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多举措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2023-08-09王莉周静李文明田海艳

河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文/王莉 周静 李文明 田海艳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如何推进廊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急需破解的课题。课题组认真分析了廊坊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做法、成效,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

一、廊坊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及成效

(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廊坊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10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共谋划现代农业园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项目312 个,总投资123.2 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8.2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05 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291个,完成投资118.9亿元。示范区共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9 个、农村新型社区9 个、生态功能区41个,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依托毗邻京津独特的区位优势,面向高端人群,积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和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2022年积极推动1 个国家级、15 个省级、64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高地。新增市级公用品牌9 个、企业品牌14 个,新增“两品一标”27 个。推进乡村重点农业项目134 个项目,已经完成年度投资48.78 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共完成183.96 亿元,共培育6 个农村电商产品品牌,认定4 个省、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训各类电商人才8000人次。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目前,全市45 个村庄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编制了《廊坊市农村住房建筑导则》并公开发布,方便农户和农村建筑工匠参考选择,62个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村建设的265 户宜居示范农房全部竣工。新建美丽乡村135 个,新改建户厕3.8 万座、公厕330 座,排查问题厕所38371 座,立行立改36992 座,属模式问题的1789座列入“十四五”整改计划,基本实现问题厕所动态清零。排查农村有水坑塘4491 个,整治农村水体426个,及时消除了农村水体黑臭隐患,确保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存量清零、动态随清。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整体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全市共完成造林1.6 万亩、村庄绿化面积1287.2 亩,打造以“五美”“三院”为标准的美丽庭院40310 户,精品庭院15320 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四)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村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完成了4项水毁修复工程,4项安全度汛工程。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确保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15公里,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00 公里,配电变压器5.26 万千伏安。优化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全市累计开通8112个5G基站,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2072个行政村,光缆线路达5370公里,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光纤网络全覆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全市继续推进综合实验区学校建设项目41 个,增加学位4.68 万个。全市现有农村幼儿园1270个,乡镇中心园110所,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创新驱动能力有待提升。一是乡村振兴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质。农业企业产学研衔接不够紧密,产业融合层次尚需提高,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够充分。二是平台建设有待加强。产业集聚集约能力稍显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乡村振兴示范区整体效益有待提高。

(二)特色体系有待加强。如何结合乡村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之路,在错位竞争中形成品牌效应的思路办法还不够多,产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财政保障力度有待提高。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涉农资金整合自主权比较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宽。

三、对策建议

(一)高位统筹,着力加强乡村振兴的政策规划。一要抓好系统谋划。推动地方各级乡村振兴相关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加强对县域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二要加强政策引领。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相关乡村振兴扶持政策不完善、不稳定以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政策制定完善过程中,要注重遵循乡村振兴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要久久为功、有序推进,保持政策长效稳定,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良好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三要强化政策落实。对用地、金融等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各级有关部门要进行监督检查,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二)筑牢根基,着力构建乡村振兴的产业体系。紧密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结合廊坊市乡村资源优势,开辟特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助力廊坊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的乡村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美誉度。继续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物流集散地建设水平。推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二是深挖农村旅游业的价值。深挖乡村土产业的产品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产业,让“诗与远方”在廊坊成为近在咫尺的画卷。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产品销售提档升级,加强和电商平台合作,构建全程覆盖、配套完善、信息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

(三)科技引领,着力提高乡村振兴的创新动能。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兴农、科技强农。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创业活力。加快推动农村集体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商资本、经营主体、返乡人员到农村大显身手,以创新驱动农业转型。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业平台能级。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产业平台实力,推动建设产业链完整、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继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培育乡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群,助推廊坊乡村振兴项目实现“骨干型企业引领、产业链项目健全、广大农民受益”的良好局面。

(四)凝心聚力,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继续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新路径;也需要继续强化部门协同,在强化用地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业态提升、开展品牌推广等方面,给基层提供更多支持,引导撬动资金、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振兴项目集聚。一是凝聚各方力量。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系统思维和资源整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建立引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纳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广乡村振兴发展的鲜活经验、典型模式和创新成果。二是优化土地保障。全市开展农村闲置公共建设土地、空闲宅基地、农村闲置空地、企业废弃用地、农村废弃道路、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等土地综合治理,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预留一定比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地方科学有效规划实用型村庄,为农村产业发展备好用地空间,有效推进完善乡村振兴发展用地难问题。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农村用地土地流转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强化农业专项资金调整使用。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环节,出台系统、科学、符合市场规律的引导办法,增强各类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筹运用各级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引导扶持。强化金融扶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