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1958年的调查研究

2023-08-09张谨

百年潮 2023年7期
关键词:调研

张谨

1958年,在新中国发展史上是个极不寻常的特殊年份。“大跃进”狂潮汹涌,波及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高调的口号不绝于耳,炫目的“卫星”此起彼伏,别出心裁的喜报铺天盖地,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畸形高速的状态,而人们的情绪也普遍亢奋。这期间,周恩来因为反冒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焦虑而又冷静地观察、思考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基层一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这一年,周恩来调查研究的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以及专注度之高前所未有。可以说这一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周恩来“调查研究年”。他调查研究留下的足迹、获取的成果、积累的经验,以及遗存的风范,都是具有一定时代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借鉴、传承。

把大局放在首位

1958年,从年初开始,批评、责难反冒进的势头就十分强劲,主张反冒进的周恩来首当其冲,在许多公开场合受到严厉斥责。在1月2日召开的杭州会议上,1956年的反冒进遭到了批评。1月13日,在南宁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反冒进再次被批评,认为“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气,是方针性错误”,对反冒进的批评被推向了高潮。在3月8日召开的成都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继续批判反冒进,把反冒进上升到“非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加以完全否定。5月5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就反冒进问题作公开检查。会议之后,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

一波接一波无休止的严厉批评,接二连三作违心的公开检讨,对于年届花甲的开国总理来说,身心的打击重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周恩来坚持以大局为重,在一如既往悉心处理国事要务的同时,挤出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开问题症结的钥匙,作为摸清真相、寻求真知灼见、破解困局难题的重要路径。

杭州会议期间,周恩来两次轻车简从,到附近的梅家坞调研。1月6日,经过安徽肥西县时专门到肥光农业社水库工地察看。南宁会议后的3月1日,周恩来率领包括多名中外水利专家在内的100多人,用一个星期时间对三峡工程坝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还顺道走访了丰都县和长寿县。成都会议期间及之后,他先后到成都郊区的友谊农业社和河南郑州郊区的燕庄乡关虎屯农业社、陕县大营农业社、偃师县东寺庄农业社开展调研活动。3月下旬、4月下旬先后走进十三陵水库工地、黄河三门峡工程工地视察,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结束后,夏日炎炎,周恩来又南下广东、上海,历时半个月,到新会、江门、广州和上海第三、第一钢铁厂、矽钢厂及郊区马桥镇调研。9月份之后,利用各种机会,先后到唐山钢铁厂、北京钢厂、武汉钢铁公司、广州上游钢铁厂等重点钢铁企业调研。年根岁末,他又来到河北的安国、徐水、定县调研高炉生产、成立新村等情况。

调研走访过程中,周恩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密集的考察、访谈、交流之中。在对三峡地区考察时,周恩来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向专家们请教各种问题,没有人看得出,这时周恩来的内心还承受着反冒进问题的巨大压力。一位当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同志回忆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周总理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在工作面前,在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面前,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来,对工作依然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把责任扛在肩上

周恩来在1958年的历次调查研究,时间长短不一,人员多少各异,南北结合、城乡兼顾,调研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无论就近走访、顺道视察,还是专程前往、驻点调查,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并非悠闲观景走过场,而是不失时机、有的放矢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推进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的落实集思广益,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后来,周恩来说过,“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主要应求之于自己”,我们“都应该下决心摸清情况,摸几个典型。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才能把工作搞好”。

1958年,周恩来调研的首要议题是长江三峡工程。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托付周恩来主抓长江三峡工程,周恩来毫不犹豫地表示:“好吧,我就担当。”治理长江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提出来了。在几年的酝酿过程中,分歧意见一直很大。周恩来深知,三峡工程投资巨大,影响深远,是“千年大计”,决策必须综合考量、慎之又慎。他亲自带队,从2月26日开始,冒着严寒对三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此过程中,组织各方面专家畅所欲言、展开热烈讨论。他还把采集的花岗岩心带回北京。经过对三峡工程一个星期的考察调研,周恩来对制定长江流域规划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成都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所作的相关报告,并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1958年2月底至3月初,周恩來等从武汉溯江而上,勘察长江三峡大坝坝址,图为周恩来在湖北省南津关视察

农业合作社是周恩来1958年调研聚焦的一个重点。在1957年冬和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农业合作社由小型向“大社”突飞猛进,进而形成风起云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共产风”愈演愈烈,片面追求提高公有化程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逐步显现。周恩来对此高度关注,在杭州会议期间专程赴梅家坞合作社调研,亲自召集合作社的干部和茶叶技术员开座谈会,了解生产和建设情况,帮助梅家坞规划发展蓝图。并提出许多中肯建议:梅家坞应以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农村要发展家庭畜牧业,要把家庭养猪和集体养猪结合起来;要关心社员生活,改善住宅,规划村庄;要办好学校,改善一系列福利措施;要勤俭办社,勤俭持家;茶园要向电气化、机械化发展;要搞好卫生工作。在走访成都郊区友谊农业社时,要求社干部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集体副业。在河南陕县农业社,他还专门为水库题字:胜利水库。所到之处,周恩来都会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详细询问该社的生产、分配和农民生活情况,了解村里的卫生、教育工作。

钢铁生产是当年周恩来调研的重要问题。1958年,工业生产“以钢为纲”,提出了短时间内赶超英国、一年翻一番的严重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也打破各种规章制度,大搞群众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面对混乱的局面,周恩来心急如焚,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以扭转。唐山、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重点钢铁企业,包括国务院直属机关、北京市委机关的炼钢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7月14日到18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先后到上海第一、第三钢铁厂、矽钢厂调研视察。他来到车间、工地,看望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了解生产情况,勉励大家大搞技术革新,为国家建设多产优质钢。察看工人创造的小、土机床加工中板轧机的大机架,热情赞扬他们的实干精神。

把群众放在心间

在调查研究中,周恩来不仅与各级领导干部广泛接触,听取汇报,提出要求,更多的是深入基层一线,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放下身架,平等相待,与他们亲密交往,嘘寒问暖,倾听呼声,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周恩来指出:“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与群众区别对待和隔离起来,要杜绝那种事先安排、前呼后拥的调研方式。

4月24日,雨后初晴,周恩来来到河南陕县大营村。他一下火车,不顾旅途疲劳,直接走向田头,与那里的干部群众一边聊天,一边察看庄稼的长势。听说社员们正在修水库,周恩来坚持到水库工地看看。看到热火朝天、紧张劳动的场面,他受到感染,掂起一把铁杵子试着打地基,就像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在大营村,周恩来走访了几户农家,走进厨房,揭开锅盖,看看里面的饭菜;打开橱柜,摸摸里面的存粮。他还走进卫生所、幼儿园、书店、供电所、供销社、农机修配站,广泛接触群众,了解基层情况。周恩来调研三个多小时,步行十多公里,没吃一顿饭,没喝一口水,没休息一分钟,没让大营花费一分钱。

1958 年4 月,周恩来在郑州市郊视察

6月26日,周恩来刚刚在十三陵工地参加完劳动,就不顾疲劳,乘坐吉普车到密云,视察规划中的密云水庫坝址。当车到达密云潮河滩时,他下车步行,全然不顾脚下是滚烫的乱石堆,专心地察看河道和地形。走到规划中的潮河坝址,他随便坐在河滩中的一根木头上,一边认真地看铺开的库区地形图纸,一边同大家一起研究方案。视察调研中,他十分关心民工的休息问题。指出民工每天劳动12个小时,休息时间太少,要指挥部制定措施,实行三班倒。同时提醒指挥部一定要关心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指示广播站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给大家以鼓励。

7月1日,周恩来冒着酷暑来到广东新会调研。对调研活动,他明确提出要轻车简从,不要跟陪,不要搞迎送,不要公家请客。周恩来在新会度过了七个昼夜,走访了三个区镇、三个农业社、几个工厂和一个大学,与2000多人聊过天,他们当中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还有归国华侨。他拒绝入住新建的招待所,坚持住在县委书记简陋的办公室里,吃的是大锅饭,“不要搞什么特殊照顾”。在新会人民会堂作报告,叮嘱敞开大门,不要把群众拒之门外,“别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夜幕下,晒谷场上,周恩来与农民土专家周汉华亲切交谈。他主动让座有靠背的竹椅,自己坐矮小的四脚竹凳,一直谈到夜晚9点多钟才分手告别。在参观新会葵艺厂时,天气闷热,炭火熊熊,周恩来看到烙画工人只穿一件背心还满头大汗,顺手拿起一把葵扇,为烙画工人扇凉,送上缕缕清风。

7月15日,在上钢一厂,周恩来穿上白帆布的炼钢服,戴上镜帽和帆布手套,到炼钢炉台上和工人一起手拿铁锹向炉膛里加矿石。接着,他又攀上铁扶梯,登上行车轨道,钻进驾驶室,和工人师傅挤坐在一块,操纵驾驶起行车。中午,工厂负责人请周恩来到办公室用餐,由食堂送过来。他说“这怎么行”,拉上那位负责人来到食堂。到食堂后,工作人员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周恩来谢绝了。他和工人们一起排队、买饭,然后和工人们坐在长桌边一起吃饭。这时,许多工人闻讯来看周恩来。周恩来看到工人们站在大太阳下,亲切地说:“同志们辛苦了啦,天气太热,快回去休息吧。”工人们纷纷答道:“没关系,我们看看总理。”很多人伸出手来要和周恩来握手。周恩来就一手捧着饭碗和筷子,一只手挨近窗户与大家握手,一个接着一个,不厌其烦。

把问题攥在手中

问题导向是周恩来开展调查研究一贯秉持的主张和出发点。他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重实际、求实效的科学态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周恩来曾明确要求:“下去不仅要调查,还要解决问题,摸出解决问题的经验”,“调查研究,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精神”。

对水利工程,周恩来坚持实地调研,现场解决问题。黄河三门峡工程开工以后,一部分人对工程效益和上下游关系等问题认识上产生分歧。1958年4月21日,周恩来到工地视察,详细调查截流、拦洪、发电等项目。随后连日主持召开现场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发表总结讲话时指出,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要分清主从、先后、缓急,不能孤立地修水库,要配合进行综合治理,加紧进行水土保持、整治河道和修建黄河干支流水库规划。会上,周恩来吸收各方面意见,决定降低蓄水位,限制回水末端的影响,减少移民数量。

1958年,周恩来和李富春(左二)、李先念(左一)、王任重(右一)在湖北省三斗坪中堡岛上现场审查大坝工程设计方案

对钢铁生产,周恩来运用多种调研方式,全方位观照,多措并举解决问题。9月2日,在与河北省委、地委及企业负责人谈话、了解钢铁生产情况后,到唐山钢铁厂参观小高炉群和炼钢车间,发现形势十分严峻。于9月14日召集紧急汇报会议,对钢铁生产的关键问题商定17条措施。12月,周恩来在湖北麻城凤凰窝钢铁厂调研,和工人一起挥舞铁锤打铁、炼钢。发现小钢铁厂技术水平低,严重缺乏技术人员,随即指示冶金部调配大批技术人员奔赴各地小钢铁厂,帮助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当听说河南新乡县放出生铁102万吨的高产卫星后,周恩来表示疑问,立即派经济秘书去了解情况。秘书把土法炼出的所谓生铁带回来,最好的只是含铁成分较多的海绵铁。周恩来看了样品心情十分沉重,说:“这哪里是铁嘛!”此后,为了减少盲目性、缩小损失,周恩来几乎每星期召开一次钢铁会议了解情况。

在调研中,周恩来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反对弄虚作假行为。成都会议期间,周恩来抽空参观了附近的友谊农业社,他一边细心听取当地负责人介绍情况,一邊嘱咐秘书记下来以便回去研究。他详细询问了这个社的耕地面积有多大,亩产量多少,每户社员每年收入多少。当时,这个社提出的计划指标都很高,周恩来后来对一位外宾说:“当时,我不敢相信。”7月18日,骄阳似火,周恩来头戴草帽,来到上海市郊马桥镇查看高产田。走进田间,他一边同社员打招呼,一边跨步上了田埂,仔细观察稻禾长势。听说一亩地种了12万穴后,就指出,应该合理密植。他还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让群众吃好休息好。7月上旬,在广州调研时,周恩来召集一些县的负责人了解粮食生产情况,严肃指出:报粮食产量要避免虚假性,要保证社员的口粮。并告诫与会人员,千万不要讲大话,损害群众利益。12月下旬,周恩来在河北安国、徐水、定县调研,视察制药厂、机械厂、农业红专大学、高炉生产和一些新居民点,在粮食问题上强调要实事求是,不要把共产主义庸俗化。对当地提出的“巧干”二字作出解释,巧干就是讲究科学。对定县搞的“大丰收”展览上的展品和数字提出许多疑问,毫不留情地指出:展室内麦穗报两米多长是假的,大南瓜、大玉米、大土豆是假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聚焦周恩来在1958年这个特殊时段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坦荡的胸襟、务实的作风和为民的情怀,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越是面临复杂局面,越要重视调查研究;越是遭遇极端困难,越要善于调查研究。

(责任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调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评《怎么做调研 如何写报告》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最新调研 揭示真实的三明医改
市长调研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