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培养思辨创新、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2023-08-08曾令京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试题

曾令京

2023年高考作文涵盖了社会、人生、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充分考查考生的思辨创新、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1.符合目前的主流价值观

2023年高考作文总体上保持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且基本上都不会偏离题目。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全国乙卷作文题“开放包容”,点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命题。而今年选择新高考Ⅰ卷和全国乙卷的省份最多,高达20个,覆盖面广就意味着要更有包容性,体现引导性。

2.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创新性

比如全国甲卷作文题“人·技术·时间”,围绕着人、技术和时间三个元素展开,引导考生思考技术发展对人们时间管理的影响,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这个话题紧扣时代背景,注重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又比如新高考Ⅱ卷作文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探讨青少年独立成长空间的问题,题目紧扣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都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放松、沉淀、成长。总体来说,这两个题目都很注重对培养考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引导,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观点。

3.有启思悟道的价值取向

比如天津卷作文题提供的背景材料是周恩来早年在天津求学时所撰写的一副交友处世与读书求知方面的自勉对联。文题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考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材料中提到“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的做法,让天津的考生有了地域上和年龄上的贴近感,更容易发挥向先辈学习的榜样力量,更能产生共鸣。

4.材料比以往更简洁、更开放

2023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基本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语言,写作的文体也灵活开放。除北京卷外,文体都没有硬性限制,“写一篇文章”即可。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讲好中国故事”、天津卷作文题“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都要求考生紧扣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题目开放性非常大,对作文的文体都没有限定,可以记叙一个特别的故事,也可以对某类现象发表议论。

引导深入思考,提倡真实表达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作文题更加立足学生生活,注重语文实践。由此也折射出语文教育發展的一些重要趋势。

1.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教育

从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到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可为与有为”,再到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在专家看来,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与青少年生活和心理更为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表达所思所想。“作文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便于考生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奇说。

2.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是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即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材料,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读写结合类试题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困难。透过这一题型,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阅读、写作、思考相结合。

3.灵活运用知识,培育核心素养

在专家看来,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更加注重展现考生的综合素养,鼓励个性化表达。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作文皆在告诉学生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云佳表示,既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同时,更好地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勇于表达自我。

(摘编自“新华社”2023年6月7日)

注重培根铸魂,强调能力素养

1.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中,新高考Ⅰ卷写作试题以“故事的力量”为中心话题,引导考生思考“故事”这一载体中蕴含的事实、形象、情感、道理,以及讲好故事的重要意义。“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2.提高思辨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清晰表达见解。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其中,全国甲卷写作试题材料给出“人·技术·时间”的话题,但未作其他过多限制要求,为考生预留了思考空间。考生从话题出发,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试题材料非常简洁,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3.创新命题形式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要求,使用了多种新题型,不同卷种同一模块试题也有差异。全国卷4道写作试题形式和考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材料的思辨性特征明显;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使用两则内容相关而富有张力的材料;新高考Ⅰ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材料围绕特定的话题组织;新高考Ⅱ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其中,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由于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是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了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的困难。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试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