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水库重要河口岸线保护利用特征与对策

2023-08-08毕月谢智龙彭聪聪温兆飞

人民长江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峡水库河口长江

毕月 谢智龙 彭聪聪 温兆飞

摘要:

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針对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属性的角度制定了确定河口空间范围的规则;利用统计分析、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自然、社会经济、岸线开发利用总体特征;选取3个不同岸线利用强度的典型河口,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厘清岸线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岸线布局不合理、开发利用效率低、规划缺乏协调性等,最终提出了针对性改善对策。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河口; 岸线管理; 岸线保护; 岸线利用; 三峡水库

中图法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07.006

0 引 言

三峡水库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区内河流交叉口众多,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强度大、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1-2]。河口是河流与受水体的结合地段[3],因其临水、交通便利,且地形相对平坦,通常是人口聚集、城市发展的要地,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4]。三峡水库成库以来,随着库区移民逐渐安稳致富,河口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涉河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河口岸线利用率逐年增高,河口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5-6];同时,水库蓄水改变了区域内河口的水域岸线景观和利用方式,大部分河口的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7]。“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背景给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库区河口岸线管理开发利用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尚不明晰,已成为制约库区河口高质量开发利用及保护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

学者们针对长江岸线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特征和保护研究提供参考[8-11]。长江是中国内陆“黄金水道”,沿岸城镇密布,其岸线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是重要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12]。长江岸线的开发和保护状况与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河流的水生态、水环境状况息息相关,岸线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对河流水域岸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3-14]。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展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 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与保护对策分析。侍翰生等[15]从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功能分区、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对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胡闽等[16]以长江九江段岸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岸线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岸线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② 岸线开发利用率变化与影响因素评价。陈达等[17]利用江苏省2002~2018年长江岸线利用率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和敏感性分析法对岸线利用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靳婷婷等[18]利用遥感影像研究南京长江岸线资源在2008~2018年的利用变化情况,并通过构建岸线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③ 港口岸线开发适宜性与空间效应分析。梁双波等[19]运用遥感影像和GIS等手段,对长江干流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朱红云等[20]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功能分析长江南京段港口岸线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

总体而言,目前对于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的研究较丰富,并且多集中于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长江下游地区,但尚未有学者从三峡水库河口这一特殊地区的岸线资源进行研究。三峡水库河口的特殊性在于其大多位于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地质稳定性较差,同时由于水库的反季节运行模式,造成水位的波动干扰,再加上河口地区人口众多且社会经济相对长江中下游较弱,工农业生产较粗放,从而加剧了河口岸线的环境退化。因此,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三峡水库河口岸线,通过梳理区内河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总体情况,利用不同岸线开发利用强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当前河口岸线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域

三峡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21]。三峡水库因三峡工程而生,采用“冬蓄夏排”的运行方式,夏季水位最低为145 m,冬季蓄水最高至175 m,形成了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岸线。库区入库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支流有90条,流域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见图1),支流河谷纵比降为9.42‰~33.20‰[22]。这些干支流交汇河口是长江干流与支流水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貌变化也较为剧烈。

1.2 河口定义及范围划定

1.2.1 河口定义

河口(estuary)一词起源于16世纪拉丁语的“aestus”,意思是潮汐或受到潮汐影响的河流出入口[23-25]。河口的定义因不同专家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角度的解释而有所差异,如1952年,学者萨莫伊诺夫将河口定义为“河流与其受水体相结合的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河流、湖泊、人工水库或海洋,因而河口可分为支流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及入海河口等多种形式[26]。美国著名河口海洋学家Pritchard在1967年提出:“河口为半封闭的沿海水体,与公海自由连接,其中海水被陆地排水产生的淡水稀释”[27]。Fairbridge则认为“河口是一个海洋入口,延伸至潮汐上升上限的河谷”[28]。Dyer认为“一个宽阔的河口外部由潮汐能控制,因此它具有强大的潮流,而内部由河流水流控制”[29]。目前关于河口的定义大多都是入江、入海交汇口,对于河流干支流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重点关注三峡水库河流干支流交汇口,即入库支流与干流(长江)的交汇口。

1.2.2 三峡水库河口的范围划定

目前不同研究领域对于河口的范围界定有所差异,各有其根据和特色,但都只是概念上的范围界定,并且主要是对入海河口范围的确定,没有针对河网干支流交汇区的范围进行定义。因此考虑到三峡水库河口的特殊性,对库区河口(入库支流与长江干流)交互作用的范围进一步限定。本次研究的河口范围是综合考虑河口通常具有的两个属性范围进行划定:① 自然属性范围,即干支流交互作用的范围;② 社会属性范围,主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河口范围的影响,包括人类集聚地范围(聚落)、城市规划范围等具有强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特征的空间(见图2)。

1.2.2.1 自然属性范围

(1) 支流上界:支流回水区影响范围消失的边界。支流受水库蓄水影响,会形成一段河流向支流上游流动的回水区,本文将其划定为河口区影响范围。由于库区水位通常在145~175 m范围内波动,若考虑高水位如175 m时的回水区,则通常会形成非常大的回水区,导致河口范围过大、在研究中资料收集难度加大。因此本次研究采用河口低水位时的回水区作为支流上界。

(2) 干流上下游界限:支流汇入干流后水动力消失的边界,主要从泥沙融合、河道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的边界等两个显性指标来判断。例如可通过水色遥感调查手段,识别干支流汇合处的泥沙混合情况,将泥沙混合边界消失处划定为河口区影响范围;此外,支流汇入干流后,沿着河道左右岸一直到自然河道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的边界,如河道边界发生强烈转折,或遇到下一条支流的边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河口边界判断依据。

1.2.2.2 社会属性范围

在分析河口岸线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时,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划定河口范围时应考虑自然边界范围附近(垂直方向)人口聚集地的聚集程度;河口的保护与利用同时也受到规划政策的影响,城乡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功能分区,如开发利用区一般都是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或者发展备选地,因此在划定河口范围时还应考虑功能分区的规划范围边界。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分为3种: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文本类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包括高清遥感影像、河流数据、土壤侵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GDP密度、人口密度,主要通过国内公开数據库下载获得;文本类数据包括《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第一批河流河道名录》《重庆市第二批河流河道名录》和各区县规划资料(如《河道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一河一策》和《城乡总体规划》等),主要通过各政府网站和走访相关单位获得。具体数据及来源如表1所列。现场调查数据包括调查问卷、照片和采访数据等。

2.2 研究方法

针对三峡水库河口岸线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利用特征的信息,分别采取如下方法处理获得。

(1) 河口岸线的自然状况。首先确定三峡水库河口的数量及分布:利用自然资源部公开发布的最新1∶25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2017版),按175 m水位提取三峡水库入库干支流河流信息。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交叉点,确定河口的数量。最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逐一对河口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确认。

在确定河口数量和分布后,进一步确定河口的自然状况信息,具体方法如下:① 对研究区内的河口进行点密度分析,得到河口分布密度图;② 以河口为中心、3 km为半径做缓冲区,对缓冲区内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

(2) 河口岸线附近社会经济情况。① 通过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公布的2015年人口、GDP密度空间分布的公里网格数据,统计研究区内的人口、GDP密度数据;② 利用Google Earth影像确定河口所在地聚落特征信息。

(3) 河口岸线开发利用调查。① 以《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为基础,通过现场收集水利、港航、交通等部门资料,结合影像图及现场查勘情况,开展河口岸线开发利用总体情况调查。② 典型河口调查:在了解河口岸线开发利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出各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率,分别选取高、中、低3种不同岸线利用强度的河口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当前河口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

(4) 典型河口选择。首先选取表征河口地区典型的利用形式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对各个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赋权,得到一个综合利用强度值,并进行分级划分,最后以该分级作为典型河口选择参考标准。

河口的利用形式从空间分上为水域、岸线和岸线以上共3个部分,因为岸线是河口管理保护及利用的重要范围,因此赋权0.6,水域和岸线以上各0.2。水域部分主要是对河口地区的码头船舶停靠情况进行评价,有码头和船舶停靠的河口记为20分,没有则记为0分;岸线部分主要是对岸线的利用强度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未利用地和道路、护坡两个方面,按照道路、护坡所占比例进行计算得到利用分数;岸线以上部分分为自然状态、农业和建设用地,按照农业和建设用地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到利用分数,最后将3个部分的利用强度分数相加得到河口地区的利用强度综合分,按低[0,35]、中(35,65]和高(65,100]分为3类,最终各类分别选取一个典型河口。

由于河口的开发利用项目大多在保留区和控制利用区,在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资料收集的难度基础上,本次研究针对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位于保留区和控制利用区的河口开展评估分级,得分结果以及河口分类情况见附表1。

3 结果和讨论

3.1 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自然特征

经调查统计,三峡水库范围内的河口共有286个。河口的自然属性主要从河口的数量及分布格局、土壤侵蚀情况和河口岸线土地利用类型来分析。

(1) 河口的数量及分布格局。从河口分布的密度来看(见图3),三峡库区河口分布东密西疏。河口密度较高的地方主要位于常年回水区丰都至三斗坪段,密度最高点位于重庆市巫山县附近,其次大致位于奉节县、云阳县。河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主要位于变动回水区重庆-长寿段,分布最稀疏的地方大致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内。

(2) 土壤侵蚀情况。从河口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来看(见图4(a)),三峡水库河口土壤侵蚀强度主要分为6个类型,侵蚀程度主要以中度侵蚀为主,占总河口数量的67%;其次是强烈侵蚀,占总河口数量的23%。由此可以看出三峡水库河口地区水土保持能力总体较弱,侵蚀强度较高。

(3) 河口岸线土地利用类型。从河口岸线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见图4(b)),以农业、自然用地为主的河口占多数,建设用地为主的河口占比较小。河口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业的河口共有140个,占总河口数量的49.0%;自然类型的河口共有141个,占总河口数量的49.3%;建设用地类型的河口共有5个,占总河口数量的1.7%。

3.2 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社会经济特征

河口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从河口地区人口密度、GDP密度和河口所在地聚落特征来分析。

(1) 河口区人口密度。从河口区人口密度来看(见图5(a)),河口区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110~550人/km2范围内,占总河口数量的90%左右,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最小值为110人/km2,最大值为4 430人/km2。在最小人口密度范围内的河口主要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和重庆市巫山县的村附近,人口稀疏;而在最大人口密度范围内的河口主要位于重庆市的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几个主城区附近,人口相对比较集中。

(2) 河口区GDP密度。從河口区GDP密度来看(见图5(b)),各河口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河口GDP密度主要集中在200~600万元/km2范围内,其中最小值为231万元/km2,这个范围内的河口主要位于湖北省巴东县、秭归县和重庆市巫山县、云阳县的村镇附近,人口密度小,经济比较落后。最大值是35 073万元/km2,该河口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中心,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

(3) 河口所在地聚落特征。河口地区的城镇规模大小主要分为5种:约54.9%的河口附近有村级聚落分布;约17.5%的河口附近有镇级聚落分布;河口位于城市中心区附近的共23个,占总河口数量的8.0%;附近只有少数几户人家的河口约6.3%;附近基本没有人类活动、开发利用少的自然河口共38个,占总河口数量的13.3%。由此表明库区河口附近生活往往是人类的生活集聚地,这也对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特征分析

3.3.1 河口岸线开发利用总体情况

三峡水库河口岸线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港口码头、取排水口、跨(穿)江设施和生态景观工程等(见表2),有开发利用项目的河口共177个,占总河口数量的61.9%,无任何利用项目的河口109个,占总河口数量的38.1%。其中,含港口码头的河口114个,占总河口数量的39.9%;含取排水口的河口42个,占14.7%;含跨(穿)江设施的河口39个,占13.6%;含生态景观工程的河口95个,占33.2%。

根据《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位于河口保护区内的利用项目16个,其中港口码头6个,跨(穿)江设施3个,生态景观工程7个;位于河口保留区内的利用项目116个,其中港口码头55个,取排水17个,跨(穿)江设施9个,生态景观工程35个;位于河口控制利用区内的利用项目152个,其中港口码头48个,取排水口25个,跨(穿)江设施29个,生态景观工程50个;位于河口开发利用区内的利用项目33个,其中港口码头16个,取排水口3个,跨(穿)江设施3个,生态景观工程11个。

3.3.2 典型河口岸线开发利用案例分析

3.3.2.1 典型河口

根据河口利用强度分级,选出草堂河、甘井河、乌江河口分别代表低、中、高3种不同利用强度河口的开发利用情况。草堂河河口位于人口密度、GDP密度均较低地区,为典型的低利用强度河口,该类型河口占所有类型河口的47.5%;甘井河河口位于人口密度、GDP密度中等地区,为典型的中等利用强度河口,该类型河口占所有类型河口的35.0%;乌江河口位于人口密度、GDP密度均较高地区,为典型的高利用强度河口,该类型河口占所有类型河口的17.5%。各典型河口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性如表3所列。

3.3.2.2 典型河口开发利用比较

据实地调查得知,3个典型河口的岸线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港口码头、跨穿江设施、取排水口和景观岸线(见图6)。根据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率的高低,分析典型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草堂河河口。草堂河位于三峡库区中部的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在瞿塘峡口汇入长江,其干流全长33.30 km,流域面积约394.80 km2,平均流量约7.51 m3/s,年径流量2.37亿m3[30]。根据河口定义划分的草堂河河口范围(见图6(a)),岸线总长约16 864 m,开发利用岸线长约2 078 m,开发利用率12.32%,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见表4)。其中港口码头为白帝城旅游码头,占用岸线长约363 m;跨穿江设施主要为景区景观桥和跨河桥梁,占用岸线长约323 m;河口区共1个取水口,占用岸线长约18 m;河口内有白帝城、瞿塘峡风景区,其中白帝城景区岸线全部建设为生态景观岸线,占用岸线长约1 374 m。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草堂河河口岸线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不健全。草堂河河口管理涉及部门较多,部门管理措施衔接不上,河口治理和管理效率不高。② 当前制定的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不够合理。草堂河河口岸线属于陡坡型岸线,土质疏松,存在较多崩岸和滑坡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点。在新制定的《重庆市奉节县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将河口岸线大部分控制利用区调整为开发利用区,对岸线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重视还不足,缺乏一定合理性。

(2) 甘井河河口。甘井河属于重庆市忠县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在忠州街道郑公社区甘井口汇入长江,境内河道总长71.20 km,流域面积910 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5.10 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2亿m3[31]。根据河口定义划分的甘井河河口范围(见图6(b)),岸线总长约13 752 m,开发利用岸线长约3 135 m,开发利用率22.80%,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中等(见表4)。其中,港口码头共占用岸线长约539 m,主要用于货物运输以及旅游观光;跨穿江设施主要为3座跨河桥梁,占用岸线长约231 m;河口区域共有2个取水口,1个排污口,占用岸线长约98 m;景观岸线主要为忠州滨江公园,占用岸线长约2 267 m。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甘井河河口岸线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存在冲突之处。甘井河河口位于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甘井湖景区规划范围,属于保留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河口岸线存在较多废弃码头和船只侵占岸线的情况,在当前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中该河段岸线被视作可利用岸线,目前主要被周围居民用作洗衣、洗菜的场所,占用岸线资源。

(3) 乌江河口。乌江为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横穿贵州省中部,至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乌江全长1 050 km,流量丰富,年径流量543亿m3,占贵州省境内长江流域各河年径流总量(668亿m3)的79.94%[32]。根据河口定义划分的乌江河口范围(见图6(c)),岸线总长约9 793 m,开发利用岸线长约2 972 m,开发利用率30.30%,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见表4)。其中,港口码头共占用岸线长约2 081 m,主要为旅游观光码头;跨江设施主要为一座跨河桥梁,占用岸线长约85 m;河口区域共有4个取水口,1个排污口,占用岸线长约52 m;景观岸线主要为涪陵北山公园,占用岸线长约754 m。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乌江河口岸线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河口岸线集约利用效率不高。目前乌江河口旅游观光码头较多且密集,存在多占少用、重复建设现象,岸线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利用效率不高;支流右岸部分岸线修建了景观步道,蓄水后完全被175 m水面淹没,未能充分发挥其利用效能,导致岸线利用效率低下。

(4) 典型河口岸线开发利用对比。从典型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可以看出(见表4),在港口码头的利用类型中,乌江河口所占比例最高,为21.2%;草堂河河口所占比例最低,为2.1%。在跨穿江设施的利用类型中,草堂河所占比例最高,为1.9%;乌江河口所占比例最低,为0.9%。在取排水口的利用类型中,甘井河所占比例最高,为0.7%;草堂河河口所占比例最低,为0.1%。在生态景观的利用类型中,甘井河所占比例最高,为16.5%;乌江河口所占比例最低,为7.7%。港口码头和生态景观是河口地区利用占比较高的两种利用方式。

对于低利用强度的河口来说,岸线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由于河口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岸线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因此在岸线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疏忽。对于中高利用强度的河口来说,主要问题在于岸线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大部分中高利用强度的河口都位于城市附近,河口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岸线的开发利用较高,导致部分岸线集约利用效率低下。

3.4 河口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根据三峡水库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特征以及典型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目前三峡水库河口岸线开发利用存在以下问题。

(1) 局部岸线开发利用布局有待优化调整。受历史发展进程影响,在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中,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导致部分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布局不尽合理。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中(人口、GDP密度中等,位于城市附近)、低利用强度的河口(人口、GDP密度较低,远离城市),如案例中部分港口码头、取排水口和跨(穿)江设施等项目建于河口岸线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不符合岸线功能区准入条件。

(2) 局部江段岸线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部分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立足于局部利益,常以单一功能进行开发利用,对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岸线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岸线效能。部分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導致目前河口岸线存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不利于岸线稳定性和行洪安全,影响河口岸线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中、高(人口、GDP密度较高,位于城市中心)利用强度的河口,如案例中甘井河的废弃码头和乌江河口密集的旅游码头。

(3) 岸线开发未协调好近、远期发展的关系。由于河口岸线缺乏统一的规划,部分河口岸线只重视目前的开发利用,未考虑长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型河口中。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各类规划之间没有做到统筹协调,部分地区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与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导致岸线利用配置不合理,对经济社会的远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 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和加强。河口管理涉及多个行政区划和多个部门,岸线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目前,各类型的河口开发利用工作都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健全的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管理体制机制,有关部门之间尚未实现数据共享,在对岸线的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统筹协调、高效管理,给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造成困难和冲突。

3.5 河口保护对策研究

(1) 按照岸线功能分区要求优化调整中低利用强度河口布局。科学合理地划分河口岸线控制线和岸线功能区,针对中低利用强度河口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岸线利用与保护现状,按照各功能区的管理规划目标,制定严格的分区管控标准,对区内开发利用活动进行有效限制,逐步实现三峡水库河口岸线的分区管理。以功能分区为单位,分析评估中低利用强度岸线利用现状的合理性,对目前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不符合功能区管理要求的岸线利用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对违法违规以及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岸线利用项目,逐步实现整改或清退,以实现岸线的优化布局和科学利用。

(2) 多种措施并举提升中高利用强度河口岸线利用效率。开展多行业、多功能、多目标的统一规划,提升河口岸线集约利用率。① 对中高利用强度河口岸线利用效率不高的项目予以调整,将优良岸线资源合理配置,以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② 集中布局岸线开发利用产业和基础设施,促进沿江小、散、老码头的资源整合,促进同类产业及配套产业集中布局,促进河口岸线的规模与集约化利用。例如可将乌江河口分散的旅游码头整合成大型码头,结合周边配套产业提高岸线集约利用效率。③ 重视对岸线利用项目的占用岸线长度合理性评价,避免过多占用岸线,对闲置已占用的岸线应加以整合。④ 充分考虑岸线地质条件,对水土保持能力弱、侵蚀强度较高的岸线,应限制开发。

(3) 用发展眼光制定河口岸线开发利用规划。针对三峡水库各种开发利用强度的河口而言,岸线资源均宝贵且不可再生,一旦被开发利用就会对岸线资源带来一定破坏,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制定河口岸线开发利用规划。根据河口岸线利用与保护的现状、未来发展、保护需求,协调好宏观和微观、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目标,实现不同利用强度的河口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具体实践中:短期方面,应对现状不合理的河口岸线利用进行调整;远期方面,对于新岸线的开发,应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统筹协调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保护。

(4) 完善河口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法律法规。对于三峡水库不同开发利用强度的河口:① 完善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管理的法规及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管理;② 理顺河口岸线管理体制,对目前多行业、多部门管理的现象加以统一协调,构建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探索各部门联合执法的高效途径,形成切实有效的跨行业联合执法机制;③ 建立岸线利用的有效调控手段,从政策方面解决无偿或低价获取岸线开发利用权以及国家在防洪保安、河势控制等方面的巨大投入不相适应的状况,强化岸线集约利用和合理开发。

4 结 论

本次研究从三峡水库河口的自然、社会经济、岸线开发利用特征了解河口的总体情况,然后结合3个不同开发利用强度的典型河口,分析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口岸线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综上所述,为保障三峡水库防洪、供水安全、保护岸线生态环境和维持长江生态平衡,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河口岸线资源,需要以发展和保护的眼光对河口岸线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根据不同河口岸线功能分区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同时建立、健全河口岸线开发与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实现河口岸线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实现三峡水库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丽婧,李虹,郑丙辉,等.三峡库区生态承载力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1):169-174.

[2] 毛华平,杨兰蓉,许人骥,等.三峡水库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1):63-68,72.

[3] 刘斯浩.浅谈河口航道整治[J].江西建材,2014(10):104-105.

[4] 何家军,王斐,黄诗颖,等.三峡水库库周生态保护带建设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2019,50(增1):45-48.

[5] 陈晖.长江河口地区工程防洪影响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3.

[6] 周琴娅.某城区河湖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5):213-214.

[7] 祁继英,阮晓红.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7-40.

[8] 韩琪,赵进勇,王琦,等.河流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评估:以招苏台河为例[J].净水技术,2022,41(1):121-128.

[9] 王传胜,王开章.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地理学报,2002,57(6):693-700.

[10] 段學军,邹辉,陈维肖,等.岸线资源评估、空间管控分区的理论与方法:以长江岸线资源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09-2222.

[11] 郭兴杰,王寒梅,史玉金,等.基于自然影响因子的长江口港口岸线资源评价[J].人民长江,2018,49(8):1-7.

[12] 高嵩.长江干线港口岸线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7,39(1):11-12,19.

[13] 刘玲珑.太湖县河道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9-11,14.

[14] 殷鹏远,臧英平,沃玉报,等.长江南京段岸线管理与保护的研究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11):49-52.

[15] 侍翰生,欧建锋,廖涛,等.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现状评估与对策分析[J].江苏水利,2021(增2):8-12,29.

[16] 胡闽,傅春,邓俊鹏,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分析[J].人民长江,2021,52(6):42-48.

[17] 陈达,钟菁,吴腾,等.江苏省长江岸线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J].水资源保护,2022,38(3):17-24.

[18] 靳婷婷,段学军,邹辉.岸线资源利用变化与影响因素:以长江南京段为例[J].华东地质,2021,42(1):9-20.

[19] 梁双波,刘玮辰,曹有挥,等.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及其空间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11):2672-2680.

[20] 朱红云,杨桂山,万荣荣,等.长江城市岸线资源港口开发适宜性分析与合理利用: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4):404-408.

[21] 刘晋高,徐雅倩,马骏,等.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不同异重流下水温分层模式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35(4):37-42.

[22] 朱玲玲,许全喜,张欧阳,等.三峡水库支流河口淤积及拦门沙形成风险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49(5):552-564.

[23] 戴志军,任杰,周作付.河口定义及分类研究的进展[J].台湾海峡,2000(2):254-260.

[24] 徐雙全.长江河口河海分界的探讨[J].中国水利,2008(16):37-40.

[25] ELLIOTT M,MCLUSKY D S.The need for definitions in understanding estuaries[J].Estuarine Coastal & Shelf Science,2002,55(6):815-827.

[26] 萨莫依洛夫,谢金赞.河口演变过程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7] PRITCHARD D W.What is an estuary:a physical viewpoint[J].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1967,83:3-5.

[28] FAIRBRIDGE R W.The estuary:its definition and geodynamic cycle[M].Belfast:John Wiley and Sons,1980.

[29] DYER K R.Sedimentation processes in the Bristol Channel/Severn Estuary[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1984,15(2):53-57.

[30] 王晓彤,罗光富,操满,等.库湾营养盐循环对三峡库区营养盐输运的影响:以草堂河为例[J].环境科学,2016,37(8):2957-2963.

[31] 刘洁.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沉积物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多样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32] 韩贵琳,刘丛强.贵州乌江水系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岩溶,2000(1):37-45.

(编辑:高小雲)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shorelin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confluence zone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I Yue1,2,3 ,XIE Zhilong4 ,PENG Congcong4 ,WEN Zhaofei2

(1.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2.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ongqing 400714,China; 3.Chongqing School,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ongqing 400020,China; 4.River and Lake Protection Center,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 confluence zone(CZ)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To this end,we firstly proposed a rule for delineating boundaries of a CZ based on its natural and social properties.Then,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the natural,socio-economical and utilization statuses of the CZs in the TGR were analyzed in general.Furthermore,three typical CZs with gradient shoreline utilization intensities were selected for detecting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Zs with field survey data.The main problems were as follows,unreasonable infrastructure layout along shorelines,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lack of shorelines planning,etc.To treat these problems properly,som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ments were suggested.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are expected to be helpful for shorelin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rationally and efficiently in CZs of the TGR.

Key words:

confluence zone;shoreline management;shoreline protection;shoreline utilization;Three Gorges Reservoir

猜你喜欢

三峡水库河口长江
长江之头
三峡水库迎战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扩散通量昼夜动态初探
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创新研究