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改革探索

2023-08-08李乐吴洁夏乾峰李雪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

李乐 吴洁 夏乾峰 李雪霞

[摘 要]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在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背景下提供技术支撑并输送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是卫检专业人才步入工作岗位的必修核心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据专业性质及岗位人才需求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以理论为内涵支撑,渗透于检验和检疫操作技能训练,通过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及综合应用处理并解决卫检实际案例,探索并改革考核体系,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卫生检验与检疫;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课题“热带医学学科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YZD202009);2021年度海南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热带医学学科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njg2021ZD-30)

[作者简介] 李 乐(1989—),女,广东汕头人,理学博士,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专业课程研究;夏乾峰(1979—),男,重庆人,医学博士,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公共课及专业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4-0073-05[收稿日期] 2023-01-19

引言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于2012年被正式纳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卫生检验与检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具备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常识,在海关、疾控、质检、进出口检疫、医院及环境监测等机构,或者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3-4]。在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背景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伴随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公共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变革,以及新发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变异而生[5]。在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操技能熟练、职业素养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卫生檢验与检疫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3-5]。卫生检验与检疫正在逐步形成独具特色和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作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6]。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水、空气、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食品及相关生物样本中所有潜在的微生物,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及其检验技术[7]。以往该课程篇章之间相对独立,理论与综合应用缺乏有机融合,且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背景下的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仍然偏重医学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卫生微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断层、一知半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体系应立足于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因此,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及探索改革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迫在眉睫。

一、“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定位

在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国家大健康战略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环境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量与日俱增。“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中一门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胜任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工作离不开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微生物学理论,并以此为依托深化操作技能训练及规范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微生物相关的检验与检疫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应用所学知识和检测手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国主要疾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将基础微生物学知识渗透到微生物学检验中,实现理论和实操的有机融合。针对危害我国民众较严重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性感染疾病类型,教师要对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采样注意事项、常用的检测技术、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防治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教学,同时加深对检验基本原理的剖析,注重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和真菌学检验技术的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修订了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对“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理论、实操、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6]。

(二)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分类及基本特征。(2)掌握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理论和检验技术,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公共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8]。(3)熟悉常用的检验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时俱进,实时自主获取新理论、新知识。(4)了解国内外检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2.技能目标。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结合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用的学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各种卫生检疫常见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常用试剂的配制与保存;掌握常见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验流程和鉴别要点,要求检验者对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处理建议;掌握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理论内容和检验实操技能,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公共卫生事业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熟悉检验与检疫常用的仪器工作原理、性能及维护保养,保证仪器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6]。同时,要求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和安全意识,具有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保持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质控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有自学能力和胜任卫检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

3.专业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职业奉献精神,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设计方案解决卫检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熟练和规范的实操技能,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具备认真、负责的职业基本素养。(4)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

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一)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案例交互,通过讲授和指导、案例分析、演示、自学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讲授中增添多样化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1)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应深入解析,学生应全面理解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以便将其运用于检验与检疫实际工作。(2)对需要熟悉的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学生应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熟知重点和难点。(3)对需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做简单概述,使学生建立基本常识,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自主获取最新研究进展。依托网络课程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自学,采用课前提示、网络答疑、课后小结方法,提前发布课时目标,对重点内容进行概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归纳。教师巡回答疑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最后进行提纲式的总结。

(二)规范实验课技能培训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结合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用的学科,要求學生熟练掌握各种卫生检疫常见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常用试剂的配制与保存;掌握常见病原体、细菌和真菌的相关实验室检验,要求检验者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微生物学相关的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检验技术的实操,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公共事业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熟悉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所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维护保养,保证仪器检测结果的灵敏性、准确性。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及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提高问题导向性讨论课的参与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讨论(Problem-basedLearning, PBL)是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5]。它以热点公共卫生事件为先导,以理论课涉及的重点和难点为知识内涵支撑,构筑问题框架并抛砖引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开放性,案例分多幕给出提示,循序渐进,拓宽学生思路,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未知领域。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改革了考核评分体系组成,增加并制定了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一系列评价标准,通过小组随机抽取汇报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让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互动,做到有理有据并能自圆其说。

三、“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设计与知识点融合

(一)课程设计

1.理论部分。(1)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绪论。(2)微生物的基本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3)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微生物营养、微生物新陈代谢、微生物生长和控制、微生物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传染和免疫。(4)细菌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细菌分型和分子检测技术、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检验、革兰阳性或阴性杆菌检验、常见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5)病毒学检验:病毒接种技术、病毒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技术、常见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与检测。(6)真菌学检验:真菌学检验基本技术、常见真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

2.实验部分。(1)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操作技术的规范和实操:无菌操作基本技术、微生物的染色与镜检、微生物的药敏性试验、细菌的生化代谢产物检测、细菌的变异和分型、病毒的鸡胚接种-凝集试验、病毒的核酸检测、病毒的表面抗体酶联免疫检测。(2)综合性实验设计和实操:常见肠道菌群的检测、常见病原球菌的检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检测。

3.综合应用型案例讨论。(1)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2)由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二)知识点融合及思政元素的渗透

在“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基础微生物学内容为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例如,微生物的基本分类为后续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和真菌学检验普及了微生物学的基本认知,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要点不同,对微生物学检验部分内容逐一细分,各篇章内容既独立又环环相扣。例如,在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和真菌学检验相关内容中,不断强化对微生物基本特点的深入巩固和理解;在细菌的分型和分子检测技术内容中,细化和升华微生物分类与鉴定中的知识要点;在病毒的抗体检测中,涉及微生物的传染与免疫的知识要点;细菌分子检测技术和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与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相互融合;对常见的病原体生物学特性和检测原理的讲授,重温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相关内容,临床表现则涉及传染与免疫中的重点和难点;综合性实操全面覆盖了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的知识,所有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离不开微生物学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本课程通过多方位、多元素融合,将社会热点问题渗透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专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案例分析和探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该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倡导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为本专业本课程设计经典案例,讨论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我们将社会新闻融入案例,第一幕的信息量必须带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提示范围内分析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并根据线索逐一排查;第二幕我们会给出一些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从第一幕的学习探讨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从而根据提示及所学知识进一步挖掘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幕内容建立在第二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取有效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际问题并设计合理方案解决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收集PPT素材和制作的能力,以及汇报技巧和表现力。另一个案例是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第一幕内容模拟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人员处理相关事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国精神;将多个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融入第二幕的案例提示,要求学生设计检验流程探索事件诱因,考查学生对理论课中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程度;第三幕中有针对性地给出更多信息,让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探讨事件真相。

四、“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标准的制定

(一)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性考核(50%):实验报告(25%)+考勤成绩(5%)+阶段考核(10%)+PBL(10%)。过程性考核低于60分,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试(50%):采用闭卷形式,若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低于40分,终结性考试按照0分计入,该课程总成绩计为不及格。

3.总成绩组成和权重:过程性考核(实验报告+考勤成绩+阶段考核+PBL)×50%+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卷面分)×50%。

(二)考核要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以及对每一项要求掌握的实操技能的规范操作和熟练程度,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综合给出过程性考核成绩。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教学成效,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细则。

1.理论课学习情况评估细则。每章节讲授结束后布置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和参照标准如下:100≥A+(能全面回答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完整地解答;书写工整无涂改)≥95>A(能准确回答题干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书写工整)≥90>B+(能回答题干中涉及的知识点或关键词,准确率超过70%;书写认真)≥85>B(基本能回答题干中涉及的知识点或关键词,准确率超过50%;书写认真)≥80>C+(能回答题干中涉及的知识点或关键词,准确率超过30%;书写认真)≥75>C(能回答题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准确率较低;书写潦草)≥70>D+(补交作业,准确率较高)≥65>D(补交作业,准确率较低)≥60,抄袭或未完成则当次成绩计为0分。课堂练习与互动环节,根据当次课涉及的重点内容设置客观题,利用扫码答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听课的接受程度,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互动讲解,根据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和参与的积极性予以0~5分的加分。

2.实验课学习情况评估细则。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评分。评分范围和参照标准如下:100≥A+(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并得出预期实验结果;报告图片或表格等实验数据清晰,能准确反映实验结果,书写工整无涂改)≥95>A(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得出预期实验结果超过70%;报告中能提供实验相关图片或表格等数据,并能准确描述实验失败的原因;书写工整)≥90>B+(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得出预期实验结果超过50%,并能准确描述实验失败的原因;书写工整)≥85>B(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得出预期实验结果超过50%,未能准确描述实验失败的原因;书写一般)≥80>C+(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大部分实验未能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并能准确描述实验失败的原因;书写工整)≥75>C(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大部分实验未能得出预期实验结果,未能准确描述实验失败的原因;书写一般)≥70>D+(补交实验报告,大部分实验可以获得预期成果,或未能获得预期成果但可以准确分析失败的原因;书写潦草)≥65>D(补交实验报告,大部分实验未能获得预期成果,未能说明失败的原因;书写潦草)≥60,抄袭实验结果或未提交实验报告则当次成绩计为0分。根据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和认真程度,教师可酌情予以0~5分的加分。

3.案例讨论课学习情况评估细则。案例讨论课成绩组成及比例为组内互评(20%)+组间互评(20%)+教师打分(60%),各項分数取其平均值。组内互评包括(满分20分):组织能力(0~5分),团队协作能力(0~5分),积极性(0~5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0~5分);教师打分部分包括(满分60分):组员之间团队协作、积极性(0~10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0~20分),查找资料、提取有效知识点(0~10分),汇报流畅、自圆其说(0~10分);组间互评包括(满分20分):汇报流畅、自圆其说(0~10分),答辩环节对答如流(0~10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2]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431-2432.

[3]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续)[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0):2559-2560.

[4]刘凤海,高金霞,藏小丹,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效果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5):165-167.

[5]朱朗峰,王康忠,徐虹,等.浅析卫生检验与检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23):2942-2945.

[6]高芳,马淑一,于敬达,等.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5):112-113.

[7]王艳凤,赵国星,刘畅,等.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524-1534.

[8]渠凌丽,陈林军,潘洪志.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34):71-74.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for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ajor

LI Le, WU Jie, XIA Qian-feng, LI Xue-xia

(College of Tropical Medicine,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China)

Abstract: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is an important major tha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and transports high-level and complex technical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great health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ical inspe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basic courses required for health inspection professionals to enter their jobs.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been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specialty and the needs of the post talents. The curriculum is supported by the theory and infiltrated into the training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peration skills.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he actual cases of health inspection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has been explored and reformed hop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Inspection; course standard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依托《课程标准》的一轮复习侧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问题导向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