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作者情感 联系时代背景
2023-08-08杨静
杨静
片段精选
片段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
军中号角响起,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边塞地区特有的声音,渲染出了浓厚、悲凉的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这和内地都城的景象迥然不同,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此情此景,令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甚是惦念家乡的亲人,怀念故乡的温馨。
片段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烤牛肉是肴中上品,何况是烤熟的“八百里驳”的肉?分于麾下,“炙”于征前,让将士情绪高涨,可以想象战斗将何其激烈。“五十弦”之瑟音本为悲音哀曲,词中却演奏为境界开阔、音调粗犷的塞外之音。这是以悲为基、以壮为本、悲壮相融的乐曲,更能激发下文将士们“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情。
技法指津
1.炼字赏句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生动贴切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赏句,即欣赏诗文词句,对诗歌中某个特别出彩的句子进行品析。
炼字的方法有两种:1.解含义,即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联系该字的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该字在原句中的意思;2.明手法,可从修辞角度、词性(叠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角度进行切入。
赏句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1.表现手法,包含用典、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2.语言风格,有清新淡雅、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如鉴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季节;一个“异”字点出了下文全部景物的特点,表明了西北边塞秋天的风景和中原大不相同。
2.把握作者情感
把握作者情感可以从标题、序、注、主要意象、关键词句、典故等方面入手。分析标题可明确诗歌的情感,也可明確诗歌的题材;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序、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结合诗文分析主要意象,可以把握作者情感;抓住关键词,可以明确诗人“喜欢什么”“悲什么”“愁什么”“恨什么”等具体情感;理解典故,则有助于我们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
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标题的“壮”字,本义为大而有力、强盛;也做动词,有增强勇气和力量之意。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为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挑灯”的动作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却没有明说。此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这些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并且吃“醉”?“醉”了又为什么要“挑灯”?“挑”亮了“灯”,又为什么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的问题,有力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结合“挑灯看剑”的典故,便能得知一二。宋代高言《干友人诗》曰:“昨夜阴风透胆寒,地炉无火酒瓶乾。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夜晚挑灯看剑是为了完成平生慷慨之事,也就是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词人化用这一典故,表明征战沙场、收复中原是作者平生之志,时时记起,无半点消退。
3.联系时代背景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渔家傲·秋思》据记载写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浓重的乡思之情,二者共同构成了将军与士兵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20年。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人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