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策略研究
2023-08-08翟晓培
翟晓培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实现长期的战略管理目标,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通过综合利用管理信息,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企业要在经营活动中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无论采用何种战略,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由于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有较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为此,论文从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并对如何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当前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097-03
1 引言
企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企业运营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对企业当前及未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对成本控制方法的不断探索,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改革也不断推进。但目前,我国企业仍然面临如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成本控制方法粗放且无法落地等问题,只有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提升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的相应策略。
2 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内涵
成本是企业在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时,为达到某种设定的目标所必须要放弃或者消耗的各种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是商品经济价值的一部分,可以在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现在,随着人们对成本的认识更加全面,企业的成本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付出的所有价值牺牲都是成本,如机会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为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的管理活动,是针对经营空间、流程、绩效等对象开展各项工作的管理过程。成本管理主要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构成。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对象、管理目标、工作内容、具体措施等作出全面研究,将成本管理与控制视为连续的、长期的工作。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在国外的发展起步较早,经历了从事后管理到事中管理,再到事前管理的发展过程。
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为实现企业预定的成本目标,对影响企业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的各项因素进行主动干预的管理过程,通过全面规划设定标准成本,对比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并对不利差异进行纠正,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虽然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认为,利润最大化或投资报酬率最大化已经不是企业管理的唯一目标,但对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续,经济效益仍然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从“净收益=总收益-成本投入”的公式中可以看出,随着成本投入的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随之增大,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企业实行成本管理与控制,不是要企业一味压缩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求企业明确在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时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构成,建立一套系统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的成本管理制度,设定用于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数据,促使企业从陈旧的成本管理理念中走出来,为实现成本管理的现代化努力[1]。通过科学、系统地建立成本分析框架和成本控制体系,让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企业成本架构,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尤其是有些规模较大的、业务情况较复杂的、管理层级较多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使其在各个层面上的运作更加合理,提升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最后,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同行业竞争、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员工的薪酬待遇、股东分红等因素的制约,就必须减少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创造出更多的经营盈余投入再生产中去,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投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外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改革也不断推进,但由于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仍然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观念,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活动[2]。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管理者仍然被传统陈旧的成本管理理念左右,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进行事后管理的阶段,忽略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第二,决策者缺乏远见,过分强调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如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盲目地扩大生产和投资,造成后期大量的货物积累和储存成本上升,大量占压企业资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流,造成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第三,管理者缺乏对全面、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认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关注点比较单一。例如,在企业内部,只注重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生产成本的计算、实际成本的计算,忽略了其他成本的管理工作;在企业外部,对间接影响企业成本的外部因素缺乏关注,如上下游企业、产业链上的相关领域等,导致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控制不到位,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很难保证[3]。
4.2 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影响广泛且深远。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中,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覆盖面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成本管理制度一经制定往往很少做修订和完善,成本控制和评价标准也多是根据企业过去的生产和运营情况中得到的数据来确定。这些陈旧的制度和方法,以及仅凭以往的数据资料制定出的标准成本,已经逐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成本实际情况,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新需要。尤其是在新经济形势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不定,生产流程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市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作出正确的成本决策,进而实现经营目标。
4.3 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程序
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完整有效的成本控制程序,无法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分解找到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只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简单的记录。因为缺乏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企业无法对记录的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有效的比对和分析,进而无法确定应该从哪个环节着手改进成本控制活动,缺乏成本控制信息和控制效果反馈。在成本控制活动结束后,也无法实行成本节约奖励和成本浪费惩罚,导致成本控制活动流于形式或者停滞不前,控制效果不佳,也无法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4 缺少高素质的核算人员
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核算人员是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岗位,核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会计工作水平有直接联系,会对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中,核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由于管理不严谨、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核算方式落后单一、核算数据不准确。同时,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企业的核算人员提出的新的技能要求,单一的业务能力和传统的工作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核算要求,无法达到企业成本的信息化管控目标。
5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5.1 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大多数企业受到自身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很多管理和控制工作主要依靠人去实现,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直接影响。要确保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升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一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尤其是对成本控制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岗位的员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二是要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使所有的员工都清楚地认识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岗位技能提升和定期轮岗的方式,使员工对工作链条上的衔接和成本控制点有更多了解。在日常活动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从企业的各个层面上自发地节省开支,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的指标[4]。
5.2 不断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成本管理的范畴很广,涉及企业内外部各个方面,但其重点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一般情况下,企业设立之初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成本管理法规和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和经营方向,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确定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成本费用责任制度,制定对成本费用的考核和分析评价体系。企业管理层可以与专业的成本控制人员合作,制定成本控制的细节条例,为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制度保障[5]。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想要达到成本管理目的,需要持续对已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为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要进行经常性维护。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深入成本形成的基层单位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成本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并基于调查资料通过召开成本管理工作会议的方式系统解决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通过不同的维度对企业成本管理系统进行评估,并进行及时调整。例如,根据企业生产条件、市场情况、产品周期等不同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评估现有成本管理体系,对不适用的部分进行及时调整。
5.3 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程序
成本控制主要包括3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通过事前控制确定目标成本,建立标准成本和成本预算,事中记录成本执行过程、监督差异数据并进行信息反馈,事后进行成本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实施奖惩。找出控制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关键点,进而修正成本控制活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程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过程,要优化企业成本控制程序,需要从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管控水平:首先,要明确企业目标成本。企业应先确定某一经营期间的总体利润和成本目标,并对其进行层层分解,确定具体到各个责任单位的目标成本,以利于不同层级的员工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其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参与性。其次,通过记录的成本数据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差异,评价执行情况。最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找到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员和关键问题。对于人员,通过奖惩激励加强员工的责任感,确保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对于关键问题,运用例外管理原则,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提高成本控制活动的质量。
5.4 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反映,由于财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业务技能优势,财务人员往往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各项活动中的关键角色,其工作能力对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要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质量,就要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成本核算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业务环节,提高自身对成本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各种成本费用选择合适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进行成本计算,为执行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准确制定企业标准成本,通过合理的成本差异分析,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运用弹性预算的手段,对企业在不同业务量水平时的成本情况进行预算,为企业控制生产规模和成本支出,评价、考核成本控制业绩提供保证。
5.5 促进成本管控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基于数据整合和挖掘技术的新型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灵活运用会计方法,结合信息化的成本和费用管控手段,是当前和未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设企业成本费用管控信息化平台,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收集,及时、准确和完整地传递,减少管控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干预。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加及时准确地预测、核算、分析成本费用情况,进一步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改善企业的实际管理和运营效果,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从最初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到ERP系统、财务共享,再到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层次的应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度越高,外部数据接口扩展越方便,数据之间的联动性越好,成本管控节点就越清晰,通过数据可视化呈现管控结果,减少管控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避免决策者凭经验和直觉作出成本决策。
6 结语
在企业经营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成本管理理论和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及时总结成功的成本控制经验,增强企业在國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琢.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质量与市场,2022(15):64-66.
【2】吴拥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0(10):160-161.
【3】江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商论,2019(18):121-122.
【4】李淑春.关于如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9(23):79-80.
【5】叶文进.如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分析[J].纳税,2019,13(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