丰富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而言,经常更换成员将对野外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野外教学的失败。
(八)核心领导
没有核心的团队是涣散的,是不能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野外教学不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事情繁杂、头绪众多。拥有一个高度负责,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和控制能力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核心领导人是至关重要的。团队领导人是整个野外教学工作的总设计师,负责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不同经历及不同经验的成员凝聚成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野外实践教学和谐团队。
三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笔者长期参与并指导学生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对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了如下思考。
(一)精心遴选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是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在团队中起着“脊梁”的作用。因此对野外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奉献精神;②要有非常丰富的野外教学经验,教学成果显著;③要有高尚的品德,善于团结同志和凝聚人心;④要有卓越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⑤要有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
认真负责、野外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是实现野外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在遴选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时,要特别关注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是不是善于沟通与合作等。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合理搭配,做到优势集成,亮点聚合,努力打造野外教学精品团队。此外,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吸纳交叉学科的教师到团队中来,同时吸纳新成员进入团队学习锻炼。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一般由8~10 人组成,但由于每年情况不一样(如学生人数、专业等变化),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规模也会随情况变化做一定的调整,但核心成员不变,以保持教学团队的稳定性。此外,由于野外教学的特殊性,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性别结构上注意吸纳一定数量(2名左右)女教师,还应配备1 名负责安全和后勤的教师。
(二)开发野外实践教学教材,不断开拓新的野外实践教学路线和课程思政内容
野外实践教学教材是团队成员进行野外教学的参考和依据,通过组织团队成员编写野外实践教学创新教材也有利于凝聚团队。我们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比较注重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培养特点的野外实习教材,尤其是努力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以体现本校野外教学特色和教学团队老师专业优势和能力。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野外实践中我们特别关注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如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针对豫北独特的人文与环境地质等资源,开发了殷墟遗址——古文化与环境考古及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人工天河红旗渠——人地关系与环境地质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勇敢、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历史文化及生态旅游;黄河小浪底水库——人类改造自然与生态平衡及国家级环保样板工程等野外教学路线和课程思政内容[12]。
近年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野外实习工作大多安排到省内进行。目前,我们初步建立了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设立了后云台山二桅尖山地综合自然地理、东海安峰山-水晶博物馆地质地貌、东西连岛-连岛大坝-孔望山水文植被地貌、高公岛-黄窝海蚀地貌等野外实习路线。这些路线的设计中,也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如在东海县安峰山火山地质地貌考察时,我们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到安峰山烈士陵园进行祭扫,并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孔望山植被地貌考察中,就孔望山名称的由来、孔望山东汉摩崖造像等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环境变迁和岩性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佛道交融造像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中国早期宗教崇拜与活动场所的深刻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丝绸之路”路径的思索,并增强文化自信。此外,针对淮海地区特色,我们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计划编写《淮海地理》与《淮海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教程》,并建立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网站,以有效指导地理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活动。
(三)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
野外教学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必须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野外教学采取团队绩效为主、个体绩效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采用的绩效考核办法是目标管理法,以充分相信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为基础,先确定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总体目标,然后分解成每个人的具体目标,再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目标计划确定后,就严格执行,并按目标与计划的要求进行定期考查和互相督促,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则立即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目标与计划进行调整。在具体考核实施过程中,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比较注意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实现个人具体目标的责任感,并鼓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从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来看,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考核有力推动了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精神。
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等知识分子组成的团队。对于知识型员工,美国学者玛汉·坦姆仆研究认为,个体成长(占33.7%)、工作自主(占30.5%)、业务成就(占28.7%)和金钱财富(占7.1%)是依次起重要激励作用的四个因素。根据玛汉·坦姆仆理论,特别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等方面的发展,制定工作激励、目标激励、工作环境激励和报酬激励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可充分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外部保障体系
高校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仅依靠团队本身或者所在系院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行。为确保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高效运行,需要建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和投入保障等四个方面的团队运行外部保障体系。通过外部保障体系以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和经费保障,形成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一般野外实践教学由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管理,所在学院负责日常运行。教务处主要提供野外团队建设的资金保障,学院具体负责野外教学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根据严格标准遴选新成员(含团队负责人)进入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以保障团队的持续运行和发展,确保野外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五)认真总结与反思,持续改进
对野外实习进行系统总结和全过程反思是野外工作的重要环节。野外工作结束后,我们自然地理野外团队的每个成员将自己带队实习的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团队负责人将团队成员的实习报告进行归纳梳理,形成野外实习团队工作报告,最后召开小型团队成员研讨会,进行野外工作全过程反思,关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野外实习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导致的实习地点变换问题,特别增加了对新实习点自然环境熟悉的专业教师和备选成员;考虑到女教师生育问题,增加了多名备选女教师成员。由于实习经费是野外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针对疫情引起的实习费用变化问题,提出了“开源节流”措施,如向学校提出增加实习经费、收取学生少许费用、减少实习团队老师野外工作补助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团队成员之间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野外实习教学中的交流,持续提升团队整体野外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 结束语
大自然是天然实验室,也是地学等专业学生野外实践学习的主要场所。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家国情怀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集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地学等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指导学生野外实践学习活动的关键,努力建设一支由一定数量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野外教学经验丰富与专业知识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愿意相互协作和承担责任的野外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对完成野外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