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3-08-08赵继明
赵继明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卓尼 747600)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提出打破了传统防治工作的不足,无公害的理念下旨在对有害生物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不仅可以借此在林业生态方面做出科学的优化,还可以促使林业生态的长期发展得到更好的成果。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特点做出系统化的分析,掌握好有害生物的发展规律,从源头开展科学的防治,为林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管理不健全,病虫害防治工作监督不到位
森林管理意识并不高,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在森林管理的时候缺少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优化,导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有害生物的繁殖速度比较快、适应能力强,缺少系统化管理时难以对有害生物科学地解决,对林业项目的规划造成较多的挑战。森林管理的时候忽视了长期工作的发展方向,难以在森林管理中给出较多的保障,尤其是对外部的特殊因素影响无法快速地应对,导致森林的综合损失不断增加,后续工作的衔接不够顺畅。
1.2 病虫害监测、预防力度较低
病虫害监测的时候未能够做好趋势分析,比如有些病虫害是阶段性的,有些病虫害是持久性的,有些病虫害是永久性的,不同的病虫害按照单一的方法监测,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因此在长期监测中不能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造成更多的问题。
1.3 防治方法单一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时缺少多元化的手段,各项防治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站在长远的角度思考。防治技术应用时过分依赖高浓度的农药产品,虽然高浓度的农药应用产生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农药对于水土资源造成的破坏比较严重,病虫害也由此产生较强的抗药问题,持续使用单一类型的农药并不能提高防治效果,反而助长了病虫害的恶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设备比较薄弱,缺少创新设备的应用,针对新的病虫害问题无法快速地解决。
1.4 防治思路陈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思路依然停留在经验层面,对于防治药物的创新投入比较少,以往的各类农药联合应用单纯针对病虫害作用,未考虑到无公害的要求,因此杀死大量病虫害的同时对于林业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重塑难度较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数据信息并不准确,对季节性病虫害的最新资料没有充分掌握,导致病虫害的防治遇到了较多的压力。
2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做好林业育苗设计
林业育苗设计是无公害防治的基础工作,苗圃选择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地势低洼区域、潮湿区域、土壤黏重的区域,这些区域很容易出现苗枯病、苗木猝倒病,不利于林木的生长。林业育苗时应科学设置种子的处理方式,建议在播种之前加强种子的消毒、土壤的消毒,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基数,消除病原体。苗木中种植的其他作物要设置病虫偏好的作物,由此可以促进病虫的集中,在捕杀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2.2 微生物病害生物防治
林木当中的寄生病菌比较多,包括寄生原生生物、寄生真菌等,这些都会对林业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虽然这些微生物病害导致植物生长失调,但是植物是林业生态的根本,大量的植物死亡以后,林业生态及林业水土、空气等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微生物病害可加强真菌孢子、对应细菌进行防治。白僵真菌对松毛虫的幼虫具有非常好的杀虫效果,白僵真菌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活性,还可以针对病虫害的数量充分把控,甚至是完全消除。
2.3 运用科学手段预防病虫害,加强技术创新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落实要加强创新,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系统化分析,除了要投入匹配的技术,还要在病虫害的内部防控和外部处理上联合开展,坚持对病虫害彻底解决。
迷向法的应用是比较不错的方法,该项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通过配套器械的作用,针对大量的、高深度的昆虫信息素有效释放到林业项目中,充分干扰各类病虫害的交配,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的繁殖问题。迷向法的应用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基本上不会造成林业生态的任何影响,同时每一次应用后都可以持续作用好几个月,减少了反复杀虫带来的问题。迷向法应用以后,大量强信息素源的作用得到科学的发挥,由此能够掩盖雌性虫害的信息素气味,针对雄性虫害的交配产生有效的误导作用,促使雄虫找不到雌虫。与此同时,多次的、持续性的强烈刺激,还可以针对雄性虫害的灵敏度有效地降低,即便是出现了交配的情况,依然无法大量地繁殖。植物保护剂的应用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该类型的药剂应用针对各类病虫害的解决效果比较突出。比如,植物保护剂针对苹果梨的晒伤斑损伤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同时针对梨木虱、叶蝉等虫害进行有效的解决。植物保护剂还可以对葡萄的虫害问题有效地处理,尤其是日本甲虫、牧草虫等等,都可以产生较好的防控作用,同时不会影响到果树的正常生长,不会造成生态破坏。
2.4 无公害农药的应用
无公害防治技术操作时应加强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提高防治的水平,扩大防治的范围。悬浮剂的有效应用可以作为乳油的替换药剂,该类型的药剂使用时在具体的药效方面仅次于乳油,但同时要比可湿性粉剂更好一些。悬浮剂当中含有很多的助剂成分,促使药剂颗粒能够充分黏附在虫害物体的表面,最终在药效上更好的发挥。
微型胶囊剂的应用是比较有创新作用的药剂,其具备的缓释作用相对突出,主要是将原来的药物包装进入到高分子微囊当中。农药的各类有效成分被包含在微囊以后,不会出现挥发、氧化的问题,促使农药的效果更加持续,该类型的药剂使用针对人体、鸟类等基本上不会出现较大的影响。微型胶囊剂的合理应用,在用量方面比较节省,同时降低了施药的次数,促使药物的浓度更好地降低。微型胶囊剂的实施,还具有不溶于水的特点,针对病虫草害也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推广应用。
2.5 创新防治体系,从根源解决病虫害
林业有害生物表现出繁杂的特点,有些病虫害反复出现,根源在于防治体系比较陈旧。因此,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落实,要坚持从根源解决问题。
农药在使用的时候不能盲目,要根据农药的种类特点、作用产生机制、制剂的具体功能进行选用。不同的农药具有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果盲目地使用农药,不仅无法得到良好的病虫害治理效果,还会由此产生更多的问题。农药在使用之前,要对病虫害的各类数据、信息充分掌握,加强病虫害的匹配农药应用,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的规模。
农药的种类应用方面,杀虫剂主要是针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杀螨剂的应用主要是对螨虫进行有效的治理,杀菌剂的应用重点在于预防各类病害。结合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农药的种类可以联合应用,但是应用的顺序、应用的浓度等都要科学地把控,避免一次性浓度过高造成严重的损失。
农药应用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自身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比如,杀虫剂的应用方面,胃毒剂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内吸剂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触杀剂的应用方面,针对裸露期的口器害虫就有良好的解决作用。
农药在剂型的选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农药的具体使用效果。比如,农药的粉剂应用,针对干旱的区域、缺水的区域比较适合,喷粉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病虫害治理作用。乳油、液剂等剂型的应用,主要是适合通过喷雾的方法进行治理,不仅覆盖面积大,还可以减少治理的隐患。颗粒剂的应用方面,重点是针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的解决。
3 总结
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了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联合应用完善了防治体系,保护了森林生态的发展,减少森林生态的损失和破坏。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要进一步推广,根据各个地方的反馈信息加强技术创新,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加强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个性化应用。另外,未来要搭建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全新平台,汇总技术信息,提高技术的灵活应用水平,促进森林生态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