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蚕共育实用技术

2023-08-09赵箭平

新农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要点

赵箭平

摘要:推广和普及小蚕共育技术不仅能节约劳力,提高小蚕的体质,促进小蚕生长发展整齐,主要是能增加张种产茧量,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得好,蚕儿体质强健,对周围不良环境和病原菌抵抗能力强,张种的头数就有了保证,为养蚕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补催青、消毒防病、收蚁及饲养管理诸方面简述了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有利于广大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

1 我地小蚕共育基本情况

近年由于我镇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栽桑养蚕落在了老年人的头上,受身体和养蚕技术的限制,有些老年蚕农在饲养小蚕过程中出现鼠害或其他变故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的饲养好坏关乎着养蚕的成敗。这两年我地逐渐兴起的小蚕共育受到了广大蚕农的支持,目前各季蚕共育率达95%以上。一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饲养数量推选出一两名养蚕经验丰富的大户,将全组30~50张蚕种共育饲养,收取一定的费用,既节省了劳力,又解决了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的难题,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我镇小蚕共育单位一般按村组集中共育至三龄起蚕第2口叶后,分发至一家一户饲养。由于共育户养蚕技术好、养蚕设施设备齐全,消毒防病彻底,技术规范到位,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好养,产量高、蚕茧大,群众对小蚕共育热情高涨,养蚕户年年获得丰收。

2 小蚕的生理特性

2.1 口器稚嫩,对叶质要求高

蚕儿的营养全部来自桑叶,叶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蚕儿的体质。由于小蚕期口器都很稚嫩,在采叶用叶上要严格按照标准来采摘、饲喂,防止蚕儿食下污染叶、过老叶、凋萎叶,影响蚕儿体质。

2.2 体表水分和热量散失较快

蚕儿通过体表散发水分和热量,由于小蚕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大,造成体内水分和热量散失快,其体表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对高温多湿环境适应性较强。因此,可以用较高的温湿度来饲养小蚕,既可以保障桑叶新鲜,使蚕儿良桑饱食,体格强健,还能促使其生长整齐。

2.3 小蚕抵抗力弱

小蚕呼吸量小,气门与体表面积比例大于大蚕,气体交换快,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强,因此小蚕适宜用覆盖育或密闭环境饲养,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促进生长整齐。但小蚕期用煤炭加温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容易引起蚕儿中毒,要注意及时换气。

2.4 小蚕抵抗病原物较弱

一龄蚕对病菌的抵抗力只有五龄蚕的万分之一,因此,养小蚕前一定要做到消毒彻底,消除病原物。同时,小蚕期要做好防感染工作,及时淘汰病小蚕,防止小蚕期感染病菌到大病期累积发病。

2.5 活动范围小,趋光性、趋密性强

小蚕爬行距离短,小蚕要喂切好的桑叶,且喂叶均匀,让每条蚕都能食到桑叶。同时,由于小蚕趋光性、趋密性强,每次喂叶前要及时扩座匀座,室内光线要均匀,防止小蚕扎堆,造成食桑不均匀,发育不齐整,出现弱小蚕现象,给后期饲养带来麻烦。

2.6 就眠快、眠期短

小蚕就眠快,要勤观察,及时上加眠网,及时提青分批。而小蚕眠期短暂,在蚕儿全部蜕皮后,90%以上起蚕头部呈淡褐色时,一般为饷食时间,及时用适熟偏嫩叶饲喂,盛食期给桑量要充足,做到良桑饱食。

3 小蚕共育实用技术要点

3.1 共育前后蚕室蚕具的消毒

3.1.1 选好共育室

各共育单位按照每季共育数量提前选好建好共育室,必须墙光地平,有对开窗,能保温保湿,水电安装到位,提前配置好调温调湿设施。一般按照共育到三龄第二遍叶所需面积和空间,每50张蚕种大约需要35㎡的蚕室。

3.1.2 养蚕前消毒

在领种前5~7d,对共育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扫,对蚕室周边杂草要全部铲除,对蚕具、养蚕用品进行清洗晾晒,搬至蚕室内。一般采取“两消一洗一熏”的方法,即先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或2%福尔马林石灰水对蚕具进行全面喷雾,对周围环境及蚕室的地面、墙面、屋顶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喷雾前关闭蚕室所有门窗,并密闭保湿3h。等蚕室内蚕具及地面基本晾干后再进行第二次药剂消毒,接着将蚕具架空,再用硫黄、毒消散或优氯净熏烟剂等进行薰烟消毒。一般在蚕室中央放置1个炭火炉,根据室内空间面积提前称好熏烟药剂,在火炉上置铁锅,将药剂摊平,确保炉火温度平稳,锅内药剂受热熔化后随即产生大量烟雾,操作人员需要提前关闭好门窗,及时撤离,并保持蚕室密闭24h。消毒后要及时将蚕具晾干放置好,等到养蚕时能及时使用。对于小的蚕具也可采取蒸煮消毒法,一般效果较好[1]。

3.1.3 养蚕后消毒

小蚕共育后及时将蚕室蚕具再次消毒一遍,然后进行清扫晾晒,待下次养小蚕前再次消毒。另外,小蚕共育室要专用,严禁用小蚕室饲养大蚕或作为上蔟室。

3.2 补催青和收蚁

3.2.1 补催青

从生产实践看,要想小蚕共育效益好,其技术规范必须向前延伸至催青领种,扎实做好补催青工作,为蚕儿孵化齐整打好基础。领种前一天,应提前调节好小蚕共育室内温湿度,一般蚕室保持在21℃,干湿差2℃,待蚕种入室后温湿度应逐渐上调,一般每h提高0.5~1℃,直到目的温湿度即25.5℃,干湿差1.5℃左右。领种时,蚕种要避光保护,尽量用黑布包裹,运输途中避免振动过大,避免遭受日晒雨淋,途中尽量不要耽搁,以确保蚕种尽快安全进入共育室,到小共育室后要轻拿轻放。蚕种领回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把蚕种倒在事先铺好干净白纸的蚕匾内,粒粒平铺,不要堆积。一张蚕种的面积摊到0.1m2为宜,再进行黑暗保护,做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夜晚,共育室要安排专人值班。

3.2.2 收蚁

收蚁当天早晨5时感光,7时收蚁,一般10时前收蚁结束。大批收蚁后如余下未孵化的蚕种较多,按以下标准做好补催青,温度24℃,干湿差在1.5~2℃,并进行黑暗保护,等第二天早上5时再揭去覆盖物感光,进行收蚁,收蚁当天早上采摘收蚁用叶,一般应选用适熟稍偏嫩,叶片用手摸较柔软、叶色以黄中带绿为好。收蚁时,提前准备好纱布袋,内装小蚕防病一号,上叶前在蚕体轻撒薄薄一层,如薄霜状。将小蚕网覆盖在蚕座上,再撒上切成小方块的收蚁桑叶,在10min后,将小蚕网抬起放到之前准备好的蚕匾里。

3.3 合理控制温湿度

共育室应配备自动补湿机、空调及炭火炉等加热补湿设备,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小蚕生长快、发育整齐,因此注意保温保湿,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良桑饱食,1~2龄温度控制在27~28 ℃,相对湿度85%,干湿差在1℃左右,三龄期温度在26~27℃,干湿差1.2℃左右。只有精准把控各龄温湿度,才能保证小蚕正常生长发育,就眠整齐,且保证日眠。为了有效控制温湿度,小蚕期间一般采用防干育,即1~2龄采用有孔的塑料薄膜上盖下垫,三龄采取半防干育只盖不垫,在每次上叶前都要揭去上盖薄膜通风换气,给桑后重新覆盖,每个龄期看到眠蚕时,需立即揭去上盖薄膜,等到饷食后再盖上。

3.4 室内空气调节

新鲜空气对于小蚕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一、二龄蚕每天应上下午定时换气两次,三龄期要适当增加换气次数。夏秋季气温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夜晚或清晨适时开门窗,当日照较强时,为降低蚕室内温度,及时关闭门窗,防止高温的侵袭。每次喂蚕前,提前掀开上盖的塑料薄膜进行通风换气10min左右,待喂蚕后及时盖好。

3.5 饲喂适熟叶,做到良桑饱食

3.5.1 采叶要求

桑叶的营养和品质直接影响到蚕儿的体质和健康。因此,应根据不同龄期小蚕生理和食桑需求采摘适熟叶饲喂。可根据不同的蚕季和当年桑树生长状况,以及蚕儿的发育情况合理采摘小蚕用叶。收蚁用叶一般采摘顶芽下1、2片未完全舒展开、叶色黄中略为带绿,1龄用叶可挑选顶芽下第2、3片叶色黄中带绿,二龄期一般采摘顶芽下第3、4片叶色绿中带黄光泽较强的桑叶。三龄期可采摘顶芽下第4、5片浓绿色光泽强的桑叶饲喂。做到不采泥叶、虫口叶。

3.5.2 采叶时间

小蚕期每天应安排早晚采叶2次,保证桑叶新鲜。早上采叶应在太阳出来露水干时采摘,夏秋季下午应在傍晚时分,太阳光较弱、温度下降后采摘为宜。为确保蚕儿的体质,小蚕期采叶一律不采高温日晒叶和露水叶,如遇到连阴雨天气必须采叶时,采回的桑叶一定要全部擦干或晾干后才能喂蚕。正常情况,小蚕期尽量避免现采现喂,一般早上采回的桑叶,用于中午和下午喂蚕,而下傍晚采摘的桑叶则用于夜间和第二天早晨饲喂。

3.5.3 采叶方法

小蚕特别是一、二龄蚕用叶量小,对叶质要求高。因此,对于一、二龄小蚕用叶按照边采叶边叠叶的方法,叶柄叠叶柄,码放整齐,放于采叶容器内,下傍晚采叶还要盖上保湿布,防止风吹日晒,叶片凋萎。三龄蚕用叶量较大,采摘时无需叠叶,做到快采快运即可。

3.5.4 桑叶贮放

小蚕食桑量小,对桑叶的营养要求高,桑叶要力求新鲜、营养丰富,不受病菌的污染,才能满足小蚕生长发育的需要。一、二龄蚕用叶量小,为确保桑叶新鲜,可采取缸贮法,或塑料薄膜保鲜法。特别是夏秋季,气温高,缸内放上一定量的干净水,做到每天换一次清水,上置竹笆板,将采回叠好的桑叶除去不良叶后,按照叶柄向下、叶尖朝上有序放置在竹笆板上,上面用湿布覆盖;采用塑料薄膜保鲜的,在贮桑室水泥地面铺一层薄膜,将叠好的桑叶摆放到薄膜上,再在上面盖一层湿布或塑料薄膜即可。三龄期因用叶量较大,采摘的桑叶较多,采回后桑叶放于贮桑室薄膜上,将叶片抛松,等桑叶散热后再盖湿布或一层塑料薄膜保湿。喂叶后,再将剩下的桑叶抛散后,重新盖好。

3.5.5 给桑合理

由于小蚕口器稚嫩,不仅桑叶采摘要恰当,而且小蚕期还要切叶饲喂,一般1~2龄期切成蚕儿体长1.5倍见方的小方块。同时,为了做到良桑饱食、蚕儿健康生长,要根据不同蚕品种及不同生长时期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给桑。小蚕饲养做到每天定时定量上叶,一般每天可饲喂3~4次,早晨第一遍葉在6点半钟,一天喂3次,每次间隔7h,一天喂4次,一般间隔5h为宜。一龄蚕给桑量为1.5~2层,二龄蚕给桑量为2~2.5层为宜,三龄期给桑量为2.5~3层。总之,具体给桑多少要根据蚕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龄期确定,每次眠起及将眠前给桑量递减,盛食期给桑量要充足,从而满足蚕儿不同生长发育对桑叶的需要。同时,在蚕儿食桑期要多观察,根据小蚕食桑状况及残桑情况判断用叶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调整,做到良桑饱食。

3.6 加强眠起处理

3.6.1 适时加眠网

1龄蚕应掌握在眠前大多数蚕体由青灰色转为炒米色,体表发亮、体躯稍缩短时加眠网;二龄在发现其体表发亮、有“驼蚕”现象且大多数蚕体色由青灰色转为乳白时加眠网,并撒新鲜石灰粉用于止桑。三龄蚕在发现蚕皮肤紧张发亮、蚕体缩短,体色由青灰色转为乳白色时为加网适期。眠前加网除沙后,还要给1~2次桑,方能做到饱食就眠。

3.6.2 提青分批

一个批次饲养的蚕儿,在90%左右眠定,只有10%的迟眠蚕还在食桑时,在蚕座上撒一层新鲜石灰粉隔离眠蚕,加提青网后再给桑,将少数发育较慢的迟眠蚕儿通过提青分离出来,再单独进行良桑饱食,控制温湿度,缩短发育差距,一般提青后再饲养5h左右即可眠定。

3.6.3 眠中保护

蚕儿眠定后,应及时揭去上盖的塑料薄膜,在蚕座上轻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小蚕室温度下调1℃,干湿差保持在1.5℃,避免剧烈振动、强光照射、强风直吹,注意搞好眠中保护。

3.6.4 饷食处理

同一批次的蚕儿,约90%以上蜕皮完成,其头部由青灰色转为淡褐色,蚕儿四处爬行觅食,即可给桑饷食。饷食前用小蚕防病一号对蚕体蚕座进行全面消毒,让蚕儿爬行15min左右,加除沙网给桑,半h后抬网除沙。饷食时用桑应选择本龄用叶标准偏嫩叶,与上个龄期用叶相当,给桑量一般以蚕儿能吃到七八成饱时为宜,可观察到下次给桑时,蚕座上桑叶正好吃完为度。同时,通过饷食处理、温湿度控制、给桑量调节等来实现日眠,以此来调节小蚕发育的整齐度。

3.7 蚕体蚕座消毒

3.7.1 及时扩座匀座

温湿度调控得好,小蚕生长发育快。因此,共育前应提前准备好足够的蚕具,做到扩座适时,超前扩座,稀密适当。特别是利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的,自收蚁当天开始,一般小蚕给一次桑就应扩一次座,以后每天应扩座匀座两次,喂食前应该将蚕座扩展为每条蚕有两条蚕的活动空间。可用蚕筷扩座或用条桑叶扩座,扩座动作应轻缓,不能伤及蚕儿。每龄蚕儿眠前或者在饷食前,每个蚕匾应并排摆放两个小蚕网,以便及时分匾扩座,要求分匾扩座后的蚕儿密度合适,分布均匀,一张蚕种小蚕各龄盛食期蚕座面积按照一龄不低于0.6m2,二龄不低于1.2m2,三龄不低于3.6m2进行参照执行。

3.7.2 蚕座消毒防病

蚁蚕每天都要用小蚕“防病一号”、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进行蚁体和蚕座消毒,各龄饷食前及当天扩座、匀座后也应对蚕体蚕座撒一遍防僵粉,撒至薄霜状一层,然后再给桑。

3.7.3 及时除沙

除沙的目的是保持蚕座清洁卫生,保持养蚕环境干燥,防止潮湿,防止病原物滋生蔓延。一般一龄不需要除沙,二龄蚕在起蚕、将眠前各除沙一次,三龄一般眠起、龄中、眠前共需除沙三次。

3.8 及时分蚕到户

我地一般共育到三龄第二次给桑后就进行发蚕,分发前1~2天通知领蚕户做好自家蚕室各项准备工作,备好装蚕用具。分蚕时共育人员做到公平公正,按照各家养蚕数量,各农户自带蚕具领蚕,严禁带走共育室蚕具。正常天气应在上午10时前,下午5点后发蚕,夏秋季要避开中午温度高时发蚕。

参考文献

[1] 陈友来.蚕桑省力化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探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7(30):1.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汽车实用技术》
《汽车实用技术》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健康烹调的要点
《汽车实用技术》杂志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一)
书写要点
重点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