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
2023-08-09农业农村部网
推进农药减量化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总体要求
1.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减药与保产统筹。着力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防效不降低、减药不减产,统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与农药减量增效。二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在保障农业生产数量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减少农药残留污染。三是坚持生产与生态协调。着力减少农药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不良影响,在有效防控病虫害、护航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是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着力优化防控技术,集成推广简便易行、成本适度、防治有效的技术模式,更加注重减药节本和增产增效的有机统一。
2.目标任务 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1)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单位播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下同)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5%;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10%。
(2)病虫害绿色防控:不断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高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理化诱控产品使用量,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55%。果菜茶优势产区生产基地、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
(3)病虫害统防统治:创新防治组织方式,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5%。粮棉油糖等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本全覆盖。
二、技术路径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在“替、精、统、综”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替”,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活性高、单位面积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及其水基化、纳米化等制剂,淘汰低效、高风险农药品种;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逐步淘汰老旧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二是“精”,即精准预测预报、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和水平;加强抗药性监测治理,推行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推广靶标施药、缓释控害、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提升防控效果。
三是“统”,即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开展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的防控作业服务,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创造利于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的农田环境条件,促进统防统治规模化发展。
四是“综”,即强化综合施策,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同时,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严厉查处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和误导生产者用药行为。
三、重点任务
1.病虫监测预报能力提升行动 聚焦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和经济作物常发病虫害,推进监测预报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加密布设基层监测站点。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源头区、迁飞过渡带、重发区和边境高风险区加密布设监测站点,增配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实时监测、持续追踪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提高病虫情自动感知能力。推进精准预测预报。完善测报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监测调查和预报发布行为,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准确研判发生态势,提高指导防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行动 立足农药减量增效,分区域、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速集成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因地制宜推广抗性品种、健康栽培、轮作倒茬、深耕除草等农艺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推广应用天敌昆虫、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合理采用理化诱控技术。采用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诱集技术,推广地膜覆盖除草、防虫网避害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行科学安全用药。推广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指导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强化示范引领。按照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标准,建成500个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绿色防控大面积推广应用。
3.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进行动 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治组织形式。培育专业化防治组织。在粮棉油糖主产区、果菜茶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防病治虫主力军作用。打造统防统治百强县。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主产区,按照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的标准,建成300个统防统治百强县,引领统防统治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统防统治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4.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 构建农药使用监测、评估支撑体系,制定监测评估办法,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布局监测站点。以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优势区为重点,建立一批农药使用监测站点,系统开展农药使用种类、使用量、使用强度、包装废弃物等监测。建立评估机制。明确农药使用评价指标,定期分析、研判农药监测数据,科学评估防病治虫效果、保产增收作用。构建监管平台。建立农药使用监测数据报告制度,优化农药统计方法,逐步建立农药使用数据监管平台,为农药科学使用、安全使用、减量使用提供支撑。
5.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 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及推广,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促进减量使用。加强宣传培训。持续推进“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药使用知识。加强技术指导。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培训,解决农药使用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用药水平。探索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在果菜茶优势产区、粮食主产区,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试点,指导农民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污染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农药使用监督管理行动 推行农药经营标准门店建设,提升农药经营服务水平,依法依规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监管,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行为。建立农药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农药使用种类、用量、时间、地点等信息。加强农药溯源管理。扩大农药经营标准门店试点,严格落实农药经营门店购销台账记录和限制性农药实名制购买制度,建立农药大数据平台,实现农药销售和使用可追溯。强化农药执法监督。加强农药质量抽检和市场检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行为。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