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

2023-08-08徐泽峰刘汉文

中国电影市场 2023年8期
关键词:纪录片时代

徐泽峰 刘汉文

纪录片被称为“国家相册”“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影像史料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思想艺术价值和社会传播价值。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实现全面发展和新的突破,在内容创作生产整体格局中亮点抢眼,具有平民化讲述视角、碎片化叙事框架、多元化视听语言等新特色,展现了时代发展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生活的壮丽图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全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发展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变化和新可能。

国产纪录片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坚持规范引导与鼓励扶持并行,加强政策调控,推动纪录片创作生产健康发展。不少省(区、市)将纪录片纳入地方文化发展重点,结合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出台区域性扶持引导政策,效果明显。纪录片的影视地位从“配角”走向“主角”,其资源供给从支流变为主流,纪录片发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呈现出“量升质优”的基本格局。

(一)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

1.电影纪录片:近几年,受到疫情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纪录片电影作为小众电影,受到的影响更大,根据猫眼专业版app数据显示, 2022年内地上映且可统计到票房的纪录电影有15部,总票房1428. 77万元。从国家电影局发布的电影备案立项公示来看, 2020年备案106部, 20部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 2021年备案118部, 40部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总体上产量呈增加趋势。

2.电视纪录片: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统计, 2019年电视台对纪录片的生产投入占行业总投入的46%,包括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和采购。2019—2021年,全国制作纪录片每年分别为8. 45万小时、8. 70万小时、8. 87万小时,播出50. 19万小时、62. 10万小时、74. 07万小时[1],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年均推出首播节目超过500小时,和三家地方纪录片专业频道“一强三大”,构成纪录片投入的“小头部”。[2]

3.网络纪录片:纪录片是网站新媒体平台内容自制的重要战略支撑,基于平台自制节目的能力空前提升,网络纪录片改变了纪录片产业既有的发展格局。[3]全年上线数从2019年的150部增长到2020年的259部,再增长到2021年377部,增长151%。近年来,网络视频平台纪录片内容的占比逐渐加重,自制纪录片成为视频平台的一大特色, 2021年,“爱优腾芒”上线纪录片均过百部,其中,腾讯视频上线自制作品多达40部。[4]

(二)质量大幅提升

1.堅持与时代同步伐。近年来,党和国家大事要事叠加、盛事喜事连连,纪录片更加关注关键时间节点、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核心战略部署、突出性成就等时代题材,纪录片主创团队以光影记录国家前进的时代步伐,为民族留下宝贵的影像记忆。聚焦建党百年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红船领航》、围绕脱贫攻坚的《闽宁纪事》《无穷之路》、关注新时代市井烟火的《我和我的新时代》《柴米油盐之上》等受到广泛关注和人民褒奖。这些纪录片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筑梦之旅,既有发人深省的理性思辨,也有细致入微的日常点滴,用影像生动诠释了时代主题。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现实纪录片记录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亿万逐梦、奋进的普通中国人,使得中国梦的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5]《中国人的活法》《往事如歌》《瞬间中国》展现当代中国人生活图景,记录普通人的奋斗成长与生活故事;《黄河人家》《我们村》《希望的田野》以普通人的视角和现在进行时的形式,记录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实际改变;《守护解放西》《我的白大褂》《雪域戍边人》为普通人拓宽了洞察各行各业的窗口。

3.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电影纪录片方面,《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九零后》《棒!少年》《1950他们正年轻》等赢得观众赞誉。2021年国产纪录片累计票房近八千万元,票房超100万的影片11部,超过2019年的9部, 5部影片豆瓣评分超过8分,其中《1950他们正年轻》豆瓣评分达到8. 9的高分。电视纪录片方面,围绕主题主线,产能得到释放,做到“为人民立传,为时代留影”。《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从延安走来》《闽宁纪事》《希望的田野》《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等佳作涌现。网络纪录片方面,精准把握时代热点,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时代主线,作品内容质量持续提升。《走近大凉山》《柴米油盐之上》《家乡宝返滇记》《云深之处》等作品受到欢迎。

4.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社会现实纪录片亮点频出、重大题材纪录片爆款频现的同时,新时代纪录片的题材择取也日益丰富,一系列贯通德、人、文的作品脱颖而出,这类纪录片注重探求中华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以视觉性审美跨越而侧重于感染与教化观众的审美教育功能,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寓教于乐”的中国纪录片特色。人物访谈纪实《十二维度》以“纪实+访谈+微综”的形式,通过观察者与嘉宾的对话来讲述嘉宾“有态度、有话题、有细节、有意义”的鲜活人生,充分展现其真情实感和内心思想,使观众感知多元的生命维度。

根据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 PwC)在《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2022—2026:中国摘要》的预测:从2023年之后,中国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将稳定地超过美国。这也预示着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制作能力不断提升,能够满足中国观众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纪录片领域也将大致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主旋律更加响亮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要求支持纪录、科教、戏曲等各类电影发展; 2022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2年8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等政府政策文件,为纪录片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影视生态。

近几年,纪录片的创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一大批主旋律纪录片相继选择在相应的背景下推出,聚焦社会发展、展现新时代新气象、书写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6]。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建党百年、抗美援朝等真实事件都是国家发展中的大事,因而,诸多纪录片围绕上述主题主线展开,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多元化的深度诠释,向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鲜活实践。《武汉日夜》于2021年1月上映,记录了疫情爆发后发生在武汉的一系列温情故事,抗疫人物群像在新冠病毒面前所展示出的伟大人格凝聚起时代化的民族精神。《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志愿军老战士们讲述当年的真实经历带领观众一起回顾、感悟他们年轻时代的战斗故事;在影片史实资料中,一张张英俊脸庞永远地定格在那个年代,年轻的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当今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也唤起人们对于和平的珍惜。

(二)制播主体更加多元

专业制作机构、视听网络平台以及个人都有更强烈的意愿参与纪录片的摄制与传播。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凌立先生在采访中谈到:“相较于新闻、剧情、综艺来说,我觉得纪录片在社教领域沐浴相对宽松、利好的政策,而比较显得春天一些。”[7]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观影受众的正向反馈之下,更多的专业机构愿意单独或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纪录片的制作。在近几年国家电影局发布的电影备案立项公示中,绝大多数纪录片都是一些专业影视摄制机构备案。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受到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诸多个体网民利用居家办公的零碎时间,将自己的生活百态剪辑后通过短视频软件发布到互联网,这些个人作品以平民化视角、写实性内容、多样化表达与真挚感情收获了用户的高度认可,有些短视频甚至成为电视台或专业摄制机构的素材。

此外,“爱优腾哔”等互联网流视频企业(网站)在自制纪录片领域也有很大的突破,对纪录片的资金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腾讯视频以“美食”为主题,创作出《水果传》《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等系列纪录片。哔哩哔哩在发布纪录片“寻找计划”之后,创作了《人生一串》等IP爆款,又于2021年末发起了“暗室计划”以挖掘并扶持更多的纪录片人才与优质内容。优酷以“人文”为战略布局,重在打通纪录、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8]爱奇艺平台自制纪录片《棒!少年》,豆瓣评分8. 5分,不仅有院线电影版本,还以剧集的形态在母平台爱奇艺进行播映,极大地拓展了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与受众规模。

(三)类型风格更加多样

长期以来,纪录片对于人文社科的历史价值不可否认,但由于其在视听语言、题材择取、发行放映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受众规模并不大,被认为是商业影院的“弱势群体”。但是近年来,从纪录片的院线反馈来看,其发展情况逐渐变好,更多观众愿意掏腰包选择纪录片观看并给予较高评价,良好的观众口碑和略有起色的票房表现彰显了纪录片类型风格愈发迎合大众多样化的审美习惯。

《1950他们正年轻》《大学》《九零后》等影片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这些影片表达语态摆脱传统纪录片死板、俗套、僵化的桎梏,更加年轻化、多样化。《九零后》片名一语双关,既代表纪录片中“九零后”主人公群像,又对应现实中观影的大多数群体———“九零后”年轻人;《大学》选取清华园中四个具有群体代表性的清华人,通过镜头真实记录他们的故事以展现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崇高的理想。《1950他们正年轻》《九零后》作为口述纪录片,没有采用宏观的叙事视角,而是以一种试图由微细处入手而传达宏大题旨的叙事范式[9],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更好地传递给观众。此外,在科技的加持下,历史资料在人工智能技术渲染之后以彩色代替黑白的形态被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能够从中提取到更多的时代信息。《九零后》画面中导弹的下落与银杏叶的飘零剪辑在一起,背景音乐中导弹的爆炸声与树枝的震颤组合在一起,这种诗意蒙太奇不仅使影片的表达更有新意,冲淡了战争的残酷,也使其具有了更高深的哲理意蕴和艺术效果。

(四)海外市场更加广阔

纪录片承载着建构国家集体记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与使命,特别是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10]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纪录片以其“真实”的纪录形态,使国外观众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发生在中华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影视产业配套设施的完善保障下,《活力密码》《在中国寻找答案》等一大批国际合拍片应运而生。以2021年为例,这一年合拍的网络纪录片有23部,同比增长8部[11]。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在与国外机构的合作中,不同的文化背景探索出更多、更适合的国际传播题材,全周期的制作也获得国外先进影视工业技术的支持与经验。这都将助力中国纪录片在内容上择取适合国外受众的叙事模式,在传播上能够依托更权威渠道进行传播以减少放映成本,从而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高效传递。《行进中的中国》《柴米油盐之上》《走近大凉山》等纪录片探索由境外知名纪录片制作人担任主创,使得境外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实和中国文化。由日本导演竹内亮执导的《走近大凉山》,以他在大凉山的个人体验为脉络,真实客观地讲述了发生在当地多位普通人身上的脱贫故事,画风平实,富有烟火气。该片2021年在日本播出后,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雅虎日本网站将该片作为日本网民热搜榜第一名在首页头条位置重点推介。

全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社会环境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合力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正向的市场反馈促使纪录片创作主体持续探索以“真实思辨”来达到喻世、警世、醒世之功用。纪录片风格题材的多元化迎合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也避免其陷入泛娱乐化的逻辑桎梏;海外市场的开拓为纪录片国际传播铺设了新的路径,也为中国故事的讲述、为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华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新的可能。但是,部分纪录片也存在缺乏深入观察探讨社会本质问题、题材类型较为同质化、叙事结构和影像表达方式较为单一等不足之处。期待站在新起点上的纪录片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内容生产更加繁荣,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出现更多的纪录片精品力作。

(本文根据刘汉文2022年12月13日在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新时代、新征程、新纪录”论坛发言整理。)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2》,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第94页,中國广播影视出版社2022年。

[2]国家广电智库.「观察」纪录片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提速阶段, 2023-01-01.

[3]王滋.媒介融合时代中国网络纪录片的突围之路[J].当代电视, 2022 ( 03 ): 58 - 62. DOI: 10. 16531/ j. cnki. 1000-8977. 2022. 03. 011.

[4]国家广电智库.「观察」纪录片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提速阶段, 2023-01-01.

[5]刘忠波,杨悦.中国纪录片十年发展与创新[J].当代电视, 2022 (10): 14-22.

[6]幸小利,崔议心.媒体融合语境下主旋律微纪录片的创新研究[J].电视研究, 2022 (10): 70-73.

[7]曲翔鹏.专访大陆桥董事长凌立:以市场为真正基因,在“泛纪录片”时代里逆势前行[J]. 电视指南, 2020 (Z2): 37-39+36.

[8]王滋.媒介融合时代中国网络纪录片的突围之路[J].当代电视, 2022 ( 03 ): 58 - 62. DOI: 10. 16531/ j. cnki. 1000-8977. 2022. 03. 011.

[9]王一川.《古田军号》:今昔对视中的微宏叙事[J].电影艺术, 2019 (05): 42-45.

[10]唐然,唐宁,居慧琳.纪录片中国叙事逻辑重构策略[J].中国电视, 2022 (12): 56-62.

[11]数据来源:《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22》,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第102页,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2年。

猜你喜欢

纪录片时代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