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2023-08-08叶倾城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力争上游杨修三国

叶倾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留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说“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自《格言》,有删改)

●借鉴

1.文章第一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引用三国(魏)李康的句子,属于道理论据,是为了证明本段中心论点——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使论述更有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为文中第三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答: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能起到过渡性作用;(2)要写出不怕诋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之意;(3)语言流畅贴切,前后衔接得当。

3.下面這句话中,黑体字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

答:

【解析】分析词语的含义,一要写出“缩”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二要写出“缩”字对于表达中心论点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的把握。

猜你喜欢

力争上游杨修三国
力争上游
力争上游、妙心
三国乱谈(1)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